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读书要持之以恒

 雪峰读书 2013-06-21

14、读书要持之以恒

《论语·述而》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读书人来说恒心和毅力是要持之以恒。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有感》一诗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用比喻方法写读书重要性的诗,作者以物喻人,寓理于景。小小方塘,美丽可爱,就是因为活水不断注入的缘故。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抢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清代文史学家乌尔济.法式善,曾与纪晓岚一起修纂《四库全书》。他有一首《读书》诗: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意思是说,读书像树木生长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不要一曝十寒;天天手不释卷,日久自有佳境。毛泽东非常欣赏这样一幅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据统计,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五年之后可以变成国家级专家,七年之后可以变成世界级专家。每天阅读一小时,意味着你用两周的时间阅读完25本书,10年阅读250本书。所以,我认为,读书貴在有恆。读书要天天读,正如吃饭一样,要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强壮起来。千万不要偏食,专吃一种食物,是成长不好的。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高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我们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才能达到新的境界。板凳要坐十年冷,才能领略到儒家孜孜以求的治国平天下的胸怀;领略到道家目藏山水,采菊东蓠下的逍遥;才能领略到禅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的真实意气;领略到卢梭像夜莺一样留给人们真诚的精神。一曝十寒的读书方式,通常造成学习新的,同時已经忘了旧的,其结果自然要靠开夜车,临渴掘井來勉強应,事实显示,临时強记,前功尽弃,一曝十寒,不忘也难。读书要认真,要耐心,要反复地琢磨,要有时间的投入,要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知识的取得,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踏实认真,要明白学问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尖。那么,如何做到持之以恒的读书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端正态度。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就会远离知识,在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书到用时方根少的时候,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读书是一种好事,但也是一种苦差事,这是每一个人都可感同身受的,也有共识都想尽可能的去把这件事做好。求学问就像是倒吃甘蔗,越到后后面便觉得越甘甜,说实在的读书这条路就是要有毅力有恒心才能有所成就,不管如何要立定志向做就要有恒心贯彻到底,即使不能达到預期目标,也要尽心尽力养成读书习惯,起码要对得起自己,这才是重要的。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就是说,书读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浅见寡闻,从而越能激发自己对读书、思考的热情。学习没有止境,读书也可以说是终生之事。只要依持这个信念就会更坚持的走下去。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一个人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复萌,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读书绝不是为了卖弄学问,炫耀知识。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只有通过系统地、批判性阅读一些内容丰富、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书籍和教育优秀文献,才可能在我们心里积聚起一个浩荡而丰富的库存,赋予我们一种大气,供我们随时汲取提升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有句名言:学习,学习,再学习!。因此,做一个人,无论是在校,离校,做学生,做教员,做商人,做政客,只有常读书,其思想、言行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到老年,才会老当益壮,心灵不曾化石,变为古董,需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我尝到了坚持不懈的读书的甜头,明白了书看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浅见寡闻,从而越能激发自己对读书、思考的热情。现能让我经常感到振奋的事,莫过于一本好书在手;而让我颇为懊恼的事,就是在业余时间没能读几本好书。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新世纪、新经济、新科技、新知识的挑战,唯有做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的人,才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时代步伐。

二是要自加压力。读书是个体劳动,读书的关键是知识的转化,即把他人的、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个转化只能靠学习者本人去完成。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沙金,很重,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头脑中装载的所有知识对于塑造今天和明天都是有用的。有一年年初,听一个从政的朋友感慨,近年来心态浮躁,快忘记读书的感觉了,并且因此也快找不到生活的感觉了。虽然买了不少书,一直被打入冷宫充任怨妇,这次无论如何都得亲近一番。到了年底再见面,他很得意地讲,一年里读了近四十本书,对工作大有益处不说,更重要的是搞明白了后半辈子应该怎样活。这话若是由初出校门前青年说出,我们也许还可以嘲笑书生气,但它却是出自摸爬滚打半生、备尝人生甜酸苦辣的中年人之口,值得一番掂量。我猜想,通过读书,他的内心有了对他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而寻究起来,能够引发这种变化的,无非是其中的道理、智慧等等。通过读待读之书变做已读之书,将来进行时态转变为现在完成时态,原本幽昧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楚明晰了。显然,这一变化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或者说是由此及彼的,经由读书而获得了统一。四十本书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在工作繁忙,有这样的成绩已属难得。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年下来所读若干?恐怕多数人底气不足。问他怎样做到的,回答说也简单,因为下了决心要使自己沉潜,一旦有了合适的时间,他从不轻抛虚掷,在别人聊天、看电视的时候,他则去属意他买的书。开始时还有些费力,等到时间久了,就变得十分自然,仿佛一个习惯于慎独的人,即使周围没有任何督察监守,也轻易不会做出乖戾之举。我认为,他的这种自定目标 自加压力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内驱力,逼迫去行动。做或者不做——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所以要有意识地设法培育、强化这种定力,在生活节奏繁忙、信息充塞视听的今天,可以轻易地找出借口,将读书一再拖延,而拖延的结果便是放弃。正是由于一念之差,结果大不一样。书的魅力和功能由观念的存在转化为真切生动的现实形态,人的情感、识见等也随之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三是要培养毅力,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人是一天天长大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著名散文家秦牧在谈及读书方法时说:如果人们问我在治学上有什么值得介绍的经验,我觉得最主要的答案就是首先养成毅力。读书者芸芸众生,谁能坚持读下去,谁就能走在别人前面,谁就能最终获得成功。当然,培养读书毅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与自己的情性作斗争。这也不是说为了读书,什么娱乐活动都必须放弃,而是说应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其实,读书本身也充满乐趣,尤其是当你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时,它带给你的快乐会远远超过一般的打牌、下棋或谈天说地。秦牧就曾说过:有一种人,一本好书在手,或者进入图书馆的书海里,就觉得乐在其中。生活是七色光,生活中的乐趣丰富多彩。打扑克,下棋,我们没必要拒之门外,但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到书海中去畅游,生活会更充实、更富有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