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房菜馆”的协作消费新模式也许是一场尴尬

 昵称535749 2013-06-24
“私房菜馆”的协作消费新模式也许是一场尴尬

Dining out

把家中的客厅、厨房和你自己变成“私房菜馆”,你愿意吗?

协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的概念自从 2010 年提出到现在,在美国已经越来越被接受。这个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来创造新市场的运动,帮助了不少消费者出租自己的旗下的财产(房子、车等等),从而减少闲置资源的浪费。

房子短租的 Airbnb,机场的汽车租赁 FlightCar,还有自行车出租的 Liquid……越来越多类似的团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不少看好“协作消费”的人们,将此当做是一种强调“有益分享”的互联网文化和新经济模式。而这场运动,也正在逐步深化渗透到家居当中,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今天 BBC 介绍的“私房菜馆”服务 Cookening

被称为“厨房版”的 Airbnb 的 Cookening,其实出租的并不只是家中的空间,还有你个人的服务。

Cookening 面对的食客们就是前来旅游的旅客们,让他们不需要去寻找昂贵的餐厅,而是最地道地体验当地的美食——去当地的人们家中品尝,这样更加真实,收费也更低。作为“主厨”,也有认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新方式,还能有一定的收入,(在理想中)这是一场双赢的买卖。

作为主厨,你需要做的就是填写详细的“菜单”和家庭住址,然后等待客人挑选和预定。而作为食客,你只要挑选所在旅游地点的“私房菜馆”然后预定、享受和写美食评论即可。

Cookening

Cookening 在“协作消费”框架下创新,就在于他们将“私人服务”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进行销售,而不仅仅是实体的物件或者空间。这样不仅将团队的“线下”操作难度较少到最低,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是真正调动了以普通民众的线下“服务业”的协作,创造和丰富了一个崭新而又富有潜力的市场——针对旅客的当地特色饮食消费市场。

这些都没错,但在头脑发热之后,我反而更加觉得这个服务“很尴尬”。

Cookening 存在多种的潜在问题:首当其冲,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卫生许可和营业制造作为门槛,难以保证食物的出品(在国内,有证无证都差不多了);另外还有会安全隐患——“食客”的个人信息的真实性难辨,“主厨”家中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目前注册通过 Facebook,让“主厨”和“食客”都能看到对方的 Facebook 页面作为保证,但依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而如果这种服务想要推广到国内?基本是“没门”:国内应该是世界上比较难推广这种“服务类”的协作消费模式,除了文化差异,对社会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深深不安感是这种模式难以在国内红火的原因;更不用提及立法监管的难度。

题图来自:fotol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