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垃圾短信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

 昵称535749 2013-06-21
时间:六月 21, 2013
微媒体-垃圾短信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
有一种信息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今天删掉明天还会有,它常见于手机上、微博中、邮箱里,他就是卖车、卖房、卖手机等的垃圾广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的“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7条。也就是说每天我们至少接受1条垃圾短信。

不仅是手机,炙手可热的微信也是深受荼毒,有媒体统计,目前国内有76万个微信公众平台,其中只有3万个是活跃的,也就是说,除此之外73万个公众账号都是无效的或者发送垃圾信息。

新浪微博就更不用说了,过度的营销早已被用户诟病,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更是让新浪微博在媒体的平台上越走越远,微博上铺天盖地的淘宝推广简直是无下限的粗暴推广。

对此,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

2013年4月7日,工信部发出《工信部电管函[2013]160号》通知,自2013年4月至12月开展深入治理垃圾短信息专项行动。这是从2008年打击垃圾短信开始,工信部开展的第6次垃圾短信清理行动。

6月5日,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在“把脉微信”沙龙会议上表示,“一些企业在公众平台上盲目追求用户数,把平台当作宣传渠道,对用户进行信息轰炸,就像过度开垦土地。”微信当即对微信公众账号提出警示,在媒体曝出的微信5.0内测版给了大量公众账号猛力一击。

6月19日,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徐龙更是表示“我们根本不看重外界所说的‘垃圾短信带来的收益’,广东移动治理垃圾短信的成本比所谓的收益还高。”

既然垃圾信息如此不收欢迎,遭到多方整治,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垃圾信息,这些不收欢迎的广告,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也是最低端的营销方式。它最根本的错误在于罔顾用户的体验,因为这样的信息往往是对用户集体的轰炸,不问职业、性别,宁可错发一万不会漏过一人,而这样的营销方式往往会遭到用户的反感。

但是,这种垃圾广告往往成本极低,比如商家发送百万条垃圾短信,成本仅仅是几十元。而这上百万用户,有一个合作了,商家就赚了。微博、微信等平台也是这个原理。

而合理的营销方式,往往是有针对性的,在需要时适时地做一下推广,用户既能受益又不为营销困扰。试想,一个从来不联系的商家,突然发一条广告,谁会理你?因此,对于这些垃圾广告提供者,给句真心话: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这才是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