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江花月夜

 清勤居士 2013-06-26

春江花月夜

所属: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寻阳(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表现人民热爱祖国之情。《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乐考证》。

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 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 “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 “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有关发展

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将此曲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则改编其为交响音画。

艺术特色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历史沿革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

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

相关信息

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画面:

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

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

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

9、欸乃归舟,10、尾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