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出神入化的境界 品弘涛书法

 聽雨軒sjh 2013-06-20

相信大家见到这个艺术形象《舞》字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个在1994年被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以汉字构成的特殊艺术创作《舞》美人,以其独特的美感深入人心,传遍了全中国,也传遍了全世界!如今在央视三套全国舞蹈大赛现场背景上的这个精彩的《舞》字,是弘涛先生2004年再度创作的作品。比起前者而言,线条的轻重对比更加突出,形象更为雍容华贵的同时,又增添了很多内在的意蕴!人们对这个《舞》字的喜爱,不分年龄、性别、肤色、职业,跨越了国度。想当年街头巷尾、电视台广播里随处可见《舞》在旋转,就是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走遍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舞》的影响。一件书法作品能够得到这样广泛的认同,经久不衰,无疑是因为它独特而非凡的艺术魅力所致!在书法而言,这是十分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件影响如此广泛的艺术作品竟然几乎又没有人知道它的作者!这是怎么回事呢?话虽长,但必须要从头说起。

  原来这位书法家名叫弘涛,是以书法理论和古文字研究擅长的学者。1954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党校特聘书法教授。

  5岁多的弘涛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酷爱书法。别的小孩都跑出去玩耍,可他却是拿起毛笔就忘记了一切包括吃饭。父亲带着他到城里购买年货,小弘涛看到街上的牌匾就用心揣摩起来,走出去老远的父亲发现身后没了人,只得顺着原路回来找他。后来父亲送给他一册柳公权《玄秘塔》字帖,没想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写得十分精到,以至于老师看到后立即决定由他担任班主席和大字课的课代表。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弘涛虽然失去了读书的条件,但他竟以简陋的条件继续练字:他拿着树杈在泥土地上凭借对《玄秘塔》的记忆认真练习;以后又习颜真卿、欧阳询以及大篆、简帛书、北碑;并于二王、颠张狂素下过功夫。小学、中学期间学校多次展示他的书法作品。七十年代末期曾跟随著名学者唐棣华、周祖谟、肖彰、陆宗达、大康、启功等诸多名家,深入学习诗词歌赋和书法的知识。八十年代初期,弘涛的书法就已经被荣宝斋澄心堂接纳并引起社会的注意,很多外国购买者都普遍认为弘涛的书法功力至少也有50年!他们都提出来希望亲眼目睹弘涛的创作过程。谁会想到:当时的弘涛只有30岁!通过这组镜头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名书法艺术家对祖国的热爱和无私地奉献精神:弘涛从来积极捐献自己的书法作品。亚运会,他一次就捐献了20幅书画作品,当时国家各大报纸都有专题报道;在人民大会堂,他把自己的作品直接交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佩阿旺·晋美的手中,援助西藏的发展建设;在中央电视台《保护母亲河》的拍卖活动中,弘涛捐赠的书法《滕王阁诗》以三万元的价格引起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与喝彩!此外,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国家的大事所需,还多次把自己的作品无偿地捐献给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老区教育基金会、中国人口基金会、三峡工程、抗击“非典”以及向“98”特大洪水受害地区捐赠物品和书法作品。

  弘涛先生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中南海、军委中央大楼、新华社以及许多重要场所悬挂。为五台山东台文殊菩萨大殿创作的的佛联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为北京首届幽默艺术节节创作的《笑》、为全国武术节创作的《精气神》、为悉尼奥运会创作的《冠军》等作品都成为该项目的标志。

  主要作品有:《孙子·势篇》(2000年为军委中央大楼创作)、《李白诗两首》(199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胜境》(2002年为北京百望山创作)、《开路先锋》(为38军工兵大型纪念册创作)、《华夏之声》(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立40周年创作)、《方毅之玺》(早年应方毅的邀请创作)、《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为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殿创作)、《题墨梅》(为首都博物馆创作)、《闲来垂钓坐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为庆祝胡主席在美国的演讲成功而作)、《地球上的红飘带》(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而作)、《咏神舟六号》(为祝贺神州六号升空而作)、《笑卧疆场》(应李真将军之请创作)、《长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中秋)等。
一、对中国书界的贡献

  由于对书法的酷爱,八十年代末弘涛先生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国家部委工作,成为专业的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工作者。在书法创造的艺术实践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深入研究中,弘涛先生深感作为中华民族艺术之一的书法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面对经济大潮涌动的时代,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弘涛先生毅然放弃了包括荣宝斋在内所有的画廊市场,活动概不参加,笔会一律拒绝,开始了著书立说的艰辛历程,“我作为黄河之子,既然热爱祖国的文化并以此为荣,那就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才对得起自己的母亲。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就因为没有系统的艺术理论,无法得到西方的理解与认可。我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任重道远,就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1990年弘涛先生在日记中也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终身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使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并成为全人类的亮点”。坚强的人生信念,拳拳赤子爱国之心,用了6年的时间,废寝忘食,夜不成寐,全身心地投入在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学术研究中。此前他为弄清古汉字起源,探求书法奥秘,历时一年多,跑遍了黄河流域,艰辛跋涉换来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汲取了中国文化无尽的养料。2001年9月,弘涛先生以雄厚的文化积累和对中华文化独有的思考,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中国书法构图学》,填补了中国书学理论空白,成为中国书法构图学的创始人。

  弘涛先生的《中国书法构图学》以古文字的发生、发展上升到人类伟大艺术的史实,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析了历代书法大家的经典之作,科学地揭示了书法构图的内部规律,重新诠释了中国书法的概念,以历史的高度提炼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论,使中国书法有了审美标准、审美方法以及艺术创作法度,解决了中国书学和书法一系列重大学术难题。这一学术成果,不只是填补了中国书学界、中国书法界重大空白,使中国的国粹有了新的生机,其深远意义还在于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读懂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早日被全世界人民欣赏成为可能!这是一把打开中国书法审美之门的金钥匙,是国内外人民了解书法、学习书法、研究书法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书。是我国书学、书法划时代的里程碑。

  弘涛先生的《中国书法构图学》出版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关心中国文化发展的人士纷纷同他联系,研究探讨发表各自的见解。弘涛先生归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并通过他的博克网站一一做了回答:

  1、古代的中国书法是如何讲究构图的

  2、书法构图学与绘画构图学及其姊妹艺术的同异

  3、书法的节奏、韵律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文学的最高境界——"意境",书法最高境界——"化境"分别是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达到的

  5、古人学习书法与现在我们学习书法在关注点上有什么不同

  弘涛先生对中国书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他对汉字研究上的突出成果。他认为以往的汉字研究之所以陷于一种迷茫和困惑,一是因为不是按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来分析汉字产生的原因。二是有些学者不懂自然科学,就文学论文字。三是对古文写的“六书”理解有误。所以汉字的研究要向前发展,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斗胆跟《说文解字》叫板,更正了很多许慎对汉字的解释。比如“气”字,许慎的解释是“馈客之刍米也” ,弘涛认为他的解释望文生义、毫无道理,导致了在判定“气”字是六书中哪一种性质的文字上就产生极大困难。弘涛先生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古文字中“气”是3道带波纹的曲线,重新诠注了“气”不仅仅是指气体,而是能够推动自然运动、变化、发展的一种非凡的物质——能量。为此,“類、粲”等字在历史上所遗留下的疑难困惑也便一目了然。

  弘涛先生的又一力作,是以其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从远在甲骨文之前的陶器刻划符号,直到书法的产生、发展、成熟,以解释历代书法精品为主线,结合历史故事深入浅出,撰写了52集大型电视专题文化片《中国书魂》。

  弘涛先生还不知疲倦的在中央各大部委、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党校讲授中国书法课程,辅导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并使多名学生获得文化部等艺术考试最高分,弘涛先生还多次向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建议在全国大中小学建立或恢复汉字书写及书法教育》的建设性议案,意在运用于影视艺术等多种途径普及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二、弘体书法的艺术特点

  弘涛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书法构图学理论,并利用这样的研究成果付诸创作实践,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专家评曰:观弘涛大作,综合修养丰足、传统功力深厚,作品时如高山流水,时见龙凤呈祥;威武似壮士,婀娜如美人;气象万千,乃书中神品!

  1、讲究整体构图。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笔法固然很重要,但单单重视笔法是不可能创造出一幅好的作品的,笔法与整体构图的关系就像配合战略目标的战术。弘涛先生在书法创作时将中国书法构图学的理论大量运用于实践中,创造出如古人所描绘的那样:“像满天星斗”、“像乱石铺街”、“像自然界中的奇观”——自然、和谐的件件作品。

  如:2000年为军委中央大楼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孙子·势篇》,以大气磅礴的非凡气势运用行草书的精湛笔法和科学的构图法则,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相映生辉,创造了一种如满天星斗般的墨象形象,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又如:参加中央电视台《保护母亲河》拍卖的《滕王阁诗》,正像许多专家评价的那样:这件大气磅礴、潇洒传神的弘体行草书作品,书法功力深厚,造型独特,笔走龙蛇,气势非凡。在行草书法中他能妙想迁得地融会金文、甲骨、简书、魏碑的意蕴。潇洒奔放之中显示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文采飞扬的同时,似乎也暗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2、独到的空间运用。弘涛先生十分注重有效利用空间实施单个字的造型表现,不再把汉字看做只是具有实用功能语言的记录符号,而注目于书体形状穿插避让和开合收放。同时,他对汉字结构作大胆的变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充分展现作者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一幅作品中他强调章法“起承转合”的丰富性,注重碑版的横式,追求字体空间的分割形式,以便让粗细长短、枯湿浓淡和奇正相生等各种对比关系奇异地纠合着,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富有时代感。

  如:《长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长江”以重墨营造阳刚之韵,“送流水”以纤细柔美的线条更烘托出典型形象;“待”的宽博、“何”的纤巧、“人”的强大纵肆如横空出世,这种构图不仅仅使这三个造形之间形成对比与跌宕,还使这里的空间更突出地烘托出“人”作为这件作品最大主题得到的极大彰显;从中也使我们看到在书法的构思构图中同样要善于运用突破纵横、险韵生奇的手段,才能使在本不大的空间里出现天高地阔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在大与小、刚与柔、纵与横、枯与润之间细细品味此间的妙处,感受到构图空间带给我们的享受。

  又如:应光明日报邀请,为我国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创作的七言诗及书法作品《咏神舟六号》,通过巧妙运用书法线条的刚柔对比和在造型中对于空间特色的把握,营造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

  3、笔墨浓淡相映。一些人不懂得力感的因素怎么来的,于是就拼命用墨,好像线条很粗就有力感。其实恰恰相反!力感的根本因素不在于线条的粗细,而在于角度的把握!最通俗的讲法就是“立柱顶千斤!”所以唐代书论家就有“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定论!弘涛在书法中用以造型的线条从来讲究瘦劲,笔墨干净利落,在用墨的同时往往注重水墨的交替运用,在点画上,有意识地强调侧锋、露锋、破锋,打破了传统的运笔方法和线条模式,强调美存在于各种线条的组合中,使得作品具备浓淡相参、处处对比变化又有十分和谐的艺术效果。

  如:为国家博物馆创作的草书《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椭圆形天地中利用草书造型构图,线条开阖振荡、纵横驰骋,擒纵有度、欹正相生,点画多姿、墨气淋漓,容万千之变化,纳宇宙之精华,最终赢得了奇趣迭出、妙意横生的艺术境界。

  4、自成一体,突出创新。弘涛先生正是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高度把握了前人笔法,因而在早年的创作中就有许多成功之作,又经过多年来对书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因而悟到了书法深层的奥妙。在一幅作品中他往往可以把真、行、草、隶、篆、魏碑、简书、帛书等多种特色揉为一体,笔力遒健、别有洞天、韵味无穷、“足称新样”。

  如:为五台山东台文殊菩萨大殿创作的对联“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工整端素之中,充满了无穷变化的奇趣。细看每个造型时,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有的笔短意长,有的笔断意连,有的形分意合,有的笔轻意重;在融会真、草、隶、篆多种笔意丰富韵味的同时将形态处理得天姿潇洒、各自成型,使不同笔意的造型之间相融相谐,在没有牵丝连带的造型之间,形成总体构图中的和谐意蕴。

  5、弘涛书法最大的特征是:雅俗共赏,清新亮丽!他以一个书法家特有的视角体察生活、提炼生活,以现代审美意识,把文字以极其简约并通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大雅若俗”之境界!还是来看1994年弘涛先生为北京舞蹈学院创作的《舞》美人虽已经历十多年,却仍能在国内外的任何地方闯入人们视线!认真品味这件艺术创作不难发现:这感觉竟然如同面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那充满生机的线条与那充满神秘诱惑的微笑,同样都能使人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共鸣!显然,真正的美是没有国界的!真正的书法美是超越时空的!又如《精气神》。书法是民族精神的迹化,书法家如果远离文化,远离人文精神,便失落了自身,失去了本质。
三、如何欣赏弘体书法

  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之中,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着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渲泄,它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弘涛先生国学功力深厚,纵观其书法作品,领悟的不是一种学说,一种逻辑思维,而是一种情感,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他的作品令人遐思,令人神凝意远,使人在微尘中见大千,在刹那中见终古。

  其一,是他的作品具有直观练达的“物象”特征,用书法的语言将世间千山万水“物象”高度浓缩抽象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在感觉上如同跨越万水千山。

  如: 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开篇词)

  其二,他的作品具有回味无穷的“意象”特征,具有“精美圆熟”的视觉韵律,能使欣赏者的感觉处于一种“开合、起伏、跳跃、高潮”的状态,能使人摆脱日常繁复的实用世界,而获得完整、单纯的“意象”世界,构成纯形式美的审美享受。

  如:弘涛释《道》

  其三,他的作品具有深邃睿智的“意境”特征,以意造境,以心造境,“书中有画、画中有情”。他将情感用书法的语言表现出来,含蓄而不晦涩,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

  如:行草书《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千树”二字的造型运用“合并”手法将横式逐渐增大,展示出“树”横向空间的广阔性;而“万树”造型取纵式,加之错落有致的书体结构,使“树”纵向空间的深远感呈现出来。“梨”字造型随物赋形,宛如一朵梨花在绽放。而“花”字书体结构是横式舒展,纵式拉长,演绎出一幅满山遍野的图画。末尾“开”字的笔画充满韵味,横画左右驰骋,竖画上下舒展,将“梨花”绽放的空间感延伸向各个角落,以形成“梨花”绽放无处不在的景象。

  其四,他的作品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特征。其书法作品的书体运行路线特征多呈“S”形表现,形如太极的阴阳分界线,是太极图形的抽象简化,是中国传统艺术遵循的“阴阳平衡”原则的具体呈现。“S”形的构图形式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生宇宙哲理感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具体的表现形式来阐述宇宙万物的“道”的存在。

  如:行草书对联《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上联的“宠辱不惊”四个字形成了自右至左的“S”形变化;而下联的“望天上云”四个字则形成了自左至右的“S”形变化。因弯曲成“S”形能产生“阴阳”变化以形成“气”,而“气”的不断流动又能产生一种“韵味”,一种“气韵生动”的味道。

  又如:书法作品《长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对是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重新创意,弘涛先生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和对艺术独到的理解,融入到这件作品中。细观这件作品整体艺术构图特色,处处洋溢作者的激越之情、自信、自强的信心!情归何处、情待何人的天问,正是“玄妙之意”的意、也正是弘涛先生“无尽韵味”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