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叫她,妈妈

 一只红蚯蚓 2013-06-21

又写了一篇郎平的稿子,刊于最新一期新地产杂志专栏中。正如郎平在采访中所说,这两年是非常关键的两年,为接下来冲击世界大赛桂冠打下基础。不过,不知道当初那些力邀她出山、承诺不给她成绩压力的官员,会不会给她充足的时间。如果有,我想提醒他们,不要再重提“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是回报的时候”的老调了,请珍惜郎平在我们视野里的时间。


2013年母亲节这天,北京郊区一位80岁的老人,在接过了女儿送来的康乃馨之后感慨,“我退休后,照顾女儿成为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朴素得而心酸的愿望近乎奢望,就在前几天她刚刚获悉一条喜忧参半的讯息:一是她终于有机会和女儿在一个城市了,另一个则是她们不一定有时间见面,因为她将是国家女排主教练,是国家的女儿。

国家队主帅意味着什么,这个母亲未必能充分理解,但靠着以往的记忆,她明白这不是什么无限风光英雄无敌顶礼膜拜的角色。在她看来,家财万贯都抵不上女儿的幸福和健康,更何况,在这个魔力位置的背后,本身就意味着煎熬,挣扎,冒险。这郎平次选择复出当主教练,本身就是一个赌注,以生命为代价。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母亲的揪心。在成功地将郎平运作成主教练之后,排管中心官员潘志琛在新闻发布会上得意满地宣称,“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了。”

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掷地有声,如果这个母亲在场,她一定会有疑问: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主攻手,郎平就已经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回报了那个时代啊,正如已经故去的陈招娣的故事。这些年来,和她同时代的人,或当官,或做生意,但只有郎平仍然在回报: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时刻,她在回报,最后晕倒在教练袁伟民怀里;这次无人接手女排,几乎要复制足球的老路,又轮到她回报。她就像永不停息的永动机,制造着官员们和民众们的一次次的愉悦体验。

“真想做个无名鼠辈(她属鼠)。其实我好几次都想休息了,我跟女儿(白浪)说等你大学毕业了我就退休了,一直陪着你。当一个全职妈妈,在家里做一些主妇会做的事情,生活中,我将排球遗忘得干干净净,连排球梦都不做。”郎平有次跟我勾画起她的蓝图。说话时,她不停地扭动下自己的身体,清澈的骨骼松动性清晰可见。偶尔她会撑一下腰,那一定是腰疼了。

是的,这个传奇偶像已经52岁了,已经被我们消费了30多年。她的左膝关节开过7次刀,颈椎做过一次,腰椎也做过。就在前不久的3月8日,她还在306医院进行了股骨头微创修复手术。美国华人侯医生曾评价她是“50岁的人,100岁的膝盖,”这也是一句广告词,因为她曾代言的产品,贵州益佰铁榔头正红花油、强生、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关爱大使、康佰按摩椅、钙尔奇钙片等,都具有很强的指示性。这也从侧面说明,她的伤病已经家喻户晓。

在公共场合,郎平从来没有渲染过自己的伤病,贡献。她乐观,积极,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一个有孩子的妈妈,队员的母亲。作为国际打工者,她无法尽到家庭的责任。而在新一届国家队集训时,她允许队员染头发,耳洞,没有没收手机等几十条军规。她只想用自己的经历,让她们享受排球,科学训练,避免赵蕊蕊悲剧的重演。

在我看来,这才是排球发展的真谛。或许也只有这种经历过项目的苦痛,经历过中外体育熏陶的导师,才是拯救排球的金钥匙,让恒大这样的民间资本进入到排球运动,也排球撬开更多校门高墙,并让高个儿女孩选择排球篮球,而不是当模特。

不过按照我对总局的理解,她的这些做法必然为总局那些严格贯穿“三从一大”理念的人所不喜。一旦女排战绩不佳,这些人将会“勇敢”地站出来,提醒她是国家的女儿。

我真的奉劝这些人,能够珍惜郎平在的日子,珍惜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和她所作出的努力,珍惜体育应该带给我们的人性,欢乐,珍惜她作为父母的角色。

请叫她妈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