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师德"红线"评判教师不可取(6月16日潇湘晨报)

 一只红蚯蚓 2013-06-21

杨亚军

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针对此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6月15日京华时报)

教育部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不过,现在为师德划出"红线",用师德来评判教师,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确实很大。要知道师德问题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评判教师的师德表现必须要用事实说话,谁师德高尚,谁师德低下,谁来评判,怎样评判,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事情。

如果师德让学校领导来评,许多教师肯定会不服气。领导对教师个人师德表现的评判多少带有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在一些学校里,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而学校领导与基层老师之间并不熟悉,有些领导可能一年听不到对方老师的一节课,甚至没和这位老师说一句话,考核这位老师的师德表现的事实依据从何而来?也许,留在学校领导脑海里印象的无非是这位老师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道听途说,如果以学校领导的印象来评价某位老师的师德如何,不知道要产生多少腐败。

如果要教师之间互评师德,那也只是形式主义。大多数老师们平时埋头做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关注其他老师的长短,更不可能深入了解每位老师的师德表现。在有的大学校里,不同年级的老师一学期连面都碰不上,却要为对方考核师德打分儿,必然是人情因素大于工作因素,没有多大意义。

有人说让家长和学生来评师德,那更不可取。举个例子,某家长给某一老师送了礼,老师也欣然收下了,我们认定这个老师师德有问题,而这位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比较关心该同学,此同学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有进步,他评价这位老师时可能是师德高尚,而该学生家长也是十分感激这位老师,那你认为这位老师是师德高尚呢,还是师德低下,家长和学生的评价算数吗?

其实,用师德表现与教师的各项评比挂钩很难行得通,师德,本质上是形而上的,是与教师个人的人品、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即使对师德进行评判,也很难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如何界定全校所有老师师德的优劣,那更难。如果弄不好,操作起来会变成对教师人格的伤害。因此,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师德滑坡的根源分析,从着力改革"应试教育",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高教师待遇,净化教师队伍和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彻底改变教育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这样从教育体制上转变过来,才能扭转师德下滑的趋势。如果仅是以考评师德表现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收效肯定甚微,因为这里面人为的因素很多,就是考评出来的师德表现也并不一定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很难有说服力。因此,解决师德问题需要治标,但关键是要治本,使教师的行为在体制面前不能、不敢、不可为中自律。

潇湘晨报 http://www./show.asp?id=12384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