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如歌 星光重现——寻访新中国“22大明星”

 公司总裁 2013-06-23

核心提示:1962年,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电影院中,曾悬挂过22位神采奕奕的男女电影演员的大幅照片,他们是新中国最早的明星,是由全国的电影观众评选出来的。

亚心网讯 (记者 刘媛媛) 1962年,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电影院中,曾悬挂过22位神采奕奕的男女电影演员的大幅照片,他们是新中国最早的明星,是由全国的电影观众评选出来的,他们都有自己曾经引起轰动的代表电影,他们中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投身电影事业并获得声誉,有的则是在新中国的电影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名字是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李亚林、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俗称新中国22大明星。

今年是新中国22大明星评选50周年纪念,关于中国电影第一代明星的故事,被我们再次提起……

缘起:周总理提议

1961年6月,周恩来总理约请夏衍、陈荒煤、崔嵬、田方及各地电影厂的厂长、编剧、导演和演员们等30多人,到中南海西花厅进行座谈。开饭之前,大家和总理围绕着文艺界、电影界在近期出现的一些好作品进行着轻松愉快的讨论。忽然,总理像是想起什么事,郑重地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都挂着苏联的22个大明星,新中国成立都已经12年了,为什么不挂我们自己的明星照片呢?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嘛!夏衍同志,你考虑考虑。”这是周总理第一次提到有关电影明星的新概念,这也是新中国的22大明星诞生的基础。

事实上,周总理此时此刻提出这个问题,除了有意鼓舞电影创作者的士气外,更深层的原因,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密切相关。当时,中苏关系日趋紧张,继续在全国娱乐场所高挂苏联演员的照片,显然是不合适的。当年的7月1日是建党40周年,周总理亲自同与会代表游香山。在香山的最后一天,有关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一事,再次被周总理慎重地提起。由此,身为文化部副部长、主抓电影的夏衍倍受鼓舞,带领他的一班精兵强将,迅速行动起来。周总理亲自倡议的优秀影片、优秀演员的群众参与评选的全国性活动,也就于1961年开始以《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选、投票形式,拉开了帷幕。

评选:在四大电影厂进行

虽然受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各省“一窝蜂”地兴办了许多电影厂,但当时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长影厂、上影厂、北影厂和八一厂,所以,评选活动主要在这四大电影厂所属演员范围内进行。

中影公司仅以印发演员照片为幌子,并未说明本意。随后,各电影厂根据要求,纷纷把本单位成绩突出的演员名单反馈到中影公司。中影公司送交文化部,再送到周总理的办公桌上。最后由文化部统一确定名单,发布文件通告。1961年底,中影公司以同样理由,要求各电影厂名单上的演员拍照,这对于演员来讲习以为常,当时大家均未在意。

1962年初,文化部发布文件通告:上影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北影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影厂的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八一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的祝希娟(注:当时尚未调任上影演员,后也未入上影,但她的名额算在上影指标中)等22人,被定名为“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俗称“新中国22大明星”。

从入选演员的背景看,突出了当时中国电影演员队伍由老、中、青的年龄构成,从演员的成就上来看,有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表演大师,有的是初出茅庐的新星,从演员的类型和风格上看,各有所长。

结果:部分演员有争议

“22大明星”的组成,主要着眼于在新中国影坛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中、青演员,一些在当年拍摄的优秀影片中担任主演的新秀:因影片轰动一时,在观众中影响巨大,也被破格列入其中。如当年只拍摄过一两部影片的青年演员谢芳、金迪、祝希娟等人。

在这次评选中,根据各厂规模的大小、演员的实力,文化部给予了相应的指标。不过,这次评选受当时“左倾”思潮影响,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主演影片最多、资格最老的长影厂演员浦克,由于曾在伪满供职,因此有了政治障碍。

还有上官云珠,很多人觉得她的作品主要在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后并无多少建树,但也有人认为她有精湛的演技,在女演员在首屈一指。而祝希娟和陈强的入选,实在是沾了当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光,因“百花奖”评选早于“22大明星”评选,祝希娟和陈强因出演 《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和南霸天分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体现了民意的选择。否则,以祝希娟的初出茅庐和陈强的擅演反派,按当时的标准是很难入选的。

意义:掀起庞大“追星”旋风

22大明星的大幅照片,在1962年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乃至乡镇的电影院里高高悬挂,立即掀起了一股庞大的“追星”旋风,喜爱这些明星的广大观众前往电影院观看电影之前,都会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们的巨幅照片前,把他们的闪亮风采与在此之前所塑造的银幕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遗憾的是1964年因国家政治形势变化,文艺界重点批判“功利主义”、“名利思想”,当年的9月27日,由文化部电影局下达命令,将悬挂在全国各大电影院里的“22大明星”的巨幅照片全部取下。

在随后到来的十年文革里,这些德高望重的大明星饱经磨难,艺术生命被荒废。平反后,由于身体和艺术观念的原因,再也难以达到当年的艺术高峰。比如崔嵬,以一部揭批“四人帮”的《风雨里程》作为谢世之作,崔嵬夫人何延曾说,崔嵬生前曾计划拍《李自成》,可惜壮志未酬身先亡。赵丹在世时也曾雄心勃勃地计划扮演鲁迅、李白、闻一多,最后也枉成空想。

40多年过去了,22大明星至今健在的有13位,他们是张瑞芳、祝希娟、于洋、金迪、田华、陈强、王丹凤、王心刚。我们这次采访到了他们其中的5位,分别是秦怡、于蓝、谢芳、庞学勤、王晓棠,其他的8位张瑞芳、祝希娟、于洋、金迪、田华、陈强、王丹凤、王心刚,因为各自身体状况不佳、生活地域不方便等原因,没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但是他们在和记者通话时,依然用饱满地热情感谢媒体和观众对他们持久的关注,也寄语新的电影人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中国电影的强盛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