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正光访谈录-家具设计

 冬小初 2013-06-24

侯正光访谈录

 

家具:木码最初进入设计领域是做一些好玩的实验性家具设计。当时你对设计的理解是什么?
老 侯:最早在英国的时候,做设计非常刻意地回避中国的元素。为什么让人看出我是中国的设计师?为什么让人一眼就感受出这设计是中国的?我认为,被一眼看穿的 设计是有问题的,是不动脑子的。历史的原因,让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活着一个阿Q,我觉得这种自卑可能也是做设计的动力之一吧。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设 计,把这种自卑感尽量消解。
回到国内,反过来思考,我也确实没有资格去指手画脚,去说或去做完全不属于中国的东西,而且也做不到。何况,还有一种责任在里头,我必须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这样,一点一点去铺垫,去做我们认为的中国的设计。
  
家具:怎么从刻意回避回归到自然表露呢?
老 侯:“骨子里的中国”,这是万科的广告词,我觉得挺好。就像朱小杰讲的,大家都是中国人,吃的都是大米、咸菜,血液里都是中国的。问你怎么去做中国设计, 我们出手就是这样的,你会很自然地去流露。我想既然是骨子里的,就别写在脸上,这点我还在坚持,别让人一眼就瞧出来,不能刻意直叙,不要总是青花、太极、 唐装上面还写着草书,第二眼的中国,会不会更深刻一点、含蓄一点?
中国的家具设计,也有这么个过程。
第一阶段,满大街看到的都是欧美家具。
第二个阶段,穿着带汉字的唐装,满屋子明清家具。大家开始自动或无意识地抵制洋人的东西。甚至否定所有洋货,这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是周而复始的心理革命,可能从完全自卑的崇洋,到过度自信的崇中,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正如当下的民族主义与和平崛起的纠结。
第三个阶段,从自卑到自大再到平和,最终是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本土和外来文化。
尽管可以预见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依然为当下欧美古典家具的横行感到羞耻。
  
家具:谈谈你这些年在中国家具设计领域的心路历程吧!
老侯:回头看看,也是三个阶段。
第 一阶段,火焰阶段。完全的个人表达。凭什么我的东西就不能卖?凭什么不能颠覆市场?不断张牙舞爪地烧着,当然就虚脱了,从各方面收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身 边的同行、周围的客户、终端的市场全是批判,除了媒体在义无反顾地煽风。很显然,出问题了,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海水阶段。既然意识到前阶段的问题,干脆就跳进海里,好好灭灭火。
2003年开始做木码设计,但真正进入设计服务的状态是2005年,开始能够浸在海里对待客户,做更商业的设计研究。
没 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可以自赏设计,但这并不代表面对一个市场里磨砺出来的厂家的时候有更多的发言权。没有与他们一起推敲产品,一起研究工艺,一起分 析市场的话,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对我们来讲就是排除杂念去做好这种商业的设计服务,是不能偏见地抵制的;对市场来讲,我们希望通过充分的实践来证明,木 码能够为不同层面的消费者做适合的产品设计。
现在,大概是第三个阶段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觉得,其实火苗从来就没灭过,因为如果灭了我们也做 不好商业设计。设计师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独立性。客户最需要的其实也是我们的独立,但在执行过程中客户有时也忘记了找我们来的初衷。找设计师来不是 做一个绘图员,一个复读机,是要得到不同的声音和思想。然后再去有限的相互妥协。如果双方忽视了这一点,那最终的成果毫无意义。
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到,前面的时间并没有被浪费。也许在某个点上纠结着,今天转回头看,这些过程也都是自然的,纠结是必然的。还好,烧来灭去但没迷失掉。
经 过的这些历程也许是没有捷径的。这个过程,看起来像一个人的思考,为了验证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相当刻意,从2005年我们开始参加商业展览,意图很明显, 期望在这样一个浑浊的市场里,能够生存,让我们的思想和产品有一席之地。尽管产品在不断地变化,但这个心理是没变的。我们在吉盛伟邦开“多少”专卖店也是 期望在一线的市场让这些设计经受检验,如果在主流市场渠道没有被接受,那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产品在不断地调整着。
  
家具:这么多年没变的是什么?
老侯:我们的设计是有价值的。一方面我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被目标市场认可的设计;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做更观念更前瞻的设计研究。这个自信心和责任感没变,事实也在证明着。木码尽力给设计师创造很多条件和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家具:为什么还会做一个家具的品牌呢?
老侯:这首先就是一个设计师的发挥平台。其次,在给客 户做设计时,肯定有很多东西我喜欢他不喜欢,这没关系,只要他卖得好就行。但我不认为客户不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没有市场。为了能够证明这一部分产品有它存在 的价值,我就做了这件事情。所谓垃圾积累的多了,变成一个垃圾场一样。“多少”的出现就是我们要把这个“垃圾场”变废为宝,证明它不是垃圾而是宝贝。
这么多年我们不断滚动投入,把整个的链条建起来:从设计到打样制造、再到销售渠道,专卖店,甚至国外市场。做给自己看,也给别人看。把这些别人不要的“垃圾设计”在整个链条上过一遍,确实有些真是垃圾!所幸的是,还有30%~40%卖出去了,卖得还不错!
另 外,面对纯粹的客户,我们的作用还是有限的。通过这些案例的不断推进,可以增加自己的想法在里头,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因为不同客户的市场条件的限制很多 样,要依此建立一个相对纯粹深入的自主概念产品体系势必很漫长。于是,我必须及时地把“多少”立在那儿,就像一个暂时的终点。
这个品牌使我们更多地表达自我,是设计师对设计和市场理解的一个产物。与其他一味迎合市场抑或固执迎合自我的怪胎不同,这“孩子”相对比较健康点。哪怕他还是个穷孩子,但不是一个很有钱却一身毛病的孩子,我坚信他会更茁壮。
这 可能是木码作为一个设计公司差异最大的地方吧。跟别的设计公司相比,设计流程可能是一样的,但思想和架构可能不太一样。如果一开始,整理“垃圾场”是为了 证明“垃圾”不是垃圾的话,后来发觉,这是骑虎难下。本来做一个设计师品牌,证明东西能卖就行了,后来发觉需要把一个品牌做好,这已经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 了,是一个非常逻辑和理性的事情。因此,它的反作用是让我们把这个链条越搞越长。不过,我还是觉得非常值得,对于整个木码的设计团队来讲,更是非常直接的 促动,推动我们更成熟。
“多少”是木码投资的一个项目。但是木码的角色必须只是一个设计提供方,品牌包装,产品设计以及空间设计的供应商。所有的 营销是不介入的,这个块面由完全独立的销售公司负责。因为是投资方,在设计上有更大的发言权,但不是绝对的。发言权一半一半,一半来自销售公司,他们对设 计可以提出任何的评论,卖得不好就是不好,提出一线市场的反馈建议。十几号人都是做市场营销的,工厂也归他们管,他们拥有这个品牌的运营权。每周的管理例 会,相关主管一起开,就是一场辩论会,永远在“吵”。我觉得这种“吵”非常好,必须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如果有一天开会一片祥和的时候,我们公司就完蛋 了。设计体系,销售体系,必须要有争论,无论设计师的成熟,还是营销公司的成熟,都是在这争吵声中发生的。

家具:设计师的成熟表现在什么方面?
老侯:设计师的成熟体现在有限地表达自我,以及他的韧 性。我招设计师首先问,为什么要做设计?说不清楚的就算了,我就喜欢一个答案:我就喜欢设计!好,你算跨进第一个门槛。然后我会说,你喜欢是没用的,设计 是一个鬼门关,你进来之后是要受煎熬的,这种煎熬不是通宵加几个班的煎熬,而是除肉体之外,心灵上的折磨,经受主管、我、客户一遍一遍的“侮辱”,而且不 是一天两天的,成年累月的,你如果还活着,还在说“我就是喜欢设计”。好了,你就算出师了,并且你的火苗还在,没有彻底被废掉,你还会争论,还来辩解、反 抗。

家具:在你看来,客户对设计的看法,有没有改变?
老侯:每一个制造商或渠道商成长过程不一样,尤其制造商,是从市场里白手起家打拼出来的。他最珍贵的一点,就是没有独立性,跟市场保持最最紧密的接触,得到最第一手的信息。
我其实没有看到在根本上他们对设计有太多的新认识。这可能是基于两个路径,我们从设计端口往市场端口逼近,他们可能从市场端口往设计端口被逼近。大家成长的过程、思想变化的程序不一样,所以表达方式不一样。
“我们需要设计”这句话,从2003年我们开始做设计服务到现在没有变过。不过,更客观地说,大部分制造商和我们设计师都还是那个好龙的叶公。市场是我们的龙,设计是他们的龙。站得角度不一样,定义不一样。只有相互的信任与磨合才能唤出各自喜欢的龙。
当然越来越多的制造商让我开始感觉到默契。比如说,锐驰沙发,去年给我发了一封“告设计师书”,里边的内容和措辞相当到位,提到了很多关于责任的事,不单纯强调市场份额的改变,而是强调设计所承载的使命,以及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这就让我非常感动!
设计的进步和制造的进步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推动。

家具: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在做家具设计?
老侯:只要你在坚持,你身边的所有资源都会回来,你前面建立的一切网络都会存在的,会复生的。就怕你哪天不见了,这种资源就烟消云散了。我们也一样,没什么诀窍,就是必须坚持。
像顾家工艺,我六年前就与他们接触过。但那时候可能相互都搞不懂,但都互相关注着。好在大家都活着,成长着,慢慢都会理解。最近,他们也表示希望2011年有所合作。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最关键的是坚持。坚持,就两个字,大家都能说,但做起来就不一样了。

家具:坚持中,也在改变,你设计上的改变还是明显的。
老侯:给坚持加个定语——与时俱进!我 的坚持是竭尽全力,同时也是量力而行。很多做品牌的尤其是设计品牌的朋友,做着做着就不见了,除了大环境的关系,要么没有全力以赴,要么就是用力过猛。如 果没了,就没有发言权了,就是失败,不能说市场有问题,消费者有问题。只能你活着,还有机会去发言。坚持的动力,就是要证明我们是对的。

家具:你最希望这个行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老侯:我喜欢把问题简单化,“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观。
对于中国的家具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来自设计、生产、销售三方面的差异化来营造。当然,设计一定是里面最给力的一环(王婆卖瓜)。核心价值观却只有一个,为脱离蒙昧而奋斗!
什么是蒙昧?上海的石库门就是蒙昧,它是大宅门加罗马柱的生硬黏合;广东碉楼也是蒙昧,它是土楼和罗马柱的生搬硬套。这些20世纪早期的建筑现象是西方口味与东方习惯的初夜,粗糙而紧张。说的好听是东西合璧,实际就是崇洋媚外的遮羞布。
现 今的取向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大半中国人家里面用的是欧式美式的家具,这是让我最迷惑也是最羞耻的现象。这肯定不是因为中国人宽容,大气,迷恋西方审 美。恰恰相反,这是因为骨子里的自卑。这自卑来自蒙昧!革命了100年,阿Q依然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因此,毫无疑问,中国设计的未来一定是要符合文化 复苏的减少蒙昧的真正适合国人的东西。但是,要警惕的是矫枉过正,正如阿Q从未死去一样,革命极端性在割除旧恶的同时也割除了旧善,甚至根本就无法医治旧 病可又不幸被注射了新的病毒。
“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那样振聋发聩,谁叫我们还是个巨大的懦夫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