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读健康向上的书

 雪峰读书 2013-06-21

   2、读健康向上的书

    什么是健康向上的书?在我看来,一本读了使人觉得心灵充实的书,是好书;一本读了使人行为堕落的书,是坏书;一本读了使人同情,使人产生爱心的书,是好书;一本读了使人残暴、使人狠毒的书,是坏书;一本读了使人心灵高尚的书,是好书;一本读了使人思想猥琐的书,是坏书。这里所说的好书,就是健康向上的书。为什么人有高尚与卑劣之分?那是因为他们所吸收的知识和思想不同,而它的根源之一来自于读书。读一部平庸的书,是在同一个平庸的人对话;读一部高雅的书,是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通过想像,才能真正走进书本,去体验情感,去跟作者和人物对话,去陶醉去沉迷。如果一个人长期读健康向上的书,就能使人眼睛纯明,心灵澄清,丰富知识,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相反,读一本内容不健康的书则会使人颓废、意志消沉,目光短浅,行为恶劣,甚至走上邪路。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是富于理想的时期,也是开始树立人生志向的时期,读一本健康向上的书,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如: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的弟弟班超,喜欢读《史记》,当读到《陈涉世家》时,感慨万千,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于是辞别家人,弃笔从戎,屡立大功,被封为司马。后来,又奉命出使西域,足迹踏遍了西域36国,为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则“投笔从戎”的故事流传至今。美国作家比彻.斯陀夫人的一部《汤姆大伯的小屋》,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小说一发表,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引发了一场南北战争,促使奴隶制被废除。美国总统林肯戏称作者为“用一本书发动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又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一问世,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就感染了许多人,成了全世界青年争相学习、效仿、崇拜的偶像。他的名字和事迹曾使千千万万的读者心灯点燃,令真善美彰显,令丑恶毒遁形。1940年10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开馆的那天,曾收到了一封很特别的信,信上写“寄给把我变成人的人。”写信人原是一个小偷,一次偷了一只皮箱,里面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无意间翻了第一页,就此不由自主地读完了它,思想深受触动,于是立志改变自己,成为了一名有用的人。他在信的末尾写道:“是这位作家把我引上诚实生活的道路。”由此可见,一本书对一个人甚至对一个社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力!所以,读书必须要有选择,选择那些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激励作用的书,读健康向上的书。

    回忆我的读书生活,印象深、影响大的书有这么几本书: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在初中时就读过,在大学时再次翻开读过,后来的日子书中的故事也经常讲给我熟悉的人听,交流自己学习心得体会。我读他的成长,读他的爱情,读他的无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书中写的英雄保尔·柯察金十六岁时已是布琼尼兵团一位英勇的骑士了,一次战斗中,头部中弹,昏迷了十五天,又奇迹般复活了。苏维埃的红旗上,洒有他殷红的鲜血。革命成功后,他没有居功自傲。当别的人急于找关系托熟人寻找好的职位时,他对组织的唯一要求却是:“把我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于是,他转业到了铁路工厂担任不脱产的团委书记。在和工人们筑路的日子里,冰冻、风雪、饥饿、残匪的袭击,他义无反顾地坦然接受了。读保尔·柯察金的英雄经历,联系自己的艰辛的读书生活,使我在困难中见到了光明,增长了勇气和力量,使人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与厄运抗争。书中写到世事沧桑,曾是保尔·柯察金少年情人的冬妮亚似乎不太欣赏他的选择,当已成为贵夫人的她来到筑路工地时,发出的感叹是:“你还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他还是一个无私奉献不肯享受安逸的革命者的样子。我从这里想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得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诸多的选择,对权利对金钱的选择可以使人平庸,可以使人堕落,对无私奉献的选择却使人趋于高尚。保尔·柯察金,他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念是世俗的冬妮亚无法理解的,这就是英雄和平庸的区别。书中写到保尔·柯察金头部旧伤复发,不能坚持工作时,便在轮椅上坚持写作,甚至双目失眠时,仍由妻子达雅帮忙,用盲文写作,不肯放弃,终于写成了一篇关于科托斯基的英勇骑兵师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我对他这种面对已经牺牲了的革命者,活着就有一种责任,一种珍惜先烈创下基业的责任的人生态度非常敬佩,立志要像他那样,让自己的青春闪耀着耀眼的光华,生命绽开鲜红的花果,实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誓言。书中名言仍萦于耳际:人生最美好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存时,也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认为这是一种意境,一种无与伦比的澄澈和灵动。我常想,人人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物质的生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腐朽,精神的生命却能永存。想到此,我总有一种关于灵魂和精神的感觉在心中流动,仍在深处燃烧。所以,至今我还感谢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位著名的苏联作家把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推向世界,使我有幸读到这本不朽的著作,使我有了永远的保尔·柯察金作人生楷模。又如:读鲁迅写的书和文章。我从读中学课本上的鲁迅的文章时起就开始注意阅读鲁迅的书和文章。开始是看小说,然后看诗歌,再看杂文,最后连古奥的《中国小说史略》也啃下来了。结果,我成了鲁迅迷。后连介绍鲁迅先生的人和文的读物也喜欢读。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三、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所以,我认为,鲁迅是一个文化巨人、斗士,无论是讲话或文章,常常散发着大智大慧的魅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写的杂文象一把把标枪匕首,直投向那黑漆的世界。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思想,能抵得上鲁迅深刻。至今我还为那一篇篇激昂文字拍案叫好,热血沸腾。他写的小说叙述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以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广度,让我折服,给我以很大的人生启迪。他写的诗,有的我还逐字逐句颂读,至今能背上几首。我给我的两个孙儿取的名子“彭浩宇”、“彭广宇”,就是出自鲁迅先生的诗:《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声动地哀,心思浩茫连广宇,无于深处听惊雷”。

    正如人有高雅超脱与庸俗浅薄之分,书亦不无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别。不健康的书最大毒害在于一些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充斥,腐化社会空气,危害人的灵魂。有人认为读钱钟书,不如读《人之初》,因后者能引起感官刺激。《人之初》是要看的,但若读书全为感官刺激而来,读来读去翻来覆去几本香艳淫秽之书,则这种人愈是坐拥书城,愈发面目可憎了。诚然,爱情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但男女两性之爱情,惟有真,惟有诚,惟有纯洁坚贞,始能产生美感。而病态的婚外情、多角的畸形恋,是只能产生生理上的剌激感的。时下,虽然在人们的文化鉴赏心理中主流是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深情呼唤,但确实也还残留着某些落后的、消极的、愚昧的和不健康的东西。譬如,近年来连篇累牍地出现了十余部描写男女两性关系题材的长篇小说和电视剧。还有自称为“行为艺术家”的人当众剖开牛腹,自己钻将进去,然后让人缝合起来,鲜血淋淋,惨不忍睹,名之为《娘胎》。天呀,这明明体验的至多是“牛胎”的感觉,何谓“娘胎”?这股不健康的、非审美媚俗文化完全背弃了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它不是着意于在高全民族整体精神素质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是在赵公元帅指挥下迎合低级市趣和不健康的欣赏心理,与先进文化和优秀作品争夺受众,宣扬以追求感官享受为人生内容、以“跟着感觉走”为人生哲学,造就一种浅薄而不深刻、浮躁而不沉稳、油滑而不幽默、媚俗而不崇高的群体性鉴赏习惯,营造一种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求相悖的贪图私利、寻欢作乐、不忠进取、玩物丧志的文化氛围。如果读这样的书,看这样的电视剧,长而久之,就会滋生出邪恶的想法去逐渐吞噬自己的灵魂。我笃信钱学森先生的名言:“人类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恕我直言,这十余部作品中,有真正产生美感的仅止于剌激感,这并不等于精神上的美感。我认为,文化艺术鉴赏获取的美感是要通过快感达于心灵,从而得到认识的启迪、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愉悦。文坛、艺坛,顾名思义,理应是人类文学艺术阵地即审美地把握世界的圣坛。文学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自觉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肥土沃壤里吸取诗情画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灵感,创作出优秀作品,导引受众超越世俗的感官享受和感性情感,升腾到人类精神和理性的高层审美殿堂,去提升每一位鉴赏者的整体素质和人生价值,从而共同奔向全民族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宏伟彼岸。因此,读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有选择地读书才能使人明智地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