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祠堂那些事
2013-06-26 | 阅:  转:  |  分享 
  
祠堂那些事

宁静壮美,玄机暗藏,回廊迂转,庭院深深,让人不知不觉便沉醉迷失其中,它就是贺州市莲塘镇的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分南、北两座,相距三百米,呈犄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它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听说是为能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同时达到冬暖夏凉的功能。围屋内空间较为开放,那南北贯穿的过堂风、透过门洞看见池塘田野的快意,以及随手池边种菜、屋前屋后摘果之潇洒,则是此客家人常伴的幸福。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走廊通,走廊与房接,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我在贺州求学两年了,却未曾到过此地,今天终于可以一睹其“芳容”。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客家人,尽管对它早有耳闻,甚至知道它和家乡的围屋差不多。可下车后一看,我还是被它那古朴而又宏大的方形围屋建筑所震撼,一股熟悉感随之而来。特别是当我走进江氏祖屋后,看到一帮小孩在玩跳绳的游戏,那一瞬间,我想起了她——小敏。

小敏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扎着两只小辫子,胖嘟嘟的脸庞真的很惹人喜欢,她很爱笑,也很淘气,是我六叔公的女儿。小敏出生在城里,在我10岁那年的暑假她和六叔公回到村里。村里没有游乐场,女孩子也没有洋娃娃,我们最爱玩的游戏便是跳绳。她和我一样喜爱跳绳,下雨天的时候我们总会相约到村里祠堂的第二个厅堂。听着小雨淅淅地敲打在瓦片上的声音,看着天井的雨水沿着两边慢慢的汇集,然后在中间的渠道流出门外,又或者在第一个大门后面的由很多根圆木棍做成的防盗门里爬上爬下,日子过得简单而又充实。

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可我们都有一个乘凉的好去处,那便是祠堂的大门口。祠堂是以三堂屋为中心

听母亲说六叔公年轻的时候在城里打拼,并安了家,然而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不能阻止他对家乡的思念,特别是当他老了,身患重病的时候。他说死后要埋葬在家乡的土壤里,这样就可以永远躺在家乡的怀抱中,同时也是为了让小敏知道祖先生活的地方,并要求她逢年过节的时候到家乡的祠堂烧香,祭拜祖先,做到“慎终追远”。

天气渐渐地变得不再那么炎热,新学期也将开始了,我知道小敏已随她的母亲回到了城里。如果小敏没有离开,我想,此时我就可以和她背着书包一起上学,一起唱歌,一起跳绳。可生活却没有如果,人所能做到的便是继续生活,以此来获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朋友的叫喊声把我拉回了现实。是的,小敏已不再是当年的小敏,她可能和我一样在异地里求学,也可能是已经工作了。可是,我多么希望能有这样的一天:我们带着自己的孙女回到家乡的祠堂,在那里讲述我们之间的故事。























献花(0)
+1
(本文系阡陌842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