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读书是一种消遣

 雪峰读书 2013-06-21

    4、读书是一种消遣

    按培根的划分,读书的目的可分为装潢、消遣、增长知识。这么一分,许多读者都会偏向于增长知识,而敌视前二者,其实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在装潢和消遣中会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在增长知识中又为装潢作了准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说法有些超然,但道出了读书不要为其所累,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消遣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必对其亵渎、轻视,应予一定的重视。既然可为了消遣而读书,就不要为读书所累了,随性而为吧。至于说,为了装潢而读书,这似乎有些过于虚荣,但也不必过分指责,如果因读书而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那么这份虚荣心虽不应该提倡,但也不必去反对。当然,为了增长知识而读书,于三者来说是较重要的,它可为前二者指出方向,作出选择。

    常言道:“读书最好,吃饭最难”。对许多人来说,读书可能就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消谴,是精神饥饿的快餐,是解脱疲劳的烈酒,也是驱逐寂寞的野曲,是于轻松阅读中产生的某种快感。由此而来的那些社区趣闻,言情小说,推理、探案、恐怖等通俗文学,似乎就承担起了这个义务,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品。如有些推理、探案、恐怖小说好看耐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恰恰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精神上享受轻松、愉悦、消遣的需求,它的发展和繁荣自在情理之中。周树人说读书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以后还是打。真打牌的人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嗜书也如此,每一页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不能计及,一计及,等于意在赢钱的赌徒了,这在赌徒中也是下品。周作人则鼓吹烟鬼式的读书:“有如抽纸烟的人,手嘴闲空,便觉无聊”,书只一本本翻下去,如同烟一根根抽下去。周氏兄弟两人的比喻都道出了读书的趣味性与非功利性。这恰恰是“读书”的真谛所在。真正的“读书”,不仅在读“书”,更在“读”所达到的“境界”,只要进入了,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快感也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释放,更是一种感觉。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应该说任何读书都有功利性,追求轻松、愉悦、消遣也是一种功利。读书有主动读书与被动读书之分。为科举、为考试、为写书、为创业、为功名利禄而不得不读书,这是被动读书。不过,这种读书是为了受教育,而并非消谴。但即使这种被动读书,我们可以自觉地、努力地把被动读书转化为主动读书,把他人压迫要我读书转变成我要读书;把为功名利禄读书变成为获取知识与获得艺术享受而读书;把读书苦变为读书乐,真正进入读书是一种快乐、享受、幸福的境界。何况,有些书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人更加感到是一种享受。只是不要急功近利,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把过多的教化强加于读者就是了。我常想,如今,为什么那些推理、探案、恐怖小说,在当代中国有很大、很广泛的市场呢?细想起来,这也是一种需要。不能否认,不同读者群体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人们精神需求需要消遣性读物是人类所共有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未来的变化莫测,以及什么升学、求职、待岗、疾病、安居、养老等等现实问题已经让人们心力交瘁。在这种紧张的生活状态下,读几本消遣性读物,不啻也是一种精神的解脱,情绪的放松。阅读推理、探案、恐怖小说可以充分享受那种消遣性的快感。精神上没有疲劳的厌倦,没有沉重的负担,没有无形的压力,在轻松的阅读中走进作品,随着情节的展开,你一步一步了解案情,查证真相,接近凶手,侦破罪案。好象是智者,在与强敌较量;是勇士,在与凶手比拼。在慢慢深入作品所铺排的事件和环境中,与探案者同进退,共悲欢,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惊奇和企盼;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电闪雷鸣,这些大起大落、亦悲亦喜的阅读感受,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忘却身边无尽忧愁和万千烦恼;其精湛的艺术魅力真正征服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当打开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马上就会听见许多声音,美妙的音乐或刺耳的噪声。即使那本书里有魔鬼在嚎叫,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既是学知识也是消谴。所以,不少人把从《红楼梦》到《简·爱》到《飘》,无数女子不同美丽;把谈谈叔本华、弗洛伊德、希区柯克、福尔摩斯;说说古今中外,天上人间,现实与魔幻,惊悚、悬念,参与恐怖,挑战智力,刺激想象,当成另一种享受。

    从我读书来说吧,细究起来,除了学术性著作之外,我读书的另一方面,也并非有很明确、很高尚的目的,有时只是为调剂生活,单纯为休息娱乐,把阅读当成消遣、好玩。我自以为这是一种“积极休息”的方法,同时亦是一种“休憩、享受”。比如看些闻所未闻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各色男女、各种生活、各类对话;读些新闻性国际大事、政治、科技、某些运动的报道和分析等……这也是一种求知欲,但消遣的心理无疑占了上风。过去我读过一些恐怖小说、侦探小说,就是今天我还常读金庸先生写的武打小说。不过我是在叩击作家的心扉,倾听书的诉说,认识他的思想,了解他的情趣,欣赏他的表达技巧,但这仍然未尝不含借读书以消遣的目的。金先生的书里的故事和人物,还有那些出名的武功是世界闻名的。他书里的人物,每一个都那样的鲜活,没有完美却更胜完美。尤其是里面的男主角,这对于那些爱幻想的女孩来说实在是一大灾难,看过这些书以后难免不想能遇上一个有萧峰的英雄气慨、杨过的专一痴情、郭靖的侠义正气的男子,可是世上哪就真的有这样好的人?金先生的书就像三毛说的那样:这种书一进去就像是在做梦一样,看完后还是好一阵子也出不来。从中,我也总结出读闲书消遣有三种乐趣:

    一是随意。读闲书者读得自在,没有功利性目的,也没有苦读的负担,没有目的,漫无边际,有闲则读,无闲则不读,有兴不累,自然轻松随意。据我观察,很少有游戏能不需同伴而独个人玩,而阅读就没有诸如此类的不便;很少体育运动项目能让你在过了盛年之后仍能从其中获得满足;几乎没有一种工作能像读书这样,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就是做针线活儿,但缝纫编织只用手指,无法约束不安定的精神,一旦有要紧事不得不做时,又能立刻放下。在时光难捱时而俯首书海或神游其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可以停留在里面,也可以马上退出来,那种轻松与惬意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乐。

    二是消闲。不要点墨成冰而心目如磐的苦读,更无须头悬梁锥刺骨但功利意味颇重的痴读,只是茶余饭后,随手展卷,打开这本书,翻阅那本书,杂阅,阅杂, 读的轻松,读出了趣味, 读出了快感,才能读得投入,“知于天地外,意在有无中”,不求甚解,只求一得,不知不觉,便由书籍引领着,走进了一片奇妙的天地,沉浸历史河床,漂游未来世界,沐浴美仑美奂的湖光山色,见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历经扑朔迷离的悲喜剧,透视五颜六色的人生,得窥“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之意境。如此消闲随意闲读就有乐趣。

    三是收获。把读书真正当成一种业余爱好,通常是手边有什么书就读什么,好歹不论,武侠也罢,有空翻翻,长此以往,却也开卷有益,慢慢便也读得满腹经纶起来,比不读书者多出几分书卷气和知识分子味道来。或者在讲课中,或者在写作中,或者在闲谈中,缺乏题材论据时,忽然从闲书中获得灵感,或素材,于是,一则生动故事脱口说出,一篇美文汩汩滔滔面出;一首情诗艳词随口吟出,居然都是些对仗工整、引经据典的大好绝句和华章,那可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或者正处于歧途彷徨之时偶而从闲书的主人公身上悟出了人生的哲理最终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与顽固的自我,自然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书海觅珍百趣生。无论人们怎样评价读闲书的意义和作用,似乎都不可能忽略读闲书所带来的情趣;也无论人们怎样功利于生活,似乎也不可能否认读闲书所衍生的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