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怀瓘《书断·序》解读

 欢政文辛 2013-06-24

张怀瓘《书断·序》解读 
  

                            梁德水   
  
  [述评] 

张怀(生卒年不详),唐开元时书法家与书法评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曾任鄂州司马、翰林院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工书,善真、行、小篆、八分书。高自矜饰,谓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书迹未见。著有《书断》、《评书药石论》、《书诂》、《书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等。 
  《书断》是张怀书论的代表作,分为上、中、下三卷,计三万余言。由于文章太长,我们只好选录《书断》的序来解读。这是全文的总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以及书法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用。 
   
  [原文] 
  昔庖羲氏画卦以立象①,轩辕氏造字以设教②。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其所由远矣。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③,谋猷在觌④,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⑤。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拔志气,黼藻情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⑥。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眇不知其变化,范围无体,应会无方,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合冥契,吸至精,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⑦。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麻荫相扶,津泽潜应,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峰之石,龙腾凤翥,若飞若惊,电 ,离披烂熳,翕如电布,曳若星流,朱焰绿烟,乍合乍散,飘见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⑧。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⑨;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⑩。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瑟,笙磬同音。”是之谓也 。使夫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瑰宝盈瞩,坐启东山之府 ;明珠曜掌,顿倾南海之资。虽彼迹已缄,而遗情未尽,心存目想,欲罢不能,非夫妙之至者,何以及此 。 
   
  [注释] 
  ①庖羲氏:即伏羲氏,他是传说中的中国古代部落首领。相传他创八卦为天地立象。 
  ②轩辕氏:即黄帝,相传他命史官仓颉创制文字,从而开始了华夏民族教化的历史。 
  ③缣简:绢帛与竹简。 
  ④谋猷在觌:谋猷,谋划,计策。觌,看见,显现。 
  ⑤作事粲然,言察深衷:做事明朗清晰,语言文字表白内心深处。 
  ⑥摽拔:显扬,发扬。黼藻:黼,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藻,华丽的文辞。披封:开卷,拆封。 
  ⑦尔其初之微也:尔其,连词,表示承接。微,不显露,不清晰。指文字创立及书法刚出现时的情形。冲漠:空寂虚静。 
  ⑧电烻:电烻,电闪之光。,火盛时火苗闪烁的样子。张皇:扩大,张狂。 
  ⑨磔髦竦骨:磔髦,即磔毛,谓毛发四张。《尔雅·释器》:“髦,毛也。” 竦骨,凸露骨骼。此句指下笔铺毫而见骨力。裨短截长:裨,补益也。此句谓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⑩耀质含章:指外观质朴,内含文采。 
  ⑾五常:封建礼教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五行: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⑿钟鼓钦钦:指钟鼓之声。笙磬同音:言笙磬之声和谐。 
  ⒀玩迹探情:玩味书迹,体探情韵。循由察变:遵循原由,省察变化。 
  ⒁瑰宝盈瞩:喻满眼珠宝。瑰宝,亦作宝,指特别珍贵的物品。东山之府:汉吴王刘濞收藏财物的库房。晋左思《吴都赋》:“窥东山之府,则宝溢目。” 
  ⒂心存目想: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译文] 
  古时候庖羲氏画八卦以立万象,轩辕氏创造文字以施教化。到了尧舜时代,光华灿烂在于有了文字。以后,盛于商、周,而完备于秦汉,因此文字的历史很久远了。文字被使用,必须借助于书写,而书写的法则恰恰符合宇宙人生的规律,所以能发挥文字的性能功用的,莫过于书写了。如果你追慕古代贤人哲士,只须看一下他们留下的缣帛简册,从中便可以看到他们的宏谋远图,行为处事和发自内心的言论,虽历千载而昭然在目,这是多么值得崇尚!至于身处一方,情怀万里,弘扬志气,则可以借书法抒发情性。打开书作,欣然如会面,这自然是赏心乐事呀。 
  文字书写的早期,大概是因为物象的模糊,不知字形应有的变化,没有一定的体式,应变也没有一定规则,书家在恬静虚寂的心境中去体验和把握字形,将千种形态万种变化统一于法度,合乎自然情趣,含天地之精华运于笔端,显示出书家的风度神采,在笔墨中表现出书家的浩然正气。文字书写的成熟阶段,字体之美表现得更鲜明了。笔端流出的芬芳墨汁,飞腾而光亮。或者体有异而势相接,就像两棵树枝叶交通;或者体势相异而神气贯通,就像两口井沟通着一股泉水。笔墨之间犹如疏密错落的树下光影,隐隐相应;如独茧抽丝,离而不断;如危峰上的石头,卓尔不群;如龙腾凤舞,若飞若惊;如电光闪耀,灿烂辉煌。快如闪电,奔如流星;红焰绿烟,忽合忽散;急风骤雨,雷霆震动,这是多么令人惊骇呀!真足以光大当世,规范后人!至于下笔铺毫骨力显现,截长补短,有如那忠臣直言上谏,忠心匡主之气节;方折和圆转,避密就疏,其神气就像孝子的心性;外形质朴内含光华,有刚有柔,就像才智哲士深知进退。下笔虽有多种方式,却随时变化成各种形态。点画或各相避让,或交错组合。这就像“五常”和“五行”,它们相生相克,相反相成,这是无法用相似的物态来形容的,实在是微妙得难以名状。《诗经》说:“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就是这个意思。即使那些观赏者玩味书迹,探索情由,省察其变化,尽管凝神专注,也不知其然。面对如此墨宝,鉴赏者宁可倾其家财而求。虽然墨宝已被封存,而情思未已,神往心驰,不能自控,不是书法艺术美妙到极点,怎么能够使人忘情到此种境地呢? 

[原文]   
  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①,技由心付,暗以目成②,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败于脱落③,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④。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⑤,神将化合,变出无方⑥,虽龙伯系鳌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纂之帝,不能抑其高⑦,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鬼出神人,追虚补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⑧。夫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固不可恃才曜识⑨,以为率尔可知也;且知之不易,得之有难,千有余年,数人而已。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⑩,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诸合己,悉为鉴不圆通也11;亦由仓黄者唱首,冥昧者继声12,风议混然,罕详孰是13;及兼论文字始祖,各执异端,臆说蜂飞,意无稽古,盖眩如也14。 
  怀罐质蔽愚蒙,识非通敏,承先人之遗训,或纪录万一,辄欲芟夷浮议,扬榷古今15,拔狐疑之根,解纷孥之结16。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17。爰自黄帝、史籀、仓颉,迄于皇朝黄门侍郎卢藏用,凡三千二百余年18,书有十体源流,学有三品优劣,今叙其源流之异,著十赞一论;较其优劣之差,为神、妙、能三品,人为一传,亦有随事附着,通为一评,究其臧否19;分成上、中、下三卷,名曰《书断》。其目录如后,庶业儒君子知小学有矜式焉20。 
  卷上: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作书九人,附者四人,赞十首,论一首。 
  卷中:三品总目、优劣,神品十二人,传附九人,妙品三十九人。 
  卷下:能品三十五人,传附二十九人。 
  凡一百七十四人,评一首。 
   
  [注释] 
  ①察彼规模:观察那些法书典范。玄妙:深奥的道理。 
  ②暗以目成:暗,默,背地里。目成:所见。 
  ③制:制作,创作。脱落:轻漫,失败。 
  ④杳茫:即渺茫。 
  ⑤笔与冥运:笔与书法的内在规律相契合而运行。 
  ⑥变出无方:谓变化无穷。 
  ⑦龙伯系鳌:龙伯为古代神话中的巨人,身长数十丈,力大无穷,一钓而连六鳌。雄图应篆之帝:雄图,远大抱负、,宏伟的谋略。应箓;顺应符命,古时以此为帝王之兆。箓,帝王的所谓天赐符命之书。 
  ⑧筌蹄:筌,捕鱼的竹器,这里指得鱼忘筌。蹄,动物的脚,这里指得兔忘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⑨恃才曜识:自负其才,炫耀其识。 
  ⑩今不逮古:逮,及,达到。谓今不如古。 
  11鉴不圆通:鉴,鉴识,审辨。圆通,灵活多变,周密畅达。 
  12仓黄:同仓皇,匆促。此处有“浮躁”之意。冥昧:犹蒙昧。 
  13罕详孰是:很少详察什么是对的。 
  14臆说:主观无根据的说法。稽古:考古。眩:迷惑,迷乱。 
  15芟夷浮议:铲除没根据的议论。扬榷古今:评论古今书法。 
  16狐疑:多疑无决断。纷孥:混乱错杂。 
  17考穷乖谬:考察所有的荒谬理论。玄匠:大家,巨匠。 
  18黄门侍郎:官名。秦开始设置,唐开元元年改门下省为黄门省,其负责人即为黄门侍郎。卢藏用:唐幽州范阳人,或作京兆长安人,字子潜。官至黄门侍郎、尚书右丞。 
  19臧否:善恶,得失。 
  20庶:副词,希望,但愿。业儒:以儒学为业。小学:指文字学。矜式:尊重效法,犹示范。 
   
  [译文] 
  有些学习书法的人,观察法书典范,揣摩其中的奥妙,自以为眼观即成。结果,要么意在笔后,团于迟钝;要么不加思考就创作,信笔写去,因笔墨疏慢而失败。心不能指挥手,乎不听心使唤,虽然自我感觉良好,终究一无所获,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等到意与灵相通,笔与书法的内在规律暗合,如有神助,变化无穷,虽有龙伯之勇力,帝王的权威,也不能掩盖书法的崇高。意念进入笔端,逸气充斥宇内,神出鬼没,无处不到,这并不是用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所能形容的。人从小学习书艺,到老了才能说出个大概来,所以不能有了一点知识就到处炫耀,认为一学就会,没有什么了不起。何况了解一门知识不容易,掌握就更难了,千余年来,享名于世的也仅有数人而已。过去有的评论家,认为今不如古,以好看与否为标准,挑剔别人作品中的缺陷,妄增证据,以个人的标准看待事物,寻找合乎自己趣味的,这都是由于在赏鉴上水平不高,不能客观地去分析问题而造成的。也有人不负责任地倡导某种风格,糊涂的人跟着附和,议论纷纷,很少有人能辨是非。有些人论及文字的起源,各执己见,谬说迭起,毫无考古依据,这都是非常糊涂的。 
  怀罐资质愚钝,见识不广,秉承先人遗训,有的可能仅记录万一,每想铲除没有根据的议论,评论古今,清除模糊认识的根源,消解纷乱的症结。所以研究各种荒谬的论点,更不敢隐瞒前贤的观点;探索幽微的道理,但愿对大师无欺。从黄帝、史籀、仓颉,到本朝黄门侍郎卢藏用,共三千二百多年。书法有十种体势的起源及流变,学书好坏有三品,今述说它们的源流的不同,写成十赞一论;比较它们优劣的差别,为神、妙、能三品,每人为一传记,也有随事附录的,总为一评论,考究其得失,分成上、中、下三卷,名为《书断》。其目录如后,希望能为儒学的君子们知道小学有可尊崇效法之处。 (以下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