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六月份活动较多,不修边幅岂可见人?形象重要,兹事体大,晚上饭局结束,就去剪头发。技师剪,我看书,头发修剪完,《快食慢爱》也看完了。 读,是分了几个时间段,并不是只在剪头发的时间看的。上午拿到书,忙完手头的事,看了一点,出门,在地铁上读了点,饭罢回到家继续读,然后又出门饭局,然后剪头发,看完。 相比《男女内参》,我更喜欢这本些,感觉上,@不加V 老师的文笔又有精进,识见更加不凡,言辞在犀利之中,多了一些温情。这也是所以我想在一天之内一口气读完的原因——吸引力增强了。 我以前曾经建议年轻的女孩子要读读亦舒的《喜宝》,因为可以通过喜宝出卖青春而又在实现所愿后想要期求更多却又不能回头的故事,观照自身,作为镜鉴,现在,我建议女性读一下《快食慢爱》,固然在情感里面感性很可贵,但时代变换,理性也不可或缺,堕入爱河或婚姻的同时,保持一点理性,一点独立,尤其是精神上的独立,它在某些时候,甚至可能比物质上的独立更加重要,也许可以避免伤到万劫不复。 当然也适于男性,从书中可以了解女性心理,对于想要讨女性欢心的男性来讲,也可以避免了一再碰壁的苦恼。当今时势,20岁至30岁间的男性,是个相对苦闷的族群,因为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持很多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面对大叔们没有竞争力。而到他们成为大叔扬眉吐气的时候,就又成为新一代男生的敌人——这真是一场长久的战争。 情天性海,无数人沉溺其中,有些人,是沉沦了。昨晚还听朋友讲一个为已婚男不能自拔的女孩的故事,我想,这样的女孩子,是应该读读《快食慢爱》这样的书的。爱情的确是需要温暖美好的憧憬,象童话一样,让人向往、渴望,不过,那只是爱情的一面,不是全部,一个成长的人,必须要接纳爱情的全部面目,才能够真正懂得去爱,爱,不尽美好,它有可能是丑恶的、血淋淋的。我也不会愤世嫉俗地叹息世风日下,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心中应该多存一点悲悯。 爱情的本质不会变化,不管是亦舒时代还是现在,但是情感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却在快速变化,农耕时代的爱情和网络时代有着太大的不同,是以无法以琼瑶式爱情来做对比,穿越剧也不过是YY而已,从四爷或若曦的款款深情中醒来,人需要面对现实问题:爱谁、怎么爱、要不要结婚、怎么婚、上不上床、上谁的床……等等诸如此般复杂的问题。 阅男无数的不加V老师,对于情和性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读她的书,事实上是可以只需要自己付出少许代价(一本书的价格)就可以探知爱情与婚姻的多种面目,这同样是一种镜鉴。人生苦短,如果所有的道理都需要亲身历过才懂得,一辈子远远不够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句也许有点夸张的话,不加V倒真有点象渡人的菩萨——真正的佛教徒谅必对这个说法有宽容之心。 《遗情书》我没看过,从《男女内参》到《快食慢爱》,我倒是感觉不加V有明显的变化,在古早的时代,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但如今,我却真的相信,蝴蝶可以飞过沧海。社会虽然是在快速沦陷,但是同时,也要承认,的确是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包容,从不加V刷屏卖《男女内参》引发大量反感、她的坚持,到现在《快食慢爱》的广泛受到支持,这中间大众的转变,其实也很耐人寻味,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 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性格习惯不同,对于同一本书,看法和所受影响也不同。我虽欣赏这本书,但的确,我基本不受影响,可能因为我人生规划清晰明确坚定的缘故。对于爱情心怀玫瑰色揣想的小女孩,如果觉得读过书后情感的天空一片灰色,也请相信那只是暂时,仍请心怀相信,人可以一时遇不上恋爱的对象,但爱的能力、对爱的渴望不应缺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