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03:家电下乡实施情况新变化(赵莎莎)

 昵称12901633 2013-06-24
2011.03:家电下乡实施情况新变化(赵莎莎)
中国信息报社 2011-03-16 10:45:49

家电下乡实施情况新变化

/赵莎莎

  “家电下乡”政策从2007年试点到2009年正式在全国推广,曾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载体。从试点到推广以及逐步完善至今已有3年之久,这一政策的实施效应不免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也是政策制定者和众多学者关注已久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依据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3次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运用计量经济学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逐步解读“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的新变化。

  样本选择

  为了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情况作出连续的解读与分析,分别在2009年中、2010年初调查的基础上,在2010年中对全国2463656户农户进行了回访与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7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6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81%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3次调查中农户对政策满意度;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量;家电下乡政策的补贴;产品质量满意度;农户对价格的认可度;农户对下乡家电购买预期;下乡家电补贴简易程度。

  家电下乡实施情况新变化

  1.农民对政策评价高,但比上年有所下降

  通过2010年初和2010年中的两次调查发现,农户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评价有所不同(见表1),在2010年春调查中,认为家电下乡能够带来实惠的农户占74.1%,其中中部评价最高,占比为81.1%,西部次之,东部最低。然而在2010年中,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为66.8%,占大部分,但是相比上年下降9.02个百分点,并且东部评价最高,占比为72%,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从这一变化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是认可的,这也正说明家电下乡政策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但是对于评价度降低9.8个百分点不能忽视。

  一是与农民的需求有关,在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下,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和购买热情得到激发,传统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变化,农民购买家电的档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他们在购买家电时也开始讲究品牌、档次,而下乡家电档次低、品种单一,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够大,难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因此所谓的“不需要”因素逐步加大,正如一位农民所说:“到了手的好处才是真的好。”不需要则无处得利,没看得见的实惠,则难定好坏,农民自然也就无从感受政策的好处。二是这一政策实施要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客观上有一定的磨合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三是政策的受益者是8亿农民,家电下乡政策需要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逐步完善,更大地激发家电下乡市场的潜力。

1 不同年份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满意度比较情况(单位:%

时间

地区

能够带来实惠

不能带来实惠

说不清

2010年初

东部

65.4

11.8

22.9

中部

81.1

6.7

12.2

西部

67.9

13

19.1

全国

74.1

9.4

16.5

2010年中

东部

72

4

24

中部

66.7

4.04

29.1

西部

69.7

4.04

26.3

全国

66.8

4.5

25.5

  2.购买数量增幅大,消费结构有变化

  (1)购买量增加近两倍。通过对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这3个时期的数据对比来看,2010年中的下乡家电购买量为805件,是2009年中(283件)的近两倍。也就是说,家电下乡在一年之内购买量增加了近两倍。这也反映出,农户仍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家电下乡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这一变化正好与家电下乡政策的调整不谋而合,政策的调整增加了补贴品种,提高了一些下乡家电的最高限价,并放宽了对农民购买数量的限制、简化了补贴兑付程序、明确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及中央对各地完善家电下乡流通网络给予适当的补助等内容,这不仅保证了政策实施效果,又激发了农户的购买欲望。

  (2)生活型家电有市场,冰箱折桂冠,但涨幅空间有限。在下乡家电的购置类别方面,冰箱在这3次调查中,购买率一直居于榜首,2010年初较2009年中下降9.3%,但2010下半年上升6.4%,冰箱因季节市场需求量不同,但在家电销售量中遥遥领先,仍具有较强的市场购买力。电视机在2009年中至2010年初,经过半年时间购买率上升13个百分点;然而2010年中较之2010年初,经过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很大。可以看出,农户对电视机购买力下降幅度较大,在下乡家电的购买比重中占比下降,相比往年较低。电磁炉的购买比重为0.8%,相比前两次调查有降低,并在下乡家电购买量中占比很小。

  电视机、冰箱、电磁炉等生活型家电,尤其是冰箱等消耗性家电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是这些家电都属于生活必需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需求也会改变,这一市场正逐步趋于饱和,由需向不需的方向转变,购买潜力不足,因而购买率的涨幅空间有限。

  (3)享受型家电前景看好。洗衣机购买率经过1年时间,从10.5%上升到17.1%,上升了6.6个百分点,增长率为62.9%。这一变动说明,洗衣机市场仍具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农户对洗衣机仍具有强劲的购买力。空调购买量有小幅波动趋势,从2009年中到2010年初下降3.8个百分点,而到2010年中有所上升,总的降幅为2%。空调购买率的波动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电脑相对2009年中有一定的增加,但与2010年初相比,在这半年时间内有大幅下降趋势。但是可以看到,热水器的购买比重经过一年时间,从2.5%上升到6.7%,增加3.2个百分点,增长率为128%

  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享受型家电增幅巨大,市场开发潜力大,前景看好。主要在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需求层次不断多样化,消费结构有所变化,消费层次从生活必需型家电转向享受型家电,并由低档家电逐步跨入中高档家电。

2 主要下乡家电购买情况变化表

家电类别

2010年中

2010年初

2009年中

购买件数

(件)

购买比重

%

购买件数

(件)

购买比重

%

购买件数

(件)

购买比重

%

电视机

137

17.0

82

28.8

45

15.8

冰箱(柜)

381

47.3

115

40.4

160

56.1

洗衣机

138

17.1

42

14.7

30

10.5

空调

74

9.2

21

7.4

32

11.2

电脑

15

1.9

15

5.3

2

0.7

电磁炉

6

0.8

3

1.0

5

1.8

热水器

54

6.7

3

1.0

7

2.5

手机

——

——

4

1.4

2

1.4

合计

805

100

285

100

283

100

  注:“——”为缺失值。

  3.家电下乡政策增收效应创新高

  到2010年下半年,有753户购买农户获得政府补贴204623元,购买户平均每户获得补贴为271元。若推算到全部样本3656户,平均每户可以获得56元政府补贴收入。同时这一数据与2009年中相比,有255户购买农户获得政府补贴61431元,购买户平均每户获得补贴为241元。若推算到全部样本2953户,平均每户可以获得20.8元政府补贴收入。半年内(2010年初至2010年中)购买户均补贴增加了0.3个百分点,全部农户的补贴收入则上升71.4个百分点。在1年之内(2009年中-2010年中),购买户均补贴增加了12.4个百分点,全部农户的补贴收入则上升169个百分点。尽管政府的补贴比例一直为13%,然而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步实施及其相应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户购买家电的选择价位和数量不断攀升,因而政策的增收效应表现强势,一度再创新高。

3 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变化情况

样本农户数

政府补贴额

(元)

购买户均补贴额

总样本户数

户均补贴额

(元)

2009年中

255

61431

241

2953

20.8

2010年初

275

74775

272

1942

38.5

变化值1

——

——

31

——

17.1

变化率1

——

——

12.9%

——

82.2%

2010年中

753

204623

271

3656

56

变化值2

——

——

1

——

27.5

变化率2

——

——

0.3%

——

71.4%

变化值3

——

——

30

——

17.1

变化率3

——

——

12.4%

——

169%

  注:变化值12009年中-2010年初的变化值;变化值22010年初-2010年中变化值;变化值32009年中-2010年中变化值;变化率12009年中-2010年初的变化率;变化率22010年初2010年中变化率;变化率32009年中-2010年初变化率。

  迄今为止,按照农户家庭年均收入27328元计算,家电下乡政策自实施以来使得全国4431万购买户增收118.6亿元,拉动已购农户年平均增收1个百分点,拉动2.11亿农户平均增收0.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从2009年中到2010年年中的1年时间使得农户增收74.16亿元。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也一定程度缓解农户货币支出压力,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随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步实施,其效应也在不断地扩大,使更多的农户受益。这种增收效应从经济角度来看,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讲,家电下乡这一惠农政策作用相当明显。尽管小额补贴微不足道,但有四两拨千斤之作用,惠的是民,得的是心,从实质上看家电下乡是一项民心工程,其作用和意义深远。

4 全国家电下乡产品政府补贴额变化测算

购买户

购买家电量

总消费额

政府补贴额

农户实际支出

2010年初

4431万户

4642万件

——

118.16亿元

——

2010年中

2988万户

3238万件

639亿元

81亿元

558亿元

2009年中

1822万户

2058万件

365亿元

44亿元

321亿元

增加值

2609万户

2584万件

——

74.16亿元

——

  注:①全国购买户数= 全国农户总数*(受访购买户数/受访农户总数);②全国购买家电量=全国农户总数*(受访农户购买家电量/受访农户总数);③全国政府补贴总额=全国农户总数*(受访农户补贴额/受访农户总数)。

  4.下乡家电故障一成多,质量问题逐渐也增多

  在此次调查中,经过对838个有效样本的分析,有87户农户购买使用的下乡家电出现问题,共有88件,产品比重达到10.9%,占比超过一成。与2009年中相比,购买下乡家电出现故障的农户增加2.8个百分点,出现故障的下乡家电产品上升3.9个百分点。相反未出现故障的农户相比有所减少,未出现故障的下乡家电呈下降趋势。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有农户这样说:“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不好,服务好。”下乡家电质量问题需引起重视,质量是产品占领市场的生命线,是取得消费者信用的一大法宝,即使服务再好,质量不好也无济于事。一是企业要在生产中严把下乡产品质量关,切莫以次充好,杜绝产品良莠不齐等现象。二是相关部门在产品流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下乡家电产品流通管理,加强销售网点监管,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之名销售假冒伪劣家电产品以及购买下乡家电的捆绑搭售风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下乡家电质量变化表

时间

购买户数(户)

农户比重(%

购买件数(件)

产品比重(%

出现故障

2009

21

7.6

21

7.0

2010

87

10.4

88

10.9

变化情况

——

66

2.8

67

3.9

没有故障

2009

254

92.4

277

93.0

2010

751

89.6

717

89.1

变化情况

——

497

-2.8

440

-3.9

  注:缺失值经过处理

  5.价格认可占主导,认可价高者渐增多

  从表6中可以看出,农户对下乡产品价格的评价在各个调查时期有所不同,农户对于价格的认可占主导,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认为价格较高和很高的逐渐增多。这主要因为第一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层次,政府进一步提高了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满足了富裕农户高消费需求,但富裕户居少数,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居多数,相比而言认为下乡家电价格较高的逐渐增多。二是新政策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农户对政策逐步认知的过程,最高限价的提高会给农户造成一种“价高错觉”的心理。

  针对上述的问题,企业要根据农户的生活水平及其消费心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消费人群,生产不同层次的下乡产品,并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不仅满足富裕户的高层次要求,也使中等及其偏下农户尽享价廉物美的商品。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仅让农民知其政策,更要解其意。

6 购买下乡家电农户对价格的态度变化(单位:%

很便宜

较便宜

一般

较高

很高

说不清

2009年中

1.8

24.5

48.4

13.6

11.7

0.0

2010年初

0.4

29.6

54.8

12.4

0.0

2.8

2010年中

5.7

30.6

40.1

20.3

3.2

0.01

总体变化

3.9

6.1

-8.3

6.7

-8.5

-2.79

  6.不需要家电的农户有攀升,购买预期逐渐增加,信任程度有所下降

  通过对3656户的调查发现,未购买家电下乡的农户,因不需要的占57%,相比2009年上升6.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大。选择以后买的占比为16%,比2009年中高出2.2%,因为不相信下乡家电而未购买的有9%,相比2009年中上升2.3%,上升幅度较高。因为其他原因而未购买的占到12%,相比2009年有所提高。说不清的占到6%(见表7)。

  从上述分析,可知农户是否购买家电主要以需求为主导(客观因素),同时未来预期也逐渐影响农户的购买心理(主观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的是,农户对于下乡家电的信任度(心理认同感)也在下降。可见农民对于家电的需求更理性,不仅因其所需,未来预期的影响也逐渐重要。

7 农户未购买下乡家电原因状况比较(单位:%

不相信

不需要

说不清

以后买

其他

合计

2009年中

6.7

50.5

3.6

13.8

7.3

100

2010年中

9

57

6

16

12

100

变化情况

2.3

6.5

2.4

2.2

4.7

——

  7.补贴兑付程序更简易

  从表8可以看出,认为家电下乡补贴程序很方便的农户远远高出其他选项,并遥遥领先。在调查中也有农户说到:“跟以前相比,现在的补贴程序真方便。”同时选择补贴较为繁琐和很繁琐的农户不到两成,持一般态度的农户仅占一成半。大部分农户对现在实行的家电补贴程序是认可的,但是也不能忽略认为补贴程序较为繁琐和很繁琐(近乎两成)的农户态度。

  这一认可与政策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在补贴政策调整前,农民说起家电下乡补贴手续比较繁杂,拿到钱也要等上数十日,有些农民为了减少麻烦,到最后也不要补贴了。但是之后随着政策的完善,实施了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方式由“乡镇财政所审核兑付”转变为“销售网点垫付补贴资金、财政部门集中清算”,并在农民提出补贴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补贴资金必须到位的新政策,使得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方式更便捷。不仅方便了农民,补贴程序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可,也刺激了农户的购买欲望。这也就是要将好事办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更便捷的服务。

8 农户对家电下乡补贴程序态度统计表(单位:%

冰箱

彩电

洗衣机

电脑

热水器

空调

电磁炉

很方便

50

44

50

55

70

41

67

较方便

15

12

10

15

7

22

0

一般

18

12

16

15

13

16

33

较繁琐

11

15

17

15

6

13

0

很繁琐

6

7

7

0

4

8

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小

  1.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总体上持认可态度,但是相比上一年认可度有所下降。

  2.购买量和消费结构有变化。购买量增加近两倍,农民对下乡家电仍具有较强的购买力;生活型家电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这一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因而购买率的涨幅空间有限,然而随着农民需求层次从生活必需型向享受型家电的转化,并由低档家电逐步跨入中高档家电,享受型家电前景看好。

  3.家电下乡政策增收效应有明显变化。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步实施,其效应也在不断扩大,这一政策从经济角度来看,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并非大有裨益,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惠的是民,得的是心。从本质而言,家电下乡政策是一项惠民工程。

  4.农户对于下乡家电质量的认可度有变化。下乡家电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认为下乡家电存在问题的逐步增多。对此,一是企业要把好质量关。二是相关部门在产品流通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下乡家电产品的流通管理,加强销售网点监管。

  5.下乡家电价格高低有变化。通过回访调查,农户对于下乡家电的价格认可有了较大的提高,满意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认为价格较高者逐渐增多。

  6.下乡家电市场有变化。当下不需要家电的户数逐步上升,而打算以后购买的逐渐增加,但同时信任度有所下降,不信任下乡家电的农户逐渐增多。

  7.补贴兑付程序有变化。与前两次的调查相比,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使得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对付方式更便捷,购买农户的对于补贴兑付程序的认可度提高。

  基金项目: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百村观察”项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