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宋石男《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育则维善余言 2013-06-23
穿越于历史与现实的幻象间——读宋石男《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原创 2013-6-22 15:51:45]   
我顶 字号:

穿越于历史与现实的幻象间

——读宋石男《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石男告诉我写了一本书叫《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时,我的反应有些复杂。

复杂之一,我知道有本书,是一个美国历史学家写的书,题目就叫《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我没读过,不知石男这本书与其之间有何渊源,不过,我也没问。

复杂之二,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这样的题目,是当下流行的报纸时评写作常爱使用的类型,而不幸的是,我正好比较烦报纸时评。

我有些担心,石男这本书,会不会正好是我烦的那种时评?

收到图书,小心翼翼翻开,读完,长吁一口气,嗯,不愧是我认识那个嬉笑怒骂舌灿群芳的小西邪,不仅没让我失望,反而让我心生惭愧——怎么能读那么多野史笔记还记得住啊。

别说石男步亦步,我之趋亦趋,只怕快马加鞭,也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1,

《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是一部读史笔记,在这本书中,石男把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贱史、观人、阅世、读书,多少有些类似中国传统历史里的纪事本末体。

石男把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上的那些散落在编年史断代史等正史以及稗官野史中的故事,集纳一起,分割成四,虽然未能详其首尾表述其程(次也非石男和本书之旨),但概述其要,顺带点评,却是有的。

这四部选择的标准,虽然石男在序言和后记中洋洋洒洒,我觉得还是克罗齐的那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几乎所有有关正史和稗官野史中故事的选择,都充满着现实的关怀。

比如说,历史中的谣言,比如说中国皇权社会的赋税与治乱,比如说西汉酷吏与打豪强、晚明士人与分权运动。。。。。。

读来无不处处有此感受,恍若身在其中,没有一丝穿越历史的幻觉。

石男在序中引述赫尔德的历史观,若无历史之链,世界的一切不过是障眼乌云或可怕的残缺。。。。。。历史能将废墟造成广厦,纵使单个的人消失无形,人类精神不死。

确是如此。历史与我们个体而言,是史料,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砖块瓦木,若无一种态度,便是无用之材料废墟。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理解,所以才有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说流播。

不过,对历史怀着感情的理解,并不是今人的做法,从古到今,其实概莫能外。

最厉害的,莫过于史记。

所以,态度,才是串起珍珠成链的关键,才是让材料废墟成为广厦的力量。

所以,石男才会说,我们对历史的判断,也是对人、对自己的判断。

此书封面上的题记:“为了未来,理解过去。独立而专注,以历史照亮现实的路”,我以为实际上表露石男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但是,事实上,理解过去,不只是为了未来,更为当下。此亦本书之价值。

2,

本书文章,我并非每篇都喜欢。

比如,石男开篇表述自己历史观的《热爱历史的幻术师》,奇幻邪异,虽然是本书重镇,也合小西邪之习性,却因口味太重,让我这守旧之人,读来颇不习惯。

书中不多的与现实接近的文章,我也觉不若对古时人物景象的描摹,或许,这也是我个人的阅读偏爱吧。

全书之中,我更喜欢那些正史野史之小故事八卦,尤其奇闻逸录。

石男人虽年轻,读书之多,博闻强识,令我当老兄的瞠目,这本书,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给我开了一个与我平常阅读完全不同的书单,很有价值。唯有认真学习之。

石男的文字,更是透着邪性,汪洋恣肆,妙趣横生,精微处信手拈来,扎人稳狠准,但疼之外,还是理性当家。就像平素酒桌之上,妙言连珠,却有温婉平和入人之心。

我也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

我之理解,历史是由每个人的命运构成,而我们生活的高墙铁网,也是由每一个人的行为构成,是拆墙破网,还是砌墙织网,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

所以,本书封面上用小人形象构成的网格状底,其实象征的就是我们生活的状态,我们的命运。

于此,我曾向石男讨问,确有其意。

所以,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更是他自己命运的书写者。

所以,石男敢说,这是写给你我的历史之书。

不愿意跟着命运走,更不愿意被命运拖着走的人,才能够理解,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的真义。

穿越于历史与现实的幻象间鈥斺敹了问小度巳硕际亲约旱睦费ъ摇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