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书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凿石

 雪峰读书 2013-06-21
    3 、书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凿石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刘白羽把书海喻为“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据我观察,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等;二是书籍。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特别是中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令书籍普及,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形成了书籍。所以,我认为,人类保存智慧的手段主要是书籍。书,陪着我们的先祖走过了千年的春秋,它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与财富,还有那外人抢不走、学不去的精神文明。通过书面记载,语言、文字、图画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并且可以大量印制,方便人类的阅读、学习,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文明产生了,书也就开始记录着社会的文明历史,演绎着人类的故事,留给后人继续沿着前人的文明之路前进,去创造更多的社会文明。任何事物都无法完全替代书的作用以及书的价值,因为书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明,我们需要通过书本探索与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中国历史上,相传在黄帝时代就发明了指南车,东汉张衡也发明过,但后来三国的马钧、南北朝的祖冲之一次又一次地发明它。为什么?因为这些发明记载均毁于战火,不得不让一代代能工巧匠耗尽精力再去发明创造。于是,我想,如果没有书和各种思想,可能我们现在还处于饮毛茹血的原始社会;在一个不许读书的社会里,文明的存续和世道的安宁是难以想象的。文明社会及其发展离不开书。书虽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书能领导着人类进步,不断引导人类战胜劫难、走向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古代,书籍主导社会,拥有书籍等于拥有权力。西方以羊皮做书籍,非常珍贵。神父拥有圣经,于是拥有解释权。世人称我国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真相不尽如此,但社会对书的倚重却可见一斑。尤为特殊的是,人们甚至将一个社会对待书的态度视为国家兴衰的一个象征。正因如此,贤明的治者总会鼓励读书,重用读书人,以求盛世。但历代也有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其中一条措施就是毁书。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焚书、毁书事件层出不穷。每一次毁书,都会让历史倒退一大步。在中国,公开表达对书的憎恨,且不屑于隐瞒的鼻祖,便是那个“始皇帝”;正是这位“有作为的君主”,首开焚书先河,将当时除《秦纪》及医、卜、农以外的书,举天下所有史籍、诗书、百家语,尽付之一炬,只剩下了一些技艺之书。焚书,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华文明几乎就此断绝,失传了很多珍贵的文化典籍,以致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害得汉代学者费尽辛苦,才逐渐续上旧脉,但仍留下许多不解的疑难。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推行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但是,他搞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并未延长他的统治。唐人章碣有诗《焚书坑》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本想传之万世,没想到二世而亡,只统治了15年!虽然历史上屡有焚书,但书却像萋萋芳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我说,书籍是人类文化知识传承的桥梁,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凿石,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延续功臣。书籍,连接古今,贯通中外,是历史的长老,文明的使者,情的信物,理的法度。它传播了知识,积淀了文化,蕴育着精神,激发了思维,沟通了情感,容纳了峥嵘岁月、社会变迁、人间沧桑和无限情愫;它是传承文明和发展文明的工具,且物美价廉,可重复使用,而永不磨损的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