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张锡纯: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张锡纯对中风症之论治]

 shanlieng 2013-06-26
  •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张锡纯: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张锡纯对中风症之论治]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张锡纯: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 
张锡纯: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還五湯

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氣虛之說,而習用《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然此方用之有效 有不效,更間有服之即僨事者,其故何也?蓋人之肢體運動原腦髓神經為之中樞 ,而腦髓神經所以能司運動者,實賴腦中血管為之濡潤,胸中大氣為之斡旋。乃 有時腦中血管充血過度,甚或至于破裂,即可累及腦髓神經,而腦髓神經遂失其 司運動之常職;又或有胸中大氣虛損過甚,更或至于下陷,不能斡旋腦髓神經, 而腦髓神經亦恆失其司運動之常職。此二者,一虛一實,同為偏枯之証,而其病 因實判若天淵。設或藥有誤投,必至凶危立見。是以臨此証者,原當細審其脈, 且細詢其未病之先狀況何如。若其脈細弱無力,或時覺呼吸短氣,病發之后並無 心熱頭疼諸証,投以補陽還五湯,恆見效。即不效,亦必不至有何弊病。若其脈 洪大有力,或弦硬有力,更預有頭疼眩暈之病,至病發之時,更覺頭疼眩暈益甚 ,或兼覺心中發熱者,此必上升之血過多,致腦中血管充血過甚,隔管壁泌出血 液,或管壁少有罅漏流出若干血液,若其所出之血液,粘滯左邊司運動之神經, 其右半身即偏枯,若粘滯右邊司運動之神經,其左半身即偏枯。此時若投以拙擬 建瓴湯,一二劑后頭疼眩暈即愈。繼續服之,更加以化瘀活絡之品,肢體亦可漸 愈。若不知如此治法,惟確信王勛臣補陽還五之說,于方中重用黃,其上升之血 益多,腦中血管必將至破裂不止也,可不慎哉﹗如以愚言為不然,而前車之鑒固 有醫案可征也。

邑某君,年過六旬,患偏枯原不甚劇。欲延城中某醫治之,不遇。適有在津之老 醫初歸,造門自荐。服其藥后,即昏不知人,遲延半日而卒。后其家人持方質愚 ,系仿補陽還五湯,重用黃八錢。知其必系腦部充血過度以致偏枯也,不然服此 等藥何以僨事哉?

又嘗治直隸王 ×× ,其口眼略有歪斜,左半身微有不利,時作頭疼,間或眩暈, 其脈象洪實,右部尤甚,知其系腦部充血。問其心中,時覺發熱。治以建瓴湯, 連服二十余劑全愈。王 ×× 愈后甚喜,而轉念忽有所悲,因告愚曰︰ " 五舍弟從前 亦患此証,醫者投以參之劑,竟至不起。向以為病本不治,非用藥有所錯誤,今 觀先生所用之方,乃知前方固大謬也。 " 統觀兩案及王 ×× 之言,則治偏枯者不可 輕用補陽還五湯,不愈昭然哉﹗而當時之遇此証者,又或以為中風而以羌活、防 風諸藥發之,亦能助其血益上行,其弊與誤用參者同也。蓋此証雖有因兼受外感 而得者,然必其外感之熱傳入陽明,而后激動病根而猝發,是以雖挾有外感,亦 不可投以發表之藥也。
这些对于中医初涉者,非常重要!

张锡纯对中风症之论治


“内经”至调经论有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这说明血与气并走于上,血升必气上升,此为一定理,气若反则生,不反则死,是谓此症幸有转机,其气上行之极,复而下行,脑所充之血亦随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气上行不反。升而愈升,血随之充而愈充,脑中血管可致破裂,所以其人死也。(即西医所谓高血压引起脑溢血。)其所出血者司知觉之神经则神昏;若司运动之神经则痿废。若右边脑血管充血,其左边之神经痿废;若左边之脑血管充血,其右边之神经痿废。脑充血之起点,多由肝气肝火妄动,肝属木能生风,名为内中风。又云:中风之症多由五内大虚,或秉赋素虚,或劳力劳神过度,风自经络袭入,直达膜原而达脏腑,令脏腑各失其职,或卒然昏倒或言语蹇涩,或溲便不觉,或肢痿废偏枯,此乃至险之症。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肝属木,中藏相火,木盛火炽即能生风。故宋末刘河涧悟出风非由外中,遂创五志过极动火而猝中之论。
风名内中,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也。此因阴分亏损,下焦气化不能固摄,肾中气名冲气上冲,迫使胃气上逆,而肝脏也因阴分亏损,水不涵木,致所寄于肝之相火妄动,并助肝气上冲,由斯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而自心注脑之血为上升之气化所迫,遂至充塞于脑中血管而作痛作昏也。其饮食不消,大便不下行者,因冲胃气皆逆也。人身之正常气化乃肾气固纳,胃气宜息息下行,传送饮食至大肠;肝气须条达,布血液于筋脉,肺气肃降通调水道。若因肾气不摄,冲中气逆上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其势不能下行,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因肝火过升,引动冲气胃气相并上升,气升不已则血也上升不已,而心注脑之血为上升之气化所迫,以至脑血管充血过甚,有碍司觉神经则神昏,有碍司运动神经以致偏枯。言语蹇涩不利。既了解中风之起因于脑充血过甚,所以治疗此病以平肝、清热、降胃、安神等法为治则,以建瓴汤加减治之。
生山药30克,怀牛七30克,生赫石30克(先煎),生龙骨18克(先煎),生牡蛎18克(先煎),生地黄18克,生白芍12克,柏子仁12克。水煎服。
方解:赫石——能降胃气,平肝镇安冲气,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结,而毫无开破之弊。
牛七——能补血下行,味甘微酸,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
龙骨——咸而涩、微凉有镇安之力与保合之力能除拘缓。
龙骨——味淡、微辛、性平、质粘涩,具有翕收之力,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
生地——寒苦微甘,最最善清热,凉血化瘀,生新血。
建瓴汤能以赫石降气,牛七降血,气血下行使脑不充血而不昏痛。取龙骨,牡蛎以收敛元气,镇安精神,使冲气原归其宅不致上冲,胃气不致上逆。以地黄滋阴清热,山药健脾胃,滋润血脉。固摄气化,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若脑充血而偏枯者(中风症半身不遂)应根据病情,症状的轻重,以建瓴汤随症加减治之。
平肝熄风解痉:天麻,全蝎,僵蚕。
滋补肝肾:热地黄,枸杞,枣皮,玄参,桑寄生,杜仲。
平肝熄风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
镇心安神:琥珀,茯神,远志 。
凉血清热:丹皮
清肝熄风;钩藤,菊花,夏枯草,黄苓
清热化痰;天竺黄,胆南星
芳香开窍化痰:远志
补髓养血:鹿胶,阿胶
健脾化湿;茯苓
平肝熄风除痰:天麻,全蝎,白附子
滋肾阴填精髓:熟地,龟版。
豁痰宁心:菖莆,郁金
清肝熄火:山桅,黄苓
益气化痰:太子参,半夏,陈皮
活血通络化痰:丹参,鸡血藤,红花,土别,赤勺
言语蹇涩 :菖莆,远志(以祛痰利窍)
清肝解郁助胃和中:茵陈,麦芽,谷芽
大便秘结:火麻仁,郁李仁,大黄
口眼歪斜;白附子3克,全蝎6克,僵蚕9克,胆星9克,白芷9克(祛风化痰)
小便多或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萆薢,山药(温肾缩泉)
大便滑泻:用赤石脂禹余汤。或把生赫石改用赤石脂40~ 50克。
大便久泻不止:党参,黄芪,升麻,砂仁,神曲,麦芽,白术,茯苓,甘草,泽泻。
下肢瘫痪;怀牛七,川续断,桑寄生,杜仲,壮筋强腰膝。
上肢瘫痪:桑枝,桂枝,以通络。
流通气血:当归,丹参,乳鱼,没药
滋阴药:枸杞,首午,旱莲草,女贞子,龟版,龟胶,白蒺莉,酸枣皮
烦躁不安:烦出于肺心中热而不安为烦。躁出于肾。手足热而不宁为躁。烦属阳为有根之火。躁属阴为无根之火。
治烦用桅鼓汤:山桅,豆鼓。
治躁用四逆汤:附干姜,甘草。
病后余热烦躁不安,用竹茹汤:人参,麦冬,竹茹,半夏,茯苓,甘草,浮小麦。
啊欠:阳入于则欠,故虚弱久病见啊欠。为阳气渐衰之征。
口噤:手三阳之筋结于颔颊足阳之筋挟于口,风寒乘虚入其筋则挛,故牙关令咬定而口噤也。可用甘草三段,每段长一寸,炭火上涂麻油炙干,挟开牙关令咬定,约40~ 60分钟又换一段,然后灌药(秦芄升麻汤或建瓴汤之煎汁)极效。或用苏合香丸擦牙;或用南星,冰片擦牙。
小便不利:中风之小便不利,不可以药利之,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清热止汗,小便自行。
遗尿:多属气虚,宜参芪汤,少加益智仁,频频啜之。
凡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汗缀如珠,痰喘作声,皆不治之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