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诗人刘禹锡这句诗,是对“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最好的诠释。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被世人誉为中国道教的天然博物馆,其赋存精神之崇高,历史文化之悠久,科学价值之丰富,使其无论在帝王将相面前,还是在芸芸布衣百姓心中,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师府是龙虎山道观府院中极为重要的建筑,也被誉为道教的祖庭与圣地。天师府坐落于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中部,南有琵琶峰,北有泸溪河,依山带水,气势非凡。细数千年历史,煌煌荣耀犹在。要追问天师府由来,恐怕与历代皇帝封赐有关。自唐玄宗册封张道陵为“太师”;到元世祖忽必烈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张道陵所创的道教代代相袭,源远流长,故天师府得名“嗣汉天师府”。前后算起来,历史上有数十位张天师被皇帝赐封过号。所以,在古代素有“南张(张天师)北孔(孔夫子)”之称。可以说,天师府无论建筑规模还是地位规格,都是全国所有私家府第中唯一可与天下第一府之誉的孔府相媲美。 府的头门上一对明代尚书、大书法家董其昌所撰书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 现在的天师府占地4.2万余平方米,比修复前增加1万余平方米,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