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兴梅花州 你的小镇生活

 路程63 2013-06-25

嘉兴梅花州 你的小镇生活

  说起嘉兴,你会想到什么?粽子还是西塘?其实嘉兴这个江南小城,还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好地方,梅花洲就是其一。古色古香、安逸闲适的梅花洲,周末去走走,感受属于你自己的小镇生活。


  梅花洲简介


  梅花洲,一个承载着灿烂文明的千年历史遗迹,因大小河道曲折潆绕、纵横交错,将地势惟妙地分成五瓣,状若梅花,故有“梅花洲”之名。梅花洲内,始建于南朝的石佛古刹钟声袅袅、余音不绝;千年银杏遗世独立;香花廊桥流芳遗梦;粉墙黛瓦澜景亭亭,写尽了江南这一方盈水间千年不绝的韵味,再现了三百年的中国情怀。



  梅花洲景区坐落于南湖区最大的镇——凤桥镇。凤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盛产水蜜桃,并有民间艺术黑陶、竹刻、陶笛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大嘉兴经济文化相益得彰。



  凤桥梅花洲,因地块“五方错峙,川流幽抱,状若梅萼”,故而称之梅花洲。梅花洲五瓣皆环水陆地,相互通行往来,但藉桥梁,故历代所建古桥甚多,逐渐形成了桥梁尤为集中的特色。梅花洲景区规划面积达12000亩,原有的金刚桧、菩提树、鉴泉、四佛石、梅花洲、青莲池、香花桥、白云丘等“梅花洲八景”,将原貌重现。马家文化遗址、南朝石佛寺、千载树龄古银杏、三步两爿桥和明清老宅等灿烂文明印记,给凤桥镇留下了独特的江南人文景观,和无限的地域人文旅游开发前景。地块首创大区域景区禅修中心,以千年醇厚的养身、养神、养生的修养魅力,形成地域新禅养文化中心。



  景区距上海、杭州、苏州、宁波都只有百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景区规划面积12000亩,对各景点进行了合理的功能规划,展示了马家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灵动水乡,写意江南”为核心思想,将历史遗迹、宗教文化、生态农业、商务会议、拓展培训、亲子童玩、影视拍摄等功能集于一体,充分显示江南文化的丰富多彩。   

  梅花洲,在承袭江南风韵的同时,再现了记忆中江南小镇生活的朴素和闲适。修身,养性,淡定的生活,将成为新江南水乡生活的新标志。

  6000多年的崧泽文化、1500多年的石佛寺、1200多年的古银杏和三步两爿桥、300多年的明清老宅——梅花洲烙印了凤桥灿烂文明的轨迹,展现了独特的江南人文景观。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这里的巍巍古迹、潺潺流水,都在传承着文明的进程。

  ——崧泽文化
  对凤桥影响最深的文化,当属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迹介于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文化和以余姚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上承嘉兴马家文化、下接余杭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在各种文化的交会下,梅花洲成为嘉兴文明的一大起源之一。



  石佛古寺
  石佛古寺乃江南名刹,肇基于南朝宋。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平治土地,掘得地下四尊石佛,得名“石佛院”;宋为“保圣院”;明初始称“石佛教寺”,简称“石佛寺”。此后屡逢灾变,遂成废墟。2005年得以重建,2009年被评选为“南湖新十二景”,千年古寺终于重现荣光。



  千年银杏
  梅花石佛寺传承下来两株千年银杏树,两树隔河相望,据传为一雌一雄。参天的古树树干通直、枝繁叶茂、丰姿秀丽,春夏翠绿、深秋金黄,雄浑古朴、蔚为壮观。2002年,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古树名木保护牌,鉴定该银杏树树龄已有1240多年,是嘉兴最古老的树木之一,被誉为“平原上之王”。



  三步两爿桥
  三步两爿桥是凤桥最著名的遗存,是凤桥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相传始建于唐朝,由石佛寺内僧人的化缘建造。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需走三步就上了第二座桥,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两桥成直角相连,似一把双连圆形锁,建在三水汇合之处的梅花洲的花蕊上。

  香花
  明正统年间重建石佛寺,有八景,香花桥为其一。系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光绪二十年(1894)再次重建。凤桥著名诗人潘鸿谟在《寺门布月》中写有“香花晚桥风”的句子,让人浮想联翩。



  【观建筑之灵秀】
  梅花洲的明清古建既有徽派建筑的元素,又有江南建筑的风格,是两种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景区内的建筑群落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梅花洲的建筑之美,就相应在花草、流水、院落与亭台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冯氏老宅
  冯氏老宅建于清末民初,为三组中轴对称的宅院,自西向东依次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建筑风格是徽派建筑与江南传统建筑的融合,在嘉兴的传统民居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翰林书院、翰林府第
  翰林府第以“镜因胜幽,名以美传”而成为古代嘉兴文人游览、读书、诗咏、归隐、避难之所在。自明末以来,来此隐居的名士文人逐渐增多,其中有岳飞后人嘉兴知府岳元声、闻名于世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与董其昌齐名的著名画家李日华、以制“檇李匏尊”闻名的巢鸣盛,以及大文豪朱彝尊及其祖父朱国祚、知名文士彭孙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