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反省的智慧

 天天要数米 2013-06-23

小窗幽记:廉与术

 

反 省 的 智 慧

撰文:般  若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一日三省其身。”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孔子对反省的精辟阐释。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国藩也道:“凡事之顺,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日补救再难矣。”这些金言,道出了反省的智慧之于人生的意义。故此,我们有必要学会反省,譬如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错,甚至误入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自知的启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指知人知己,“表里俱澄澈”。与中国古人相似的是,古希腊人把“认识你自己”写在智慧神庙的大门上。可见“人贵自知”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惜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自知者却不多。

 

  故事: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一样。他能胜任,我不能。” “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为了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自谦的启示:自我感觉良好几乎是人类普遍的天性。蒙田说:“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着脑袋。”当一个人放下自我,谦虚学习,才能完善自身。

 

  故事: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位著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为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了,主人热情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妆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自制的启示:柏拉图说:“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的诱惑太多,最需要的就是自制。只有懂得自制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走向成功。

 

  故事: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他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13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再赶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日后,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终省的启示:想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都会认真公正全面地反省自己的一生——爱与恨、成与败、得到的幸福、失去的遗憾。然而一切都成过去,都不能再改变。那么,我们依然生活的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临终反思提前几十年?

 

  故事: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临终前,神父来到他身边。布店老板告诉神父,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神父尽心地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神父本人也很有启发。这位神父就是法国最著名的神父纳德·兰塞姆。无论在穷人心目中还是在富人区域里,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一生这90年中,他有一万多次亲到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反省是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正是通过反省,人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敢于直面自己身上的不足,才能逐渐塑造出完美的人格。一个懂得反省的人永远会让人尊重,因为他拥有了人生的大智慧,能够谦虚、宽容、大方、心态平和。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自省,从而不断取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