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寒野
年龄:19岁
毕业学校:
南开中学
高考成绩:
语文118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5分
理综285分
总分693分
昨天中午1点,网络查分渠道开通的时候,冯寒野正在从成都返回重庆的火车上。他的父亲冯渝龙,用他留在家里的准考证查到了他的高考成绩。他们一家都没有料到,正常发挥的冯寒野,会考取今年理科的最高分。
心态
复读一年心更平静
冯寒野出现在南开中学行政楼二楼会议室时,已是下午3点过。
“现在的心情很平静,就像‘高四’一整年一样,心情一直很平静。”围着会议桌坐定后,略显腼腆的冯寒野,将双手放在桌上,手指自然地交叉扣拢。他的普通话很标准,但声音不大,也没有明显的抑扬顿挫,正如他自述的一样,平静。
高四,是他给复读下的一个定义。其实,去年总分640多,已经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但他毅然选择复读。因为他对自己应届高三那一年的表现不够满意,高一、高二成绩一直拔尖的他,高三时心态比较急躁,情绪容易波动。经过复读,他解决了心态问题,能一直保持平稳。
心得
学习重视细节和积累
对于学习方法,冯寒野强调的仍然是细节和心态。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冯寒野的秘诀是积累。针对词汇量大又是基础的特点,他准备了专门的摘抄本,用来积累词组、归类单词。
语文的学习方法与英语近似,也靠平时积累打好基础,像字音字词这些,要从高二开始就有意识地准备。至于阅读文段部分,他自认为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于是常向语文老师请教,他认为语文的阅读并没有固定规律,要针对每篇阅读总结体会。
数学一直是冯寒野的强项,他的数学笔记本中也多是大题集合。在今年高考数学偏难的情况下,他只丢了5分,估计是在最后一题上。不过他强调,基础题看似不难却很容易丢分,需要细心,重视细节。
冯寒野的物理成绩以前并不拔尖,但他一直保持信心。“在能力范围之内注重细节,就能够保证自己拿下该拿的分。”
成长
爱好广泛不读死书
小时候学习过朗诵,初中是南开中学校广播站学生播音员,高一时开始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同时兼任新闻社社长,组织一批学生记者采写校园新闻,去年成为预备党员,今年6月9日讨论他的转正问题……冯寒野的这些经历,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
他喜欢体育,对足球、篮球、排球都很感兴趣。今年3月,在学校为高三年级组织的排球比赛中,他领衔并担任队长的3班,夺得冠军。对此,身高1米82的冯寒野昨天一直强调,他不是体尖,只是在谢家湾小学就读期间练过“软排”。“学习时,就不要想下午还要练排球;打排球时,就不要管作业是否完成。”冯寒野这样总结道。
冯寒野在学校拥有很高的人气,和同学的关系处得也很好。在他复读期间,已经入读大学的曾经同窗常寄来明信片鼓励他。得知他考了第一名之后,他们还第一时间发了微博祝贺。
父母只管生活不管学习
与众多高三考生家长租房陪读不一样,冯寒野习惯住校。他自称喜欢独立、安静,也早跟父母协商过,要他们别在学习上过多干涉,只要在生活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即可。于是,他的父母每个周末出现一回,跟他一起吃个饭,送上一些水果和吃的。
目前,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陆续和冯寒野联系,邀他报考,但他表示,对于未来,还需要时间仔细考虑。至于专业志愿方面,他的兴趣点也很多,如文科中的经济、法律、哲学,以及理科中的数学等等。
“大学还是有很多新的东西要接触。”所以,他暑假不会再有外出旅行的安排,除了一些同学邀约的聚会外,会将更多时间放在大学入学前的准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