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庆星:商业会议(社团会议)策划的成功要素

 Tiven_W 2013-06-26

李庆星:商业会议(社团会议)策划的成功要素

决策者会议策划集团(CDMC EVENTS) 董事总经理 李庆星

如今,单一要素或环节对会议成功的影响越来越低,整体效用的发挥才是关键。成功的会议策划涉及到会议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而绝非仅为“会议议题”和“表现形式”等单一会议技术手段的简单相加。具体来讲,一个会议的成功要素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第一,会议的组织架构;第二,选对行业;第三,扣准主题,即把握行业脉搏;第四,具有合理的表现形式;第五,具备吸引人的议题;第六,全方面的立体式、专业化营销;第七,专业的强有力的销售;第八,专业的客户服务及会务;第九,科学的评估体系,以便于后期改进。这9大要素都必须有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要有品牌建设的思路,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创收的会议。提及“品牌建设”,我们看到国际上所有好的会议都是做了5-8年以上的,通常要3年才能建设成品牌,5年以上品牌的力量才得以爆发。而如何认清国内外行业形势,做好品牌建设和资源整合,是成功会议策划的重中之重。

商业会议的营收情况体现其专业程度

我们这里提及的“营收”,指的是一个会议中每个参会代表能够为会议组织者带来的创收,即单位人所带来的创收。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国内组织的会议每200个人里面会有40-60万的收入,平均每个人能够带来2000元的收入;而CDMC可以做到每个人创收8000-10000200人的会议我们的销售额为160-200万。据统计,国外的会议,例如DMG Events,他们一个200人的会议差不多能够创造1000万的收入,其中最高每个参会者可创收50000元以上,这就体现了其影响力和专业性。

协会、媒体和独立会议品牌机构合作乃大势所趋

商业会议,或称其为“社团会议”,指的是收费的会议。在国际上,会议组织者的格局包括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和独立品牌的会议主办公司三类。这类社团会议在国际会议中占90%左右;但国内的社团会议只占不足1/3,更多的是政府会议或者企业会议。而在这1/3的会议中,组织者仍十分杂乱,不仅有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和独立品牌会议公司,还有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关等。从国际经验与惯例来看,这类会议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未来的趋势是中国的会议组织者应该也主要是这三个机构。从国际角度看,未来趋势如下:第一,社团会议在将来中国会议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加,其增长会远远快于企业会议的增长;第二,这三类主办机构将越来越占据主角;第三,这三类机构在未来将会进行深度的合作。

纵观国际商业会议的格局,首先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和独立品牌的会议所占比例高;占会议组织者的90%左右;其次,这三类机构相互合作。而亚洲和国际上有所不同,国外的行业协会都是一些行业内的主流运营者,是自发组织的,他们做每一件事都是“自下而上”的,从会员的角度出发去做,其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就决定了办会的目的就是为行业创造价值。而国内行业协会多为半官方机构,承担着一定的政府职能,它的行为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既要考虑到会员的利益,但这点往往被弱化,因为它还要服从“长官意志”,而此意图可能会影响其“价值创造”的出发点,这就导致国内很多行业协会是“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

而国内的行业媒体和行业协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同国外的媒体有很大不同。国外的行业媒体大都是商业机构,其活动和会议的营收占到30%-40%,其办会的目的也是要为行业创造价值的,内容与媒体本身形成互动和互补,他们有庞大的数据库,有好的会议品牌。国内的行业媒体在内容等方面还没有充分契合市场需求,其号召力远低于行业协会。由于国内媒体属于垄断行业,缺乏独立性,导致其在商业和运作模式上都难以和国外媒体竞争,办会营收占其收入的比例仅为10%左右。此外,媒体其办会的目的不仅是创收,还过于强化会议作为自身营销工具的作用,这也影响到会议议题的设定等。

国内外商业会议(社团会议)主办方优劣势分析图示

 

国外协会

国内协会

国外媒体

国内媒体

国内独立品牌会议机构

优势

“自下而上”的价值创造

强大号召力

庞大数据库

专业的策划

垄断行业

具备举办会议较全面成功要素。

劣势

凝聚力欠缺内部有利益纷争

“自上而下”思维方式

长官意志

办会人员不够专业

自身营销

偏离市场

体制制约

缺乏独立性自身营销

举办会议尚未成为一个行业,

策划、营销的专业尚未受足够重视。

由此分析得出,为什么行业协会和行业媒体会议盈利性不够,这很大成俗是受制于体制的(尽管也得益于体制),如图示,我们将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品牌会议公司在以上九方面的表现进行对比,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就都显现出来。

国内外主办方办会要素对比示意图

(根据100场国际商业会议会场客户评估调研得出结果)

序号

会议成功要素

国际行业协会

国内

行业协会

国外媒体

国内媒体

独立会议

品牌机构

1

会议的组织架构

较强

较强

一般

较强

一般

2

选对行业

较强

较强

较强

一般

较强

3

扣准主题

较强

一般

较强

一般

较强

4

合理的表现形式

一般

一般

较强

一般

较强

5

具备吸引人的议题

较强

一般

较强

一般

较强

6

全方位的立体式、

专业化营销

一般

较弱

一般

一般

较强

7

专业而强有力的销售

较弱

较弱

一般

较弱

较强

8

专业的客户服务及会务工作

较强

较弱

一般

一般

较强

9

科学而有效的评估体系

一般

较弱

较强

较弱

一般

至此得出一个结论:各主办单位有些优势则是需要充分发挥的;有些劣势是需要花时间去改变的,但有些劣势是很难改变的。既然难以改变,最好的策略就是合作,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争取共赢。

会议策划专业度和品牌至为关键

在独立品牌会议公司方面,国内外也有所不同。国外的品牌会议公司是十分专业的,是谋求品牌长期发展的,他们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独立品牌会议公司和行业协会、行业媒体是“三分天下”的,也有一些与行业媒体有股权交叉;部分国外行业协会的会议交由独立品牌会议公司去策划组织,三者之间是合作的关系。

而在国内,商业会议走在前面的不是行业协会或者媒体,而是独立品牌会议公司。以CDMC来讲,为什么我们会议的营收要高过行业协会和媒体?CDMC是最早,多年专注于主办行业的国际性会议的,借鉴国际会议模式,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创新。当然像CDMC这样的独立会议公司也有劣势,那就是我们还未曾被当作是独立的行业。大家没有对它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尚未意识到它的存在和价值。然而这个行业确实是在默默地成长着,每年办会40场以上的公司已经有3家了。在未来的格局中,独立会议公司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此类公司会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

从国际经验来看,以后国内行业协会、媒体和独立会议公司三者的合作是大势所趋。自200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和行业协会紧密合作。例如,我们替代能源的会议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其下属的《中国电力企业》杂志合作,同时,我们与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合作,办得非常成功,这个品牌我们保留下来,已成功举办了8年。媒体在外资企业中的影响力得以长足发展。我们和国内的行业协会、媒体的合作十分成功。同时CDMC也会帮助一些协会、媒体做会议的策划。CDMC的会议涉及多个行业,拥有上百万的高端客户数据库,在主办跨行业的整合性大会方面具有优势。我们也愿意和媒体、协会进行通力合作,创造共赢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