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塔通览·陕西卷(综合篇)>>>
陕西的金、元代古塔
中华古塔通览·陕西卷收录陕西省境内金代古塔幢共4处座,元代古塔、经幢4处座(不含塔林中的元代僧人墓塔),以下为简介:
渭南
蒲城金陵寺塔(金代)
金陵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平路庙乡常乐村东南,故当地人俗称常乐宝塔。塔建于金代(一说为典型的宋塔, 中华古塔通览·陕西卷>>>采信金塔说)。金陵寺塔为六角十三级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砖塔。塔刹不知毁于何时,塔高二十八点五米(一说高二十四米、或二十二米)。塔身每层各面均为三开间,有平座栏杆,中间为券洞或假门,两边为横格假窗。该塔作工精巧,造型玲珑秀丽。 具有宋塔特征。相传该塔与蒲城县永丰镇温汤村的海源寺塔系师徒二人分别修筑,该塔为徒弟所修,早于师傅完成。1983年7月,被蒲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蒲城温汤宝塔(金代)
温汤宝塔,即海源寺塔,位于蒲城县永丰镇南温汤村。塔六角九级,高二十六米。 常乐、温汤两塔,各级均有斗拱、门、窗、栏杆和象征性纹饰,玲珑秀丽,隔洛河遥遥相对,自成一景。两塔具有宋塔的造型特征,相传建于金代,具体年代不详,均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富平县东北33公里处的美原镇中心小学内(法源寺旧址),高27米,楼阁式八角九层空心砖塔,又称美原塔。有关该塔的建筑年代及层数众说纷纷,据《富平县志》樊志卷二载:“法源寺在美原镇,创建未祥,内有塔数级”。寺貌既不复见,当年规模无从考证,据传塔为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建美原县后所建。法源寺塔虽创建于唐代,但从塔的造型、外貌以及与同期明塔风格鉴别当属明代,九层而非七层。
蒲城金代经幢(金代)

韩城赳赳寨塔(金代)

赳赳寨塔,本称“潭法塔”。位于韩城北端高台的圆觉寺遗址上,现为金塔公园。塔建于金大定十三(1173)年,八角六层,高二十四米,经历代维修,现塔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修,比较完好。金塔塔址上原有一个村寨叫赳赳寨,塔建在寨内,人们习惯叫它赳赳寨塔。塔的真名叫“潭法塔”。塔下门洞上有联:“虎踞龙盘永绥乐土,蛟腾凤起辈出英才”。
元代石塔位于印台区高坪村一组一农户院中,共七层,高约六米。石塔整体造型独特,以六面体为主,其中一层为圆形,中空内有佛像。第六层塔体雕有大象、狮子等图案,第四层依稀可见“耳、鼻、舌”等文字。
由于石塔久经风雨,外层浮雕已有数处脱落,文字几不能辨,塔顶部严重风化。为保护该塔,高坪村利用上级部门划拨的一点经费,用水泥加固了石佛塔底部。
宝鸡
陕西宝鸡磻溪宫石经幢(元代)
陈仓区磻溪镇磻溪宫内有元代石经幢,八棱体,系青色大理石精磨而,帽高一点五米,上有浮雕像四尊;幢高二点七五米,分八面,每面二十七点五厘米,上刻老子《道德经》。现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榆林
陕西榆林古塔寺塔(元代)
古塔寺塔位于榆林城东南十二公里古塔乡姚庄村。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现寺毁塔存。塔七层八角砖石结构,塔基为层石叠砌,塔基平面呈圆形。总高十二米,底边长一点二五米,通体外表为水磨青砖,塔身实体,中间出檐青砖磨成圆形,塔角不出挑,各层檐部砖雕斗拱外观亦为圆形,檐下雕有莲花花纹等图案。第一层正面有假门,第七层壁面各有一拱形佛龛。塔顶为水磨青砖雕砌仰莲刹座。此造型塔在陕西极罕见。据《改修古塔寺碑记》载,父老相传始建于汉光武□岁,明天顺元年(1457)、成化十五年(1479)几次修建,并“上建新塔以配古塔”。从碑记看该寺应有塔二座,修筑年代前后距离较远,现仅存古塔。古塔寺建寺时间早于榆林卫城,古塔寺塔是榆林现存较早宝塔,对研究佛寺建制和榆林卫城建制前历史很有价值。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横山响铃塔(元代)
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处的红石岩上,座落于塔湾乡芦河东岸,据《陕西延绥镇志》载:"三捷关又西六十里为威武境,境之西有响铃,元泰定年间(1324一1328)建,时有白鹤巢其上"。塔角有风铃,风吹铃响,传声甚远,故名。为密檐式八角砖石结构,塔高30米,共十一层,塔身中空,可直达顶端。塔洞内有壁画,壁间雕有观音菩萨像。有坐有立、神态各异,工艺精湛,其色彩历百年而不衰。现塔基残破,塔身西倾,亟待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