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读书是一种花费最少的旅游

 雪峰读书 2013-06-21

    11、读书是一种花费最少的旅游

    人大都热爱大自然,常存踏神州,壮游天下,领略祖国山河美景之念。因为人有思想而成为万物之灵。不断地告别熟悉和不断地向往陌生,这是人的共性,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旅游的根本原因。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出门去旅游已变得极其容易,只要有钱又有时间, 就有可能神游五大洲和四大洋。“没有去过的地方一定要去”,据说这句话被普遍公认为是当今旅游业的最佳广告词。我喜欢旅游,可正当壮年时,因读书、教书、写书,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没有闲时也没有闲心出门旅游;又因经济不俗,事务缠身,行动不便,难以踏上旅程。在公费旅游热时,因安守本分、不会钻营,也轮不到去“考察”而游山玩水。退休后有闲暇时光,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于是,我和老伴商议:平时在本省自助游,多远离都市,回归古朴,踏上短线访古之旅。任尔车去不知处,清风载我最逍遥。让喧嚣的心灵得到沉淀,在古今的转变中体味时代的变革,那一刻,与千百年前的哲人遥相对话,心被历史的氛围所填充,无限充盈;每年着意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花费一万元钱,壮游二、三省市,以弥补过去之缺憾(另有旅游专辑记载)和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语箴言。在旅游中我特别喜爱爬山。因为我体会到,登山其实是一种人生修炼,可从中会顿悟什么是沧海一粟,明白人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渺小,从而具有平和、达观、容忍的性格和品质,也就更加刻苦读书学会做人。所以,到2007年,我俩除西藏、台湾外,游遍了全中国,爬了诸如泰山、黄山等十多座名山,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体验了美丽的风土人情,开阔了宽阔的胸襟视野,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沧桑,提升了心灵的真爱情境,会更加热爱生活,拥有对生命的满足微笑。

    说起旅游,我想到了读书与旅游的关系及何轻何重的问题。我觉得两者虽是两个动与静的不同行为方式,但二者在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增长知识等方面有其共同点,因而自古就被人们所推崇。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道理就在于此。就二者来说不仅有关联,而是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而已。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张潮的读书之论更有趣:“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因此,不能简单地判定为谁优谁劣,或者将二者绝对地割裂开来,而是应该两者都要重视,做到云游四海,潜心读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个体生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重中之重的是读书,而不是旅游。书是唯一能够伴人们走向天涯的东西,给人以神游之乐。书是一位忠实的向导,能指引和带领人们到处旅行,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世界八万里民俗的瑰丽。我在旅游中领略过黄山云海的神奇、泰山日出的壮观、长江三峡的雄伟。但我觉得书更具有神奇的魔力,上天入地,追昔溯古,把我带到一望无垠的草原、广袤浩瀚的沙漠、几千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几百年后高度发达的未来;是书,让我懂得了饱经风雨才能见彩虹,只有勇敢面对挫折才能赢得成功……读书,真的很好,不仅是娱乐休闲,更是收获;书是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记录。书里的世界很精彩,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读书,使人通过这一扇扇窗户,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人在世界上生活,每个人只有不断地了解世界,才能不断地去适应这世界,进而去改造世界,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在不断地读书学习着的,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去实践。所以,两权相衡应首选读书。在现代社会, 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旅游只需要钱的支持就行;可读书就不同了。因为买书需要钱,读书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寂寞、需要清苦等等。这也就是旅游不断升温而读书则不断降温的原因所在。但话又说回来,真正拿钱行万里路,除了公费旅游外,一般工薪阶层做不到,就是有钱旅游,比较读书来还是不划算。何况,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如果都要我们去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即便跑断了腿,拉长了耳朵,耗费了所有的家财,想来也难以做到。但是,人类发明了文字,进而用文字写书,书呈现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里的不同经验。只需坐在家中,在黄昏的夕阳下,在静夜的灯光里,翻开一本书,便可以走出我们狭小的生活圈子,走入一个无边的世界。一本《徐霞客游记》,可使人周游名山大川,幽岩僻地,而且这不是困顿的行旅,而是行旅中见到的山山水水。司马迁的《游侠列传》曾经煽起我多少儿时的白日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引出了我为之一掬的同情泪,而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邱记》又使人卧游三湘胜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一种花费最少的旅游。尽管人们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而书的境地是“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达官贵人,不必气馁胆怯,读书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一点也不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足不出户而览名胜于笔下,历山川于书中,泛江湖于案头,比之那些仅停留于“到此一游”层面的旅行者,所获可能还要多些。据考证,范仲淹从来未有到过岳阳楼,而能写出《岳阳楼记》,所凭藉的即“唐贤今人”关于岳阳楼的诗文。何况世界之大,谁也难能遍历;世界五彩缤纷,观念也各不相同。就是那些“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的人来说,很多方面的认知和体验还都极其的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又是一种花费最少的旅游。所以,我又常常这样想:过去没有去过的地方,不一定都要去,我们神往一个地方,不一定非得去抵达那个地方。每一本书,不论是游记,还是小说、戏剧,传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况且在现代社会,旅游的内涵已经扩大了,书本旅游、电视旅游、互联网络旅游也是一种旅游,甚至是一种是经济、更安全、是能开阔视野启迪心智的旅游。看一本书,就是一次灵魂的旅行,它能挖掘沉默字句中的金子,幻化为激动人心的思想火花;它能穿越似水流年,游历地狱天堂,把作品还原成岁月。它让人通达、开阔、平和,富有智慧,让人在观察的同时多了人生的见解;在有见解的时候,而又不固执于一己之见。读书,使我们进入奇特的想象的世界,有时,想象的世界比现实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只要愿意,我们不仅可以成为你想象的任何一种人,横贯万水千山,遍游名胜古迹。这种旅游,不使人疲惫,又无交通不便,还无需花钱,岂不正是人生享受不尽的心灵旅游。

    读得好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当然,除了读书学习外,还要社会与大自然这两卷活书,它的篇幅无限,每天都在延长、拓深。但书读不好,正如古人所说入宝山空回,一无所得,山川的气象不能尽心写下来,游历也是枉然。今人好旅游而反读书,许多人一旦面对地球仪和一张张地图,就产生到处想飞想走想看的强烈欲望。一句话,人们愈来愈热衷于到处奔跑,而不屑于寂静里手持一卷。于是乎,那些众多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古寺庙宇、旧址遗居到处都是人满为患。早些年,到处都在宣传“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应该超高速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支柱等等,而在旅游的生态上却根本不去关注,更不愿去花钱搞相应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于是几年之后问题来了,有的甚至到了需要非投巨资治理不可的地步,而治理费用竟超过了原先旅游实际收入的费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这个世界应该有一些人们没有踏足或极少蜡足的地方,因为凡是人们踏足的地方就会或多或少地被污染。不是有资料说,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码峰已在各国一次次组织的登峰活动中被污染了吗?要知道,在现代社会,没有污染意识和环保观念的人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当我们把目光用来细心审视周围的那些不断从名山胜水、他乡异域游历而回的观光者,我们就不难发现有一种共性:一次次的出游并没有使他们变得丰采起来,听不到他们谈文化艺术、谈风土人情、谈环境保护、谈热爱生活和热爱生命等等;而听到的却是最不愿听的,诸如:那是购物天堂,可惜没钱;那是最富有的地方,可惜不是那儿的公民;那是最美丽的地方,可惜无法常常抵达……显然,走过许多地方的人并没有迅速变得更文明更智慧起来。许多人还是依旧只有高度、宽度而没有深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