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尖追寻“人生梦”--红木雕刻大师陆涵生

 苏迷 2013-06-23

刀尖追寻“人生梦”

 
  琢木情缘

  红木雕刻大师陆涵生,是一位杰出的造型艺术家。我跟随他学艺十多年,真切地感受到他缜密的构思和所表达的审美理想。他往往轻描淡写地一点,就会使您的心田泛起阵阵涟漪,回味无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我和几位好友如约来到位于闾邱坊巷陆大师新分配的住房,祝贺他的乔迁之喜。陆老见我们这些造访者,撑起拐杖艰难地站起来迎接我们,我快步地上去搀扶他坐下。他高兴地说,这次工艺美术局的领导关心,给我分配这么大的房子,这间会客室,连通了我的卧室,起居方便。旁边两间是小女珍妹的住房,和女儿住在一起,生活也有所照顾了。我们都为陆老晚年安居高兴。围坐在他身旁,聆听他讲述轶闻旧事。
  他说:旧社会在上海谋生时,有一户富有人家,家里十二口人,恰占有十二个生肖,雇我要把十二个人的面儿、属相雕刻在一个玉盘上,名曰“全家福”,我废寝忘食地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雕刻完成。而我得到仅仅是每年两担米的工钱。晚上睡在“水门汀”上,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又没有及时治疗,致使双腿残疾……(说到这里,陆老哽咽了。)解放以后,我获得了新生,艺术上也有了美丽的春天。真是“温故而知新”啊!我这次分得此房,大家来时,有地方可以坐了,我也可以安居乐业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啊!
  马老师在旁插言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啊!我们打量着宽敞明亮的客厅,墙上挂着陆老饱经风霜的工作照,南面窗口放置陆老雕刻的工作台,台上放着整齐的雕刻工具。我们看到的是毫无显贵之气的质朴的平常之家,听到的是他那些动人的故事。
  这天,陆老神采奕奕,口若悬河,他深情地说,人进入晚年以后,总有一种怀旧的心绪在里头,像我们这些从旧社会过来之人,受过那时饥寒交迫的煎熬,生活过得坎坎坷坷。大凡一个平常人,无非有两个追求:一是寿命长一点,二是生活过得好点。“我一直想创作一个木雕作品,来表达这个人生之梦。我记得,在苏州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精美檀香木雕《百蝠九芝如意》,是清代工艺佳作。在一支檀香木上,圆雕着九只耸起的灵芝,构成如意之状,并有百只蝙蝠聚集在树干和如意之中。我在36岁的时候,曾经用黄杨木雕过《九灵芝如意》,现在年老了,力不从心了。”这时,他朝我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膀说:"你雕的花生不错,能否按其意,用黄杨木圆雕100结花生,构成如意之状,中间可用根茎连结,铺以绿叶相衬,下面用红木配置底座,形成一个木雕摆件,取名“如意人生”,谐“长生”“如意”之音,寄意“长命百岁”“百年如意”,这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着的人生之梦。
  陆老在九十年代播种的“人生梦”的创意,像一缕抹不去的油彩留存我心中。退休以后,木雕作为我的业余爱好,我为完成这一创意而努力着、追寻着。我几次到博物馆里,想寻觅这件馆藏木雕,但却没有见到。于是,我选择了三根保存完好的黄杨木根,顺势圆雕,几年下来,共雕琢成了几百颗花生。艺术是人们灵感的满足,是情感的外化。我用刀尖追逐“人生梦”,是感悟到陆涵生大师的人格和精神魅力后的尝试。他的人生之路,是以他的执着追求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他的艺术人生,是用他的生命感悟一刀一刀地刻出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构成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说也凑巧,2009年在报纸上看到苏州博物馆金宏久先生的文章,介绍了馆藏檀香木雕《百蝠九芝如意》,并拍了实样照片,我如获至宝细细琢磨,体味这一古代木雕艺术瑰宝的内涵和设计。
  得到启发之后,我精心设计,把原来雕成的三根花生木杆,分三段巧妙搭配,拼凑成如意状,形象逼真、弯曲自如、错落有致。为纪念陆老的创意,在放置底座时,我选用他送我的红木书镇作为主杆,把他送我的红木块料,按明式鲫鱼背线制成供桌状。底座两侧,用红木片做出篆体字“长命百岁”“百年如意”八个字,分别镶嵌在底座两侧。这样,鹅黄色的“百结长生如意”与深红色的供状底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这件长28公分,高12公分的如意人生摆件,经过二十三年的追寻,在众人的共筑下才圆梦成真。放在我的书斋中,成为永久的纪念。每当我看看这件作品,百感交集,觉得它是陆老艺术光芒的体现。这个艺术光芒,是在风雨之后,更是尝遍了甜酸苦辣,苦尽甘来之后,才折射出来的一缕霞光。陆老创意的“人生梦”,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美好远景。这个“人生梦”,我们曾经离她如此遥远,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她如此之近。(丁亚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