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玩行业的行规、行话及古瓷专门术语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6-26
                                                                       瑜谷玉器收藏家冯健郁

      古玩行业是个特殊行业,自古就有,多年传承下来,有其独特的行规、行话;古玩的各个门类还有专门术语。搞古瓷收藏,不仅要懂得行规、行话,更应掌握古瓷专门术语,否则很难在行内买卖和交流。
      先说说古玩行业的行规:
      买卖凭眼力,错买错卖不退换。古玩市场历来都是鱼龙混杂,买卖全凭各自眼光,既允许错卖,也就允许错买,即买对了是你自己的,买错了也不怨别人。若买了假货要退换,不仅行不通,还遭人讥笑。当然,若买主与卖主有些交情,退货可以,要交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学费,这还是客气的。这里,笔者套用股市名言:古玩市场有风险,收藏、投资需谨慎!

       报价、出价既出口,不得食言。交易时若卖者报价低了或买者出价高了均不得反悔,必须成交。也有个别生意人耍滑头,明明说好一千元,发现买家眼光好急着要,便说是美元,你也没办法。

        按次序谈价,不得插言竞购。古玩市场出现好货,大家都想买,谁先上手谁先谈,谈不成待其放下,之后先上手的再谈,其他人不可多言,甚至争购。这是老行规,不适用于拍卖、竞买会。

      中介人提供信息,成交要给提成。有些古玩生意人获知某家有东西要卖,自己眼力不够或本钱不足,他们会把这一信息提供给有兴趣的买主,由他带路看货,不成交分文不取,成交要给百分之十的提成。

     与人同看古董,不可直接传递。你拿古董在观赏,别人也想看看,不能手递手,必须先放下让他自己拿,以防传递时失手打坏,责任分不清。

     不想买的古董,不要去动。在古玩市场,你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最好不要去动。看中想买要先问价,然后上手,以防失手引起麻烦。

      古玩行业的行话是个有趣的现象,也是圈内人幽默智慧的产物。行话往往选用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或词组来表达一件事,既简洁含蓄,又生动风趣。
      比如,“埋地雷”,就是有人把赝品放在乡下老农家或城里大户人家,让收购者丧失警惕而上当,可想而知,上当者就是“踩地雷”了;掌眼,就是鉴藏古玩眼光差的人请行内高手来掌管眼神并把关。
 
      再举个例子,有位古玩商向圈内人叙述这么件事:市场上有个“铲地皮的”,拿只“开片”的“杀头瓶”,口上有根短“线”,款是“豆腐干”,想和我“交行”,只要“二块钱”,或“打仗”。我粗看像“三代”的货,以为能“捡漏”,可一上手,觉得不“开门”,细看有“贼光”,是个“妖怪”,差点“打眼”。此话行内人一听就明白,行外人就摸不着头脑了,其实就是使用了许多行话和专门术语。
 
     如行话:“铲地皮的”,即挨家挨户收购古物者;“交行”,也称“窜行”,古玩生意人之间做买卖;“二块钱”,即二百元(古玩生意成交数目一般较大,让外人听了刺耳,故用除以一百的方式交谈),一千也就是“十快”,但万元以上则用“数”来表述,如一万五就是一点五个“数”;“打仗”,圈内人以物换物,不足的可以用钱补;“三代”,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捡漏”,即买主以很低的价格买进珍品或俏货,反之,以高价买进低档品或赝品称为“打眼”;“开门”,取开门见山之意,即古董的古旧让人一目了然,“不开门”也就是疑点多不能一目了然;“妖怪”就是仿得较好的赝品。

        古瓷专门术语对于古瓷收藏、投资者来说,很重要,学习、交流必用。常用的有:开片——即釉面冰裂状纹片,瓷器的一种装饰。杀头瓶——花瓶口沿因破损被切割掉。豆腐干款——古代民窑瓷器的一种方块形图案款,清三代多见。贼光——新瓷器特有的锃亮光泽。线——又称“冲”、“纹”,即瓷器受到撞击造成的裂痕。磕——瓷器局部被冲击而残缺,属硬伤。伤彩——瓷器釉上彩因时间久远或长期使用而导致的彩色剥落。后加彩——在旧瓷器上新加彩绘,再在低温炉中烘烧。缩釉——瓷器釉面出现的露胎现象。炸底——瓷器底部有裂痕。窑伤——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破损或缺陷。锔伤——瓷器有裂痕后打锔子修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