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生中一定要来一次的城市。身为一半浙江人,我自小便知杭州西湖。香山居士白居易五十岁作杭州刺史,为杭州写下不少诗词。我独喜欢他在近古稀之年在洛阳写下的三首忆江南,对杭州的回忆化为短短二十七字,画面至美,感情至深。只是六七年前浙江一游,未能成行杭州,有些许遗憾。再入浙江,总算是了却一段念想。 城站火车站离柳浪闻莺只有两公里左右距离,订的酒店恰好在的那,于是决定出站后步行去酒店。几个路转,自东向西走上一条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名为河坊街。本以为是普通的特色商业建筑群,但竟然发现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以及他所创建的和同仁堂齐名的胡庆余堂。走穿河坊街,直接吴山广场,一座古结构阁楼在不远的山顶,飞檐凌空,青瓦绵密。 我再次惊喜于计划外的风景,回酒店放下行李整理装备,立即出门。 这才感到杭州的热情。印象中的杭州,应该总是花鸟相宜,细雨微醺的春,或是残雪映月,水波不惊的冬。从没想过夏天的杭州,竟然热得和成都八分相似,空气中含水量大,湿热且闷。还未行至成婚各个入口处,就已汗湿半身。几十台阶一转过,入口通向山上城隍阁,才稍觉阴凉。山腰上的开馆碑亭算是一处小景致,整个亭均由铜制作,蕴育紫气藏于风林翠竹间,更显祥瑞之意。 再往山上行,即是传说中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的吴山大观,如今已叫做“吴山天风”景区,城隍阁已不远,但仍需上望。下午三点半,烈日正盛,越往上行,越觉得美景来得不易。随一群金发碧眼的朋友一起登上四层,览杭城清秀,瞥西湖独妆。城隍阁本体其实不旧,仿南宋风格,选位极好,站在三楼室外茶室栏杆向北远眺,湖山相接处,雷峰塔凌霄而立,半面新杭城,半面旧河山,尽收眼底,才明白曾经苏杭可比之于天堂,并不夸张。 转过城隍庙和戏台背后,一条小径通向山顶江湖汇观亭。这条路由于是在收费景区外,所以人丁比较兴旺,外国游客也不少。汇观亭在地图上距离城隍阁并不远,但实际远远超过认知。山路弯曲拐绕,导向牌少,好几次走了岔路,但所幸也参观到始建于宋代的药王庙。最后总算是在傍晚时候,从伍公庙方向下了山。吴山古时称胥山,山上有伍公庙祠,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伍子胥所建。或许是时间已晚,伍公祠已经闭门谢客,我只好沿路下山,寻路河坊街。 河坊街,是清河坊的一部分,自古就是杭州繁华地段,宋高宗的寝宫也设于此,酒楼茶肆林立,商贾云集,老字号在这里星罗棋布,稀松平常,如今又添铜雕艺术博物馆,新旧相生。经几朝文化积淀,如今已是杭州除西湖外的另一标签。转过鼓楼和一个巨大教堂,就进入河坊街区。 药行中,回春堂,种德堂,保和堂均已百年历史,而气势最为恢弘的,仍然是胡庆余堂国药号,临街一面高墙,白底黑字题于其上,七个三米见方的大字一身正气,温润厚重,正如《孟子》所述,医者仁术。如今这药号已是一个巨大的中药博物馆,同时也仍然延续药号的功能。很多人在此体验古法制药,也可寻医问诊,求治顽疾。 夜幕拉开,灯火掌上,清河坊开始逐渐展现出繁华的色彩。各种小吃香气四溢,叫卖吆喝此起彼伏。我也没能抵挡诱惑,一路走一路吃,雪菜肉丝饼,葱包烩儿,定胜糕,现代食品也可随意吃,星巴克,满记甜品,咬不得,COSTA COFFEE,比比皆是。一路走马观花,路遇王润兴,蒋同顺,灯火辉煌,想着那醉人的西湖醋鱼和东坡肉,开始期待明天的行程。 果然“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这联流传至今,自今晚一行,深信不疑。 最后还是惯例放一些小品图。 年轻。 如诗。 颜色。 江南。 蜿蜒。 PS/杭州的第一印象,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