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读书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雪峰读书 2013-06-21

    8、读书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每个人的成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这只等待有准备的人。人们常说,成功从读书开始。古往今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成功人士。成功,即获得预期的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梦想有所成就。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这里我列举6位名人的成功之“五”,以兹佐证名人成功的“秘诀”: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踏上写作道路之后,坚持做到“五勤”,即眼勤看、脑勤思、腿勤跑、口勤问、手勤记;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为了写出更好的科幻小说,在收集资料时坚持做到“五多”,即多读、多想、多比、多记、多用;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曾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概括为“五心”,即开始时有决心、碰到困难有信心、研究问题要专心、反复学习要耐心、向人求教要虚心;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自幼读书就很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他坚持做到“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我国人民教育家徐特立青年时代刻苦学习数学,走路时也不放松,有人把他的这种精神归纳为“五边”,即边走路、边查表(数学表)、边计算、边思索、边记忆;我国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周恩来(1898-1976)在天津求这时,为自己提出了“五不”,即读书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求知不虚度、光阴不虚度。我认为,这些名人成功的秘诀主要是靠刻苦学习,勤奋读书。因为智能和才干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而二者的获取依赖于平日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讲求读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天下才子必读书。纵览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都酷爱读书,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求知无厌知无尽,治学有恒学有成;唯有读书,才可成才。我国历史上,读书首先立志而终有建树者是不乏其例的。春秋战国时的孔子,只有“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才得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能随心所欲”,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正是因为拥有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才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样的思想先哲留下了后无来者的经典学说,才有苏轼、王安石、杜甫、李白这样的文坛奇人从芸芸学子中脱颖而出。苏秦曾为未知而刺股自励,终于身挂六国相印,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于说《诗》而扬名。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以及那些在自己工作范围里做出成绩的人,没有不酷爱书的,没有几个是不重视读书的;凡是大有作为的、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大都是博览群藉,读书很多的人。一代枭雄曹操,好读不倦。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他的诗作《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千古称颂。这与他勤奋读书、知识渊博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是得到毛泽东肯定较多的人。毛泽东尤其欣赏他的文采风骚。毛泽东评价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据说他嗜书如命,学习非常用功。在后周时,任禁军最高统帅。一次,随周世宗柴荣出征淮南,私载重货好几车。有人怀疑他贪污金银财宝,向皇帝告发。世宗派人检查,发现车里装有数千卷书。赵匡胤之所以有勇有谋,知兵善断,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与他勤奋好学分不开的。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做了皇帝。做皇帝之后,仍坚持看书写字。一天,雷雨交加,赵匡胤正在伏案疾书,突然在书桌附近响起了一声惊雷,他依然不为所动,说:“吾案虽击,吾手终不为之改!”一时传为佳话。他不仅自己好读书,还劝大臣赵普等人读书,促进了宋朝文化事业的发展。美国总统林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断断续续上过不到一年的学,他的学问主要靠刻苦自修。他读的书,大都是借来的。有时为借到书,用无偿打工作交换。正是这种孜孜以求、好学不倦的精神,最终让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从小就爱读书,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识字,很快就能读出许多诗歌和故事。他年青时,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了,他刻苦自学了一年半之久,以校外生的身份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毕业考试,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该大学的甲等毕业证。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列宁也没有忘记读书,他被关押14个月,就在监狱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据统计,仅在《列宁全集》中,他引用自己读过的书就有16000多种。在他逝世前几个月,在一篇文章中写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警世铭言。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志存高远。1910年秋,他在进步书籍的影响下,立志外出求学,在离家时改写了一首旧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在湖南省立一师学习的5年半时间里,经常和朋友们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不要追求个人名利,不要打升官发财的主义。在他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一生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他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才华?就是因为毛泽东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在紧张的战争年代,也是手不释卷。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解放后,他日理万机,公务十分繁忙。然而他还是挤时间看书。二十多年里,他先后从北京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等单位借用的各种图书多达2000余种、5000余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一部《红楼梦》他读了6遍,一部《二十四史》他读了一生。经史子集,文史哲科,天下学问无不涉猎。他一生不辍学习,博览群书,集众家之长,孜孜以求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1981年我在中央央党校学习时,参观过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走进他的卧室,触目皆是书,书柜中、写字台上、床上摆放着很多书,最特别的是毛主席的那张五尺宽的大木床,外边一半铺着被褥,里边一半则堆满了书。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床上的书堆得高出一尺,为防书向外倒,他的床垫成外高里低。当时听人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不看书是睡不了觉的,不看报刊是不起床的。毛泽东几乎是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从这些伟人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是走向成功的钥匙,读书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总结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成功的经验,观察成功事件的历程,我发现,成功总是有一定规律和一定方略的。经过深读和反复思考后,我认识到三点:

    一是读书是成功的基石。正如《礼记》中曰:“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尚书·周官》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后汉书·耿龛传》言“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至理名言阐明了“立志”与“勤学”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意义,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加以倡导与弘扬。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读书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是通向成功的起点。正如牛顿所说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候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遂成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一代豪杰。近来,我读《曾国藩传》看到,曾国藩的天赋本无超长之处,他也认为自己才智钝拙。他事业的成功在于立志勤学。他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讲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换之法,须先立坚卓之志。”于是曾国藩便利用在京十三年的时间,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创立出与众不同的读书之道。可见“立志”与“勤学”两者之间紧密相联,它揭示了求知成才的方向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自古以来,志士贤人都十分重视立志向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视为治学、求知、建业、立国的根本。是的,成就总是与勤学立志形影相随的。只有立下宏伟坚定的志向,才会产生勤学苦练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才能真正实现宏伟坚定的志向;只有勤奋刻苦地读书学习,才有可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才能为自己的远大志向抱负提供得以实现的基础;有远大的志向抱负,能为勤学苦读提供强大的动力,离开了苦读,远大的志向抱负便会成为难以实现的泡影,失去了志向抱负,勤学苦读也难以持久。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没有远大抱负,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于不顾,对科学文化知识兴味索然,整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知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势必成为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的庸人。人生在世,吃好、喝好、玩好固然是好,可以满足欲望,但欲望后面那重重叠叠的青山一样的灵魂,我们用什么来安慰呢?娱乐终究是娱乐,它代替不了对终极意义的探索,构不成生命的目的,负不起灵魂的重量。书是成就大业的能量库,书铺排了历史的进程,荟萃了英雄的业绩,要想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就必须不断地勤奋读书。

    二是读书是人成长、走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成功绝非侥幸,别人施舍的东西永远变不成自己的。一个人,不论出身如何,聪明与否,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而对知识的掌握,只能靠勤奋地学习。如何学习呢?除了直接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以外,还要通过读书而学习。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正如李苦禅所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的。读书是改变世界的动力,令人有想象力、创造力;读书开阔人的视野,让所学的知识更全面,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书是翱翔天空的“双翼”。相反,如果多多阅读优秀的书籍,它会为你插上双翼,凌空翱翔。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读书是一种闻道、寻道、悟道的过程。用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深沉的和永恒的快乐从内心升起,会觉得自己与整个宇宙一样和谐。读书,能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人变得充实,增强人的事业心;通过读书,可以使人跨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获得不能直接亲历的知识,使人拥有一个一个智慧的头脑,学问至明至深,终身受益。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我们要记住,书,无论什么形式,永远为后来者昭示文明之路,为创业者指引成功之途,为不同的文化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共同的发展开拓前进的方向。只可惜人生太短,一个人一生无法体验所有的人生经验,惟有读书,从间接经验中了解人生,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最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比如说,我们这些学人文社科的人,所学的是经世之学,智慧之学,性情之学,年轻时读它,可得奋进之道;年长时读它,能知健神之理,八面受敌必能八面威风,在社会永远是竟争的强者。从社会生活来说(工作方面),大多数人以读书为充电,准备到社会去发光驰骋,去用世,去创业,多读文科书,懂的道理就多,使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只要有一定的工作机会,就能比别人的能力的提高快;从精神生活来说:多读文科书,这样在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多懂得些解决办法,而且心态会平和一点,也许物质不怎样丰富,但心态会很好,依然活得幸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改变人生。读书,能让我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健康快速地成长、发展;读书使我解决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难题,在教书中顺心应手,笔耕中颇有收获。所以,我认为,书籍的可贵不仅在于它的价值,更在于它的教益作用;读书的作用不仅在眼前,更在于长远。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要养成勤学苦读的习惯。

    三是读书能使人充满获得成功的希望。纪伯伦说过:“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美好的希望使心灵充实,使生活多姿多彩……”希望在白居易眼里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刘禹锡笔下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寒光乍退风犹切,春色新行柳未知”,更是“鱼龙变化无多日,只待春来第一声”。在诗人的眼中,生活处处是希望,希望如春雨般滋生万物,给予万物“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让他们在天地间拼搏着。“墙角数枝梅,凌雪独自开。”在冬天,这个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大地被厚厚的银装包裹着,似乎看不到希望在跳动,生命在勃发。但那墙角的梅花却证明了生命的辉煌,梅在冬季里傲雪开放,那是多么铿锵有力的生命呀!在冬日冷得令人却步的外表下,依然存在着希望,而这希望正是生命的激情拼搏所在,不正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春天的翅膀悄悄托起绿色的希望时,万物复苏,野花们在小草的衬托下露出了美丽的笑脸,那是希望在绽放;戈壁中的胡扬,荒凉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悬崖峭壁中的黄山奇松,那是生命的“不折腰”。希望如茫茫黑夜里的那盏明灯,指引着“万物以自强不息”。“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面对春残花落,风雨潇潇,古人们只会感叹伤怀,殊不知花残不是结果,而是开始,是一个新的希望在孕育而生,只不过是如流星划过天际般的短暂后,又将是生命的绽放。心中有梦,就有自由;心中有爱,就有幸福。当希望失去,只剩下沉寂与淡漠时,生命只能逝去。项羽,一个秦汉之交的英雄,他举义旗,诛暴秦,大封天下王土。只因造化弄人,一代天骄失败绝望后,叹得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便自刎于乌江,留下的只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对东山再起,生存下去已没有了希望,只有淡漠与绝望,他已注定成为一个悲剧式人物。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人生不能缺少希望,就如同生命不能缺少阳光。阳光总在风雨后,别让哀伤和泪水浸湿今天,带着阳光一样的微笑,扇起满载希望的翅膀,向着梦想与希望执着、坚定地飞翔。因为“生于希望,死于淡漠”。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优越得多的学习条件,我们不必再像前人那样“囊萤照读”,“凿壁借光”;也用不着再以“蒲草为纸”,“画灰练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人那种勤学立志的优秀品德已经过时可以丢弃了。恰恰相反,由于今天学习条件优越,生活条件优越,如果稍微放松自己,很容易消蚀意志,流于懈怠。因而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前人勤学立志的优良传统,不断激励自己,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我认为,理想是一种境界,人生难保完美,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求神求佛不如求吾心。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