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红满地

 苏迷 2013-06-24

落红满地

  人间四月,游旧时墙门。
  要紧的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从砖墙门洞,屋柱房梁,去想象古宅老妇年少时的面容。带着这样的心情,找到平江路卫道观前,轻敲门环进礼耕堂。
  徽商潘麟兆乾隆年间筑造了这座有五路六进的深宅大院。中路建门厅、轿厅、大厅及内房;左右路设花厅、书房、厨房,佣人居所和杂屋。各路之间有贯通前后的备弄。北端是花园,苏州评弹说表的闺阁千金私会落难公子后花园,艳情就在这里发生的了。
  门前的红灯笼依旧,满屋散落着年轮的斑驳记忆。
  礼耕堂大厅,面阔五间巍峨华丽。台基为花岗岩。厅前有走廊,南向庭柱间,是一排落地长窗。前檐雕有水波、鲤鱼;内檐雕有灵芝、花草,图案简约饱满。绕过厅后一排白色屏门,可进后院堂楼,这里是主人起居的地方。庭园散植紫薇、红杏、月季、石榴,是一群笑容可掬,又暗自相嫉相妒的俏女子。苏州的水巷味,滴滴答答,渗进了屋栋梁檐。
  大厅与东备弄相隔处,建有一座花厅,名叫“半砚斋”:前部较大,用作会客小宴;后部较小,专供小憩或读书之需。园北有一楠木厅,分南北两半,一为圆,一为扁,称作鸳鸯厅。半砚斋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中型客厅,名“稼秣堂”,文人雅客小聚用。稼秣堂的东面,有一处典雅的花园:湖石叠山,清泉映翠,彩石小径,极有情致。
  亦步亦趋流连忘返,犹翻看历史黄页。这里印刻的不单是岁月的物像,从雅致的花窗内,隐约可闻江南丝竹,昆曲评弹;静着心儿,还能听到潘家人的脚步、笑语和叹息。这是悠悠时空下的满地残红,堆积成让人浮想联翩的意象。
  富贵是什么?无非是踌躇满志,欲露又隐,左顾右盼,半推半就的显尊。仰视筋脉密布的砖雕门楼,感觉到的就是这别样的清丽。
  轿厅前门楼镌刻“居德斯颐”,以示主人唯德为荣的大度。大厅门楼“秉经酌雅”,是全园的主题。四周镌刻着蝙蝠、荷叶、灵芝、牡丹:蝙蝠为福,牡丹意富,屋主崇儒自尊,独乐乐的心态一露无遗。堂楼前的砖雕题额为“旭丽风和”,左右砖柱各雕饰一只栩栩如生的蟾蜍,憨态可掬。门楼脊头上的片片浮云,那是太太小姐们的闲情逸趣。
  桂香月夜,仰望星空; 雪飘满园,炉边读书:当年的潘家人,就是这样的风雅?人老了,刻着满脸皱纹,在老屋挪步,一个厅堂,挪到另一个厅堂。那时的潘家老人,就是这样留恋着富贵人生?
  置身老屋,无须寻觅,遍地飘忽的是代代留存的殷红落英。徜徉在这样的庭院,有天光云影相伴;读一段三百年的历史,美得让人心酸。
  苏州潘麟兆之富,比起周庄沈万山,有过之无不及。沈厅同礼耕堂相比,是小弟弟仰望大哥哥。关于沈万山的宣扬,遍及四海;对苏州富潘的报道,却鲜有媒体登录。是周庄造就了沈万山?还是苏州遗忘了潘麟兆?历史不必深究,一深入就会迷失方向。周庄,因陈逸飞的双桥,美入画中。礼耕堂的大气,藏在深闺,不事张扬,隔墙露着笑靥。
  空灵的艺术意境,典雅的文化韵味,是苏州建筑的魂。
  ■一壶碎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