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读书是一种享受

 雪峰读书 2013-06-21

    1、读书是一种享受

    古人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之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英国哲学家弗.培根在《论读书》中说:“孤獨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饰。处世行事时,正確运用知识意味著才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李霁野所说:“一方面不要作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着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不是令人头痛的工作。”钱钟书也说过:要将学习当成一种事业,当成至高无上的享受。许许多多的名贤圣哲总是废寝忘食,摒弃世俗的喧嚣,物质的诱惑,而甘愿承受清苦的书生生活,攀登于书山,倘徉于书海。因为事实上,这并不是受苦,而是享受巨大的无与伦比的欢乐。在书的耕耘下,我们的心野由荒芜而茂盛,由漠然而多情,由呆板而生动。这不是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吗?这不就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么!书中滋味无限,或推敲,或思考,总能使思想升华,如同处于仙境。记得我小时候听过启蒙的陈老先生讲的一个故事,说一个人酷爱读书,他的富翁朋友就与他打赌,请他住进自己的庄园里,每日独守书房,不能离开房间,一日三餐给他从窗口送进去,时间为一年。如果能坚持下来,富翁许诺将庄园输给他。一年过去一半的时候,富翁朋友还不信世上还真能有如此书痴,他仍然胜券在握的样子。一年过去了。当那个酷爱读书的人从书房从容地走了出来时,富翁朋友彻底服输了。没办法,他只好履约。可那位读了一整年书的朋友说,谢谢你让我读了那么多好书。读了这些书后,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还要你的庄园干什么呢?说完飘然而去。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却受到了一种震动。读书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带给人睿智和思想外,我想,它肯定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灵享受。事实果然如此。当我慢慢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从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息息书香,源远流长,飘扬古今!读书确实是一种高级的享受。没有哪一种享受,能像读书带来的享受那样悠长和持久。从少年时代开始,虽然家里贫穷,缺吃少穿,,但读书带给我的享受,就是其他享受所难能比拟的。在小学时我经常和伙伴带着自己喜欢的书,钻进树林里,坐在草地上,在清新的空气里,在涧溪流水潺潺声中,我们开始了幸福的一天。风温柔地吹拂着,少儿的心像用水洗过那么清澈。常常是,太阳落山时,我们才骤然知道,一天已经过去了。在中学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心里那种巨大的新奇和快乐简直难以形容。我废寝忘食地沉浸在书中,心就像在一片云朵上飞翔。原来世界是这么有意思,那种遥远、神奇、神秘,弥补了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平静。我在书中认识了大海和高山,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特殊奇异的人,认识了无数个让人心驰神往的远方,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广袤辽阔,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无穷。我觉得那些写书的作家,简直就是人群中的神。他们用文字给我们讲出来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精神境界。随着年纪的增长,读书越发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高级的享受。在大学正当风华正茂的时候,有些风花雪月,就是读书,也要为自己制造一种情调。至今我津津乐道是春夏秋天的早晨和傍晚,我几乎是每天都拿一本书到学校对面的蛇山(现为首义公园)上,或长江岸边,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看着,有时为精彩的书,为自己那些不知道怎样冒出来的,也很精彩的评论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我体味到一种满足感。当光线不再能照耀我阅读时,我们就看夕阳下金色的大江,看江北岸逐渐亮起来的灯火……一种朦胧的、美好的、说不清的情绪就在我心中翻腾着。生活确实是深含着许多动人的东西,书本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索……记起这些陈年往事,我深深感到,书是够用一辈子的干粮,是一把解开疑团的万能锁,是一扇窥视世界的窗口。读书等于把生活中贫困的日子寂寞的时光兑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读的书越多,越深入,越感觉到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涯、思考的无穷,而人在其中的命运也越切近,越飘渺。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愉悦了我的身心,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知识,升华了我的精神,这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美丽享受。养成读书的习惯实在享之不尽,受用无穷。所以,我把读书的享受概括为三:

    一是求知的享受。获得知识的过程与获得知识都是一种精神满足,一种精神的愉悦。林语堂对读书的享受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如此高度概括的话语比不得培根的中肯,培根对读书的内容和书生乐都说到爱书人的心坎里去了——“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这是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书,是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记录。书里的世界很精彩,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读书,使人通过这一扇扇窗户,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读书,让人走进一个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在书中可以会见到许许多多比日常生活中更精彩的人物、比日常生活更有趣的故事;读书可以使人接触各种思想,有的可以引起争辩,有的又使人感到妥贴,有的可以兴起思潮,有的又可以平静如镜;读书可以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也可以使灰暗的人生萤光四溢。有好书作伴,即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溶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求知的最高境界是悟道。悟道,即追求真理,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用宗教界的人的说法是接近上帝或真主,佛在心中;一旦得道,无论是成仙成神成佛。用革命者的说法是寻找马列主义,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实现共产主义而战成领袖或成烈士。中共早期共产党员夏明翰的就义诗写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可见,对于悟道者来说,恐怕是求之不得的享受了。虽然这种“道”,大多是一种虚幻。朱熹《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面上是写春日,实际上是写作者悟得儒家之道的快乐与感受。当然,求知者,众;悟道者,寡。而我反觉得求知高于悟道,道之为道,还在于它是说不清楚的东西。读书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进入艺术欣赏与审美高度。读书能够使人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能够促使人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而读书尽收眼底,实乃人生一大享受。读书之善,善莫大焉!

    二是情感的享受。读书,不仅是人寻求思想的营养,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是一种情趣。读书的过程是情感享受的过程。品一味书香,悦一生心情。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特别是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读书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情感享受。其实,读书的享受至为最简单的一种意境,是一种静态的,个人在独处状态下吸收知识,明白事理,领悟情感的享受。因为从纸上的文字到心灵的图像需要借助读者完全个人化的思考和想象才能抵达,这个过程使你比旁人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看天文地理,会明白生命的伟大和个体的渺小;看哲学宗教,能加深对自己信仰体系和善恶观念的理解;看文学历史,能锻炼自己的审美观、洞察力和责任感;即使是看情色作品,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角度来了解性爱的真相;文字的光芒总在愁苦之外,书籍带着墨香的文字有晦涩也有优美。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颠沛流离,孤独寂寞,忧伤无奈,人生之重或人生之轻,诸多感情,书中应有尽有。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使人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又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也认为,这些文章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不拘常格,自由抒情,语言朴素,行云流水,倾诉自己之情思,寄托自己之思,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名作,不管人们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评价,吟诵之下,都不能不随作者之述而有眼涩之悲。记得我在大学时有一次读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书中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身世,使我联想起我小时候的经历:在国民党撒退后遗弃的碉堡下捡柴火御寒被乡丁捉出毒打、捡发了糜的饼干果脯充饥中毒大病一场。我的同情之泪盈眶,哽咽之声难止,不觉摩拳擦掌为悲惨和痛苦遭遇鸣不平,不觉敲桌打椅发泄心头之恨。当时学校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忆苦思甜的会上我讲了这次读书的体会,在座的人都哭了。此时此刻,我想,读书不动情,这书恐怕是白读了。由此,我在读书中,总是把最感人的地方读了又读。我在和朋友交谈这本书的时候,又总是有更多的发现。读书,是一种潜存于灵魂之中游离于思想之外使人愈加高尚的事情;读书,常读得泪雨滂沱,实是情感的一种高级享受。像我教书、写书了几十年的人,也许出于职业的习惯。八小时之外,不搓麻将,不进舞厅,懒于事亲,疏于访友,有空就捧本书来,临窗而坐,或精心品读,或一目十行,读到投入时,“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情形也是有的,读到妙处时,“城下烟波春拍岸”的激情也不会少。所以,我认为享受并不需要下流或肉欲,只有知识的享受最令人满足而且最能持久。日常生活中,去歌舞厅、酒楼、麻将馆寻找沉醉,那往往只是廉价的安慰,肥皂泡般虚幻短暂。在人类的各种各样的享受中,别的享受都有尽头,读书却是长久的人生最大的享受。只要还活着,还能用眼用脑,便能继续读书,继续享受这永不会失去美味的精神佳肴。我还体会到,读书是一种贫寒的享受。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饥饿时期读中学吃的是红薯、白菜、萝卜的稀粥,比今天的鲍鱼味道还要鲜美。一册好书在手,为情节所牵,为人物命运而挂,真可谓: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我选择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的生活方式,实在是一件明智而幸运的享受。

    三是意境再创造的享受。好书、好诗必有好意境。读书是对作者创造的意境的再创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说的就是这个再创造。比如: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认为很有创意:在所有的家禽家畜里面,鹅是最美丽的,也是最有诗意的。鹅,像是一位世袭的贵族,显得那么的洁身自好、风度翩翩。那洁白的羽毛,那修长的颈项,以及那清脆的叫声,都显出了它的卓尔不群。可体味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一幅色彩多么鲜美的图画会在读诗时幻化出来,这就是意境的再创造;也可体味到,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振奋,这就是意境的再创造;还可体味到,把春天、生命力、图画融为一体,创造出自己的另一首诗,这就是意境的再创造。在我读过的书中觉得:大诗人陆游把自己居室取名为“书巢”,他把书堆满了房间,“或栖或读、或陈于前,非无书香”。那才叫爱不释手。那个《三味书屋》的鲁迅先生年轻时发愤读书,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以至于“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博古通今,他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何等的豪迈。因为他们已经的“神”融入书中,他们真正的得到了真正的再创造的享受。还有,诸如阿Q的精神意境,祥林嫂的命运意境,林妹妹的情感意境,海的女儿的价值意境,等等。我认为,思想的最深入的部分,感情的最动人的部分,顿悟的最奥秘的部分,对人性的探索与对迷惑的追问,往往都在意境的再创造中得以理解,得以升华。这种意境的欣赏与再创造,则是读书的登堂入室的享受了。在这诸多的享受中,不知不觉,读者的人格、品味提升了,有了正义感,价值观日渐形成了,素质提高了,也就渐渐长大了,成熟了,完全可以超越自我,必能满载着成功的喜悅,丰硕的业绩走在人生的旅途上。其间之享受,何以能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