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对33岁的美国人詹姆斯·邦德来说,是一个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邦德的工作单位在佛罗里达州北部的一家数据反应公司,工作性质很特殊,保密性也非常高。所以,他平时只能独自待在办公室工作,绝不能和任何不相干的人接触,也就是这一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使他险些丢了性命。
也许是邦德头天晚上和朋友聚会时多喝了几杯酒的缘故,在10月1日这天早上上班后,他依然觉得头很晕,但还是强打精神进入了工作间,接着就干起了活。可不太清醒的脑子,使他的反应比平时迟钝了许多,他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出半点儿差错,一旦出了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当邦德走到那台十分熟悉的冲压机前时,意外突然发生了:他的双臂猛地被冲压机牢牢地压住了。他的脑子“嗡”的一声,不禁失声大叫道:“天哪,我这是怎么了?”
邦德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眼下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如果不尽快让冲压机停止运转,两只胳膊将会被压成碎肉渣。出于求生的本能,他声嘶力竭地大声呼救,但厚厚的隔音钢板墙,使外面的人根本听不见。他想,不能再白费力气呼喊下去了,那样根本于事无补。他开始寻求另外的途径实施自救。
邦德无意间碰到了腰间皮带上的手机,他一阵狂喜,便奋力晃动起了身体,试图把手机摇掉到地上。但一连摇动了几十次,挂在腰间的手机就是纹丝不动,这让他很生气。但眼下除了继续摇动身体外,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他又运了运气,重新调整了姿势,更加猛烈地晃动起身体来。
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手机从腰间掉到了地上。
但要想把求救信号用手机发出去,最便捷的做法是用手去拨手机号,可邦德的双臂此时已被冲压机死死地压着,这个做法行不通。
关键时刻,邦德又开始了另一项自救工作,他不断地拼命踢脚,之后,右脚的鞋子终于被甩掉。然后,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用大脚趾拨通了“911”报警电话,当电话接听员听邦德说“我的双臂都被机器压住了”时,非常困惑地问他:“那你是怎么打这个电话的?”邦德说明真相后,接听员非常吃惊,赶忙通知消防员赶到出事地点,立即让运转的机器停下来,大家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邦德解救出来,随即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庆幸的是,邦德双臂竟没什么大碍,这让在场的所有医务人员感到很吃惊,啧啧叹道:“奇迹,奇迹!”
死里逃生的邦德,对来看望他的公司领导说:“在那一刻,我觉得我肯定完了,但同时另一个信念又很快提醒我:在生死攸关时,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换句话说,执著是机会对人的最大考验,只有经受住了考验,执著才会为自己赢得机会,也才能享受到机会给自己带来的喜悦。”
金大中的一生历经坎坷,他曾5次被捕,5次面临死亡威胁,先后遭受政治迫害长达40年之久。直到73岁,金大中再次参加竞选,终于战胜了年富力强的对手,成为当时的韩国总统。
金大中的传奇经历,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有一次,一位名叫崔元诛的记者慕名去采访,向他提问:“您曾饱受过无数的挫折和磨难。是这些磨难挫折,铸就了您今天的成就吗?”金大中微笑着点点头。崔元诛想了想,又问:“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种种磨难。难道是经受的磨难越多,最后的成就就越大吗?”金大中摇了摇头,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邀请记者做了一个实验。
金大中递给崔元诛一支笔,自己则拿出一张白纸,双手攥住它,高举在胸前,然后让崔元诛用笔把它戳破。结果崔元诛很轻松地就在纸上戳了个大窟窿。接着,金大中又拿出另一张白纸,铺在水泥地板上,用双手压住后,再让崔元诛用笔戳。这次,崔元诛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把白纸戳破,反倒把笔尖戳钝了……
做完实验,金大中才接着说:“其实,每个人在遭遇磨难时,心中都会不自觉地砌起一道承受打击的防火墙,这道防火墙就是经受过磨难后的期望。不同的是,有些人盲目乐观,往往把期望设置得过高,结果便将心灵的防火墙架设到空中,一如刚才实验中的那张悬在半空的白纸,很容易被打击摧毁;而有些人则选择理智地面对,把期望设置到最低,这样防火墙便会沉落到地面,变得坚固而顽强,即便真的遭受到某些摧残也难以被伤。”
崔元诛愣住了,隔了很久才说:“难怪有些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堪重负,而有些人则越挫越勇。”金大中点了点头:“仅有磨难还不够,还要懂得在磨难面前做最坏的打算。这样一来,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我们依然可以从容淡定。而一旦情况稍有好转,我们便可以微笑应对。人的脆弱和坚强,往往由心灵预想的位置所决定。”
2003年,17岁的杨博尊还是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的一名高中生,阳光、高大、帅气,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游泳也是他的强项。尽管他在3岁时就开始学习游泳,此后也一直未中断,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游泳运动员。
杨博尊的人生轨迹发生转变是在他刚上高二时。那些天,他总感觉眼睛刺疼,经过诊断后发现是因自发性炎症引起后天激发性青光眼,这种病症不仅直接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而且最终会彻底失明。他只好休学在家,后虽经多方医治,最终还是在2005年9月完全失明。
失明后的杨博尊没有自暴自弃,他与当地残联取得联系,申请参加残疾人演出团体。他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参加残疾人演出团体,既可走出家门,还能挣钱自立。当残联负责人了解到他的特长是游泳时说:“再过几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就要召开了,你应该去参加盲残人游泳队,说不定还能在奥运会上拿奖牌呢!”于是,杨博尊就报名参加了天津市盲残人游泳队。他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在奥运会拿奖牌不敢想,主要是参加盲残人游泳队不但管吃管住,还有机会出国参赛,感觉很不错。”他对持反对意见的父母说:“如果我总窝在家里,时间长了就会脱离社会,身体和精神都会失明,就会碌碌无为地过一生,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就这样,他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的照顾,踏上了人生的新旅途。用他的话说:“我的辉煌人生就此开启。”
杨博尊虽然雄心勃勃,但到了游泳队才感觉困难重重。尤其在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后,日常生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每天早上刷牙就让他很头疼。因为看不见,牙膏挤不到牙刷上,更不知挤出了多少,经常把牙膏弄了一地。后来还是一个队友告诉他一个绝招:把牙膏直接挤到嘴里,靠口腔来感知挤出牙膏的多少,再用牙刷找牙膏,这样就可以自己刷牙了。
生活上的困难杨博尊早有心理准备,然而,训练的艰辛完全出乎杨博尊的意料。上第一堂游泳课,他没有按照教练要求做热身运动就一头扎进了泳池,结果手脚抽筋,一下就沉到了池底。要不是教练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在接下来的50米直线距离“闭眼”训练中,他总是在泳道里乱撞,不是碰到左边的泳线就是往右边碰,身上经常被泳线划得伤痕累累。一次训练中,他和几名盲人运动员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由于教练未及时用盲人提示棒敲击,领先的杨博尊一头撞到终点的池壁上,顿时鲜血直流,吓得教练赶忙实施救护。杨博尊却笑道:“不碍事的,再说,不碰上几回头,怎能成为优秀运动员呢?”
不仅如此,杨博尊还要练习听声辨位,以及不借助外界任何帮助进行跑步等众多科目的训练,无论哪一种动作,对他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尤其对他这种成年后才致盲的运动员难度更大。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训练成绩更是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佼佼者。他回忆说:“在训练中,我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发出力量。最终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划动着,就像圈养已久的马儿冲向广阔的大地。”
从2006年起,杨博尊开始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崭露头角。在2006年6月9日的德国柏林国际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他独揽三金一银,并打破一项亚洲纪录;在2006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他虽然伤病在身,仍勇夺两枚银牌;此后,他又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荣获三块金牌。他是天津市盲残人获得世界游泳锦标赛金牌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天津的“小菲尔普斯”。
2008年,杨博尊以绝对实力参加了北京残奥会。比赛前,他张开臂膀对媒体说:“以前,我就像河里的一条小鱼,只能溅起一点涟漪,现在,我要在‘水立方’向全世界展示什么叫跳跃。”
最终,他以雄厚的实力夺得一金三银。每次登上领奖台前,他总要逐一走到其他选手面前与他们握手拥抱,再说上一句“悄悄话”:“我们不是对手,我们是永远的朋友。”走下领奖台后,他会披上一件大红色的斗篷,后面写着“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左胸是一面五星红旗,在教练带领下绕场一周。
接受采访时他说:“既然选择了残疾人游泳事业,我就要自始至终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奋勇争先,在泳池里拼搏。”
体育带给杨博尊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体魄,冠军的光环,还有对生活的感悟。现在,他不仅是天津世茂博尊休闲健身中心的总经理,还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学生,并从事着慈善事业。四川汶川地震后,他拿出在加拿大比赛时获得的一枚金牌,在天津赈灾募捐现场拍卖了28000元,全部捐给了灾区。
他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很多人让你难以忘怀,就像海边的贝壳,又像天上的繁星,让你眼花缭乱;有的是美好的承载,有的是激情的澎湃,抑或是刻骨铭心的刺痛……还是那句话,我的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绝不让身体和精神都失明!”
世间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人性丛林中有许多忌讳,一不小心便会跌入失败的陷阱。
南怀瑾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强调了其中一句话:“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喜爱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都无法改变他。所以,明知道你是为了他好,但是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了你是为他着想。南先生最后总结道: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一头老山羊在小河边碰到一只小鸟在喝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儿就会丢掉。”然后,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小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小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倚仗胡子长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
老山羊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某些时候,不管你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就犯了人性丛林里的忌讳。
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坚守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揭露了别人的错误,他就会明显地感觉自我受到了侵犯,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会采取不友善的态度。
庄子曾经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说道: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被伤害。但燕子是特别的,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举枪便射,却对萦绕在身边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关进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得太远、又不能离得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它们离人类太近。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既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或许有人以为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只会让人变得狡诈奸猾,其实不然,人心难测,要想自在做人,必须了解人性与现实。
即便身边的人知道你是在为他好,也会在一时的冲动下伤害你。正如一心直言进谏、忠心社稷的魏征,即便被后世称为一代良臣,被李世民喻为“得失铜镜”,最终还是难逃唐太宗晚年积恨的爆发,致使墓碑被砸,一段君臣佳话就此告终。
在人性丛林中要小心行走,不要无意中得罪了他人却不自知,要学会像外交家一样为人处世。这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看清世事与人心。
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写信给我,说她本来是美术系的学生,最喜欢的事是背着画具在阳光下写生,希望画下人世间一切美的事物。寒假的时候她到一家工厂去打工,意外把右手压折了,从此,她不能再背着画具到户外写生,不能再画画,甚至也放弃了学校的课业,顿觉生命失去了意义。她每天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任何事情都带着一种悲观的情绪,最后她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使我困惑了很久,不知如何回答,也使我想起法国的侏儒大画家罗特列克(ToulouseLautrec)。罗特列克出身贵族,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很受宠爱,可惜他在14岁的时候不小心绊倒,折断了左腿,几个月后,母亲带他去散步,他跌落阴沟,把右腿也折断了,从此,他腰部以下的发育完全停止,成了侏儒。
罗特列克的遭遇对他本人来说是个不幸,对艺术来说却是个不幸中的大幸,罗特列克的艺术是在他折断双腿以后才开始诞生的。试问:罗特列克如果没有折断双腿,他是不是也会成为艺术史上的大画家呢?罗特列克说过:“我的双腿如果和常人一样,我就不画画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回答。
从罗特列克遗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正在跳舞的女郎和奔跑中的马特别感兴趣,也留下了许多佳作,这正是对他心理上的补偿,借着绘画,他把想跳舞和想骑马的梦想投射到艺术上面。因此,罗特列克倘若完好如常人,恐怕我们今天也看不到这些舞蹈和奔马的名作了。
每次翻看罗特列克的画册,总使我想起他的身世来。我想:生命真正的桂冠到底是什么呢?是做一个普通人与草木同朽,还是在挫折之后,从灵魂的最深处出发而获得永恒的声名呢?这个问题没有单一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在命运的摆布之中,你要重塑自己,在灰烬中重生。
希腊神话中有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神:一个是理性的、智慧的、冷静的阿波罗;另一个是感性的、热烈的、冲动的狄奥尼索斯。他们似乎代表了生命中两种不同的气质,一种是冷静理智,一种是热情浪漫,两者在其中激荡而爆出闪亮的火光。
从社会的标准来看,我们都希望一个正常人能稳定、优雅、有自制力,希望每个人的性格和表现像天使一样,可是这样的性格使大部分人都成为平凡的人,缺乏伟大的野心和强烈的情感。一旦这种阿波罗性格受到激荡、压迫、挫折,就很可能像火山爆发一样,使在心底的狄奥尼索斯伸出头来,喷薄出倾盆大雨般的狂野激情,艺术的原创力就此生发。生活与命运的不如意正如一块磨刀石,使澎湃的才华愈磨愈锋利。
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大部分是阿波罗性格,为我们留下了生命深远的刻绘;但是史上的艺术家则大部分是狄奥尼索斯性格,为我们烙下了生命激情的印记。也许艺术家们都不能见容于当世,但是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却使他们戴上了永恒的、真正的桂冠。
这种命运的线索有迹可循,有可以转折的余地。失去了双脚,还有双手;失去了右手,还有左手;失去了双目,还有清明的心灵;失去了生活的凭借,还有美丽的梦想——只要生命不被消灭,一颗热烈的灵魂就有可能在最阴暗的角落燃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就是一个惊人的国度,没有人能完全没有苦楚地度过一生。倘若一遇苦楚就怯场,一遇挫折就丧失斗志,那么,人就永远不能将千水化为白练,永远不能合百音为一歌,也就永远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果你要戴上真正的桂冠,就永远不能放弃人生的苦楚,这也许就是我对“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所作的回答吧!
你不必逞强,时间会为你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