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气血通补法--尿频 便秘 腹泻 骨质疏松

 淄水渔夫 2013-06-26

作者: 王彤

尿频”,很多人开始时都不以为然,拖久之后引起其他症状,但已不好解决了。其实,从一开始就注意调理,每天做甩手功、喝芡实糯米粥,很容易治好。

尿频跟肾虚有一定关系,但不能认为尿频的原因就一定是肾虚。

中医认为,尿频多是因为阴盛阳衰摄纳无权,且脾虚气弱血行淤滞。《 黄帝内经 》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气化则能出矣。”要是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水道就跟着出问题,导致小便频急,淋漓不尽。而脾是气血化生的源头,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膀胱的气化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脾虚则气虚下陷,以致膀胱的固摄能力减弱,约束无力,小便就频繁而量少。因此,疏通气血的阻滞,有利于缓解尿频。正所谓“气血乃一身之本,淤滞则百病丛生,畅通就病疾自去”。

甩手功,每天做两次,每次10分钟以上。具体做法:将头摆正,身体站直,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眼平视,自然呼吸。然后两手同时向前向后甩动,身体也随着双手自然地前后摆动。向后甩时,大脚趾用力抓地,力发于腰,作用于手,落于脚跟,人的重心也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在脚底前后移动。

这手甩、身摇、气鼓荡等有节律的运动,可以将手脚的经脉都调动起来,促进气血在体内的运行,达到通经脉、活气血、强五脏、壮筋骨、平阴阳的目的,最终缓解尿频的状况。

芡实糯米粥,把芡实和糯米按1 2的比例搭配,可以的话,一天三顿地喝。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的功效;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效用。长期服用,还可以起到健脾养肾的作用。

尿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也会造成尿频,睡觉之前的心理暗示,就是她尿频的主要原因。

 

便秘”,当今较常见,要通过补气,肺气虚的补肺气,肝气虚的补肝气,肾气虚的补肾气。要是分不清是哪里气虚,有一种五脏之气均能补的神效食物 红薯

俗话说,有进才有出,一通百通,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可分偏实偏虚两大类。偏实,就是本身体质比较壮实,再加上吃多了辛辣的食物,或上火后,身体里面多余的火气烤干了大肠的水分等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一般祛火气就能解决。

另一种是偏虚的便秘,即气血两虚造成大肠传送无力和肠内干燥。这种便秘以前只是发生在年老体虚的人群之中,现在不少年轻女孩因为节食减肥也会出现体虚便秘。

体虚导致的便秘可不能按照传统“攻下”的方法,用番泻叶、大黄等泻药来治疗。因为这时的大肠就好像干涸的河床,河水枯了,船搁浅了,直接在里面推船是很困难的,如给河道注水,船自然就能划走。补气就相当于给河床注水。

红薯大米粥,体虚导致的便秘问题就能得到缓解。

紫苏杏仁粥。去药店买紫苏子和甜杏仁,每次各取一些捣烂,加水调成汁,去掉渣滓后,与大米一起煮成粥,也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紫苏子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甜杏仁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功效是润肠通便、消肺化痰。这款粥还特别适用于产妇和病后体质虚弱之人的大便不通。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大便稀薄的称“泄”;大便如水倾注的称“泻”。

腹“泄”,一般会有腹部胀涩下坠的感觉,既可提前预知,也可临时忍耐半小时左右;可是腹“泻”,尤其是第一次发作之时,时常是迅雷不及掩耳。如果这时不方便的地方,该怎么办?赶快掐合谷穴,虽然顶不了很久,但至少可以顶一时。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黄帝内经 》“大、小肠皆属于胃”,《 杂病杂法歌 》也说:“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

腹泻适当的调养。病人由于突然间排出大量水分,很容易脱水,采用合理的辨证食疗,多喝一些粥,易消化,补充因腹泻丧失的津液,有利于康复。

伤食引起的腹泻,喝一些神曲茯苓粥,去药店买一些神曲、茯苓,把它们和粳米一起按1 1 3的比例放在一起煮,每天吃一次,连着吃三四天,就能起到消食导滞止泻的作用。

泄泻的发作,是风、寒、湿、热等外邪内犯胃肠,饮食不节,脾胃内伤,以及肾阳衰微所致。对于寒湿泻泄,可以吃些干姜、红枣、粳米一起熬制的干姜粥,以起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的作用。对于湿热泄泻,可以吃车前草、茯苓、粳米一起熬制的车前草粥,以清热利湿止泻。

寒湿证一般是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而湿热证则是大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黄赤。

其实,如果腹泻不是特别严重,多数人是不太在意的,他们认为借助人体自愈功能,就能达到不治而愈;而有些病人,则要谨小慎微,精心治疗,他们基本是脏腑娇嫩的小孩以及身体虚弱的老人。

 

骨质疏松”,经常腰酸 背疼 腿抽筋,是骨质疏松的表现,调理脾胃、促进吸收,同时建议多喝牛奶,禁烟戒酒,适当的户外活动,晒太阳。

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虽然运动必不可少,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超过身体的负荷,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饮食、运动、晒太阳,包括适当补钙都很重要,另外中医中药也可以帮助你预防调整。是有正常消化功能的人,中医中药当中,有些是补肾的药,肾是主骨。骨骼的很多问题,中医从肾的角度去给你解决。中医讲补肾的药,比如补骨脂等,都有补肾强肾壮骨的。这些药要适当的用,不要等问题出现的时候再用。

到中老年以后,靠饮食有一些欠缺,这时候主张用一定的钙,每天除正常饮食外,适当的补充500毫克左右的钙。有些中老年人,症状明显时,一天可能会需要1000毫克到1500毫克。要合计全身,包括心血管有没有问题,肝肾功能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是需要用钙片的人,需要请医院的医生帮你考虑,到底什么样的量是最合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