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阿姨的故事

 昵称12932411 2013-06-26
王阿姨的故事
在沈阳的家里,做家政的王阿姨告诉我们她的婚姻,18岁父母包办,嫁给同村一户杀猪人家的儿子。她父母为女儿选择的标准是家庭殷实,嫁过去就有了依靠,可以过上好日子。男方选择的标准是女孩子要好看,特别是大眼睛,自己家几代都是小眼睛单眼皮,所以有必要改变基因。这样,大眼睛的王阿姨嫁给了家境不错的屠夫儿子,19岁有了第一个孩子,7年后有了第二个。如今,王阿姨自己带着孩子生活,在外地打工的老公早就和别人住在一起,但是每年会给她寄来几万元的生活费。王阿姨说倘若不是那人每年能寄回家几万块,一定早就和他离了,不过如此的理由却抵不过心里的委屈,总想找地方去哭一场。
我遇到过的四个东北阿姨,几乎个个有不如意的婚姻,都是独自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她们都来自东北农村。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华东地区相比仍然是相对落后,农村的生活尤其辛苦。男人一旦外出打工,家庭破裂的几率便大大增加,而在这种家庭变故中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女人。除非男方提出,女人通常不会主动选择离婚,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无法独立,二是为孩子考虑。但是又想不出让男人回家的办法,只好自己拼命做工,苦苦支撑。 一个社会经济落后文化愚昧的恶果,首先反映在女性的不幸命运上,这是几千年以来男权社会的必然后果。改变女性命运的首要条件便是使其经济独立,由经济独立而有人格尊严。
如今,男女平等早已写进法律,社会在给予男女平等的工作机会方面也已有极大进步,但许多落后地区的女性依然无法从中获益,因为教育水平低下,她们既缺乏改变现状的途径,也没有反思命运的能力,大多数人是凭着生存本能继续生活下去,只把这生存的悲哀归结为命运。陷在命运的泥沼里挣扎着前行,只想着如何使下一步陷得更浅一些,既不知道自己为何走在沼泽里,也无力思考哪个才是走出沼泽的正确方向。
每次听她们聊天,总会想起萧红的《生死场》,写在几十年前那种令人悲哀的生死轮回依然在这片黑土地上上演着,没有本质的改变。小说里那些在痛苦中呼号的女性如今依然存在,苦难的程度当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对不幸命运的麻木和隐忍没有改变。身处其中者越是不自知,旁观者越是看得惊心。
王阿姨在停工前两天很是开心,因为她老公今年要回来和她一起回老家过年。她拿出手机里两人的合影让我们看,快乐无法掩盖。
她离开那天外面还在下雪,我看着她在雪地上留下脚印,但是很快就变得越来越浅,大地依旧是白茫茫一片,像是从未有人走过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