分享

为什么日、德对待二战截然不同 原创于: 2006-02-19 20:27:29

 镇铎的图书馆 2013-06-20
为什么日、德对待二战截然不同

原创于: 2006-02-19 20:27:29

标签: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德国总理施罗德200557给俄罗斯报纸撰文,再次诚恳为法西斯德国的暴行道歉,他说:“我们对通过德国人之手和以德国人之名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请求宽恕”。我们还记得,197027,正在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伫立凝视一幅幅受难者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长期以来,日本不但不对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道歉,相反,他们还不断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参拜靖国神社。

  长久以来,有人一直认为,日德的这个反差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和日本大和民族在素质上的巨大差异:德国尽管也给世界造成了空前灾难,但德意志民族是向善的民族,而日本国民的向恶的本性则根深蒂固。


  问题或许没有这样简单。日本歪曲历史的行径很不得人心,事实上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重大政治包袱。这一点日本比谁都清楚,但日本为什么不放下这个包袱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败后,法国主张肢解德国,但英美认为,过分削弱德国将使法国过于强大,因而反对。但根据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德国的边界重新被划定;殖民地被全部瓜分;军备被严格限制,禁止发展潜艇和飞机;船只大部被没收,交付50亿美元战争赔款,矿山、运河被掠夺。备受屈辱和束缚,经济濒临崩溃。这促进了德国国家主义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催生了法西斯主义。德国在二战中提出“为生存而战”,其目的就是要颠覆一战后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就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对战败国惩罚过重。


  一战后,日本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解决日本资源匮乏的矛盾,日本法西斯主义将目光投向了亚洲邻国。18903月,日本大军阀山县有朋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策略论》,形成了日本的大陆政策,公然将朝鲜、中国等邻国领土视为自己的利益线。在这一政策下,日本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向中国渗透。1927年,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密奏《帝国对于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这就是臭名卓著的《田中奏折》,该奏折提出了侵略扩张政策的总方略。


  但在二战后,德国和日本面临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在这样的进程中,德国的国家发展定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德国而言,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局面是非常重要的。为达此目的,德国就必须促进欧洲国家对它的认同,弥合裂痕。而日本则不一样,60年来,日本依然没有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理,通过侵略维持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日本国家战略的基本支柱。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无法也断然不会去反省侵略。因为,如果这样,就意味着日本以侵略为支撑的国民精神的坍塌。在日本没有找到新的国家发展道路之前,日本是不会反省侵略的。


  由此可见,我们要求日本认真反省,深刻道歉,远不只是为了慰藉千千万万死在日本军国主义屠刀下的同胞,而是为了要让日本放弃军国主义迷梦。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主张不要在历史问题上和日本过不去。这样的认识是何等的浅薄!


  不单是我们有些人看不清日本的真实图谋,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那些没有遭受日本军国主义危害的国家也看不清日本的企图。我们在呼吁日本走与睦邻友好的道路的同时,更应通过学术探讨和交流,深入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