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袋杂色米

 刘幼民 2013-06-26

(一)
一个真实的故事
用诗歌浸湿它情节
它就会长出斑驳苔藓
甚至会伸出手来
为读者挠痒
或是用一把刀刺痛他们的心脏

(二)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
一个农民的儿子
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或者是继承父业修理地球
或者是离乡背井
做民工,期待着劳动致富

当然,不可以在汨罗江里
抛下粽子呼唤屈原
让他阴魂不散附到自己身上
今天的诗人会饿死自己
根本不需要
让汨罗江水再做一次屠夫

望子成龙
让儿女不要背负父母的贫穷
不要和父母一样
见个小小村官也要低头
于是,供儿子上学
竟然活活累死了父亲
母亲继承丈夫的遗愿
拿着针线,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了儿子的衣衫

(三)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
农民的儿子考上县里的重点一中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
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
可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
在这样关键的时候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病
关节变形,地里长草
干不了农活
一家人连饭都无法吃饱
县城一中有个规定
农村困难学生每月带米30斤
就可以入学
就可以圆梦
就可以望子成龙

学而优则仕
是祝福还是诅咒
还是一只庞大的蜘蛛
伸开了八只长腿
在精心织成的网络中捕获猎物
在上下五千年中间
进化成了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四)
农民之子的出路
在中国古代只有科举一条
就像是登上华山论剑
就要从“毛女洞”拾阶而上
“进退维谷”,“上下求索”
在“响水石”才能听听天上之水的回声

好不容易走入当代
农民之子
路只剩下半条路可走
上大学不包分配
要生存就要从大蜘蛛那里夺回半条命
喘息着也要让自己活了下去

“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
懂事的孩子
想要回到日头之下
让自己成为一块可以燃烧的石头
烧掉他娘生存的冷漠
类风湿的关节疼痛抽搐变形
也烧掉自己对土地的厌倦

母亲摸着儿子的头
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
高兴,但是书非读不可
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
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
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
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
挥起粗糙的巴掌,甩在了儿子脸上

(五)
在罗马,天主教主张婴儿受洗
一个人生下来
脑袋就不再属于自己
教宗、神甫、父母
掌管了他们
信仰自由常常是
被信仰自由的一种制度

东方不同于西方
不讲宗教,不讲信仰
东方的中国讲孝道
还讲棍棒底下出孝子
父母打耳光
先生打手心
官吏打的是就是屁股
有了屁股草民才能坐稳立场

我写的是诗歌,免不了
需要一些想象
历史是一位小姑娘
可以由着胜利者肆意打扮
而诗人是世间未被公认的立法者
他们会说什么
他们会说:不学诗,无以言

修理地球的人
没有土地,他们在为别人耕耘
所以他们不留恋土地
他们甚至会羡慕一只候鸟
可是锄头长不出羽毛
农民被断其下翎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

(六)
农民的儿子脸上带着
母亲的手掌印上学去了
他已经是母亲伸出去的一双手
学习就像是伺候庄稼
春天播种就是为了秋天收获
学而优则仕带出来的潜台词
无非就是
千里做官为了吃穿

他的母亲如期送来了一袋大米
可是早稻、中稻、晚稻混在了一起
别人以为她贪图小便宜
把学校食堂当成了杂米桶
她没有解释,只是脸红了又红
真的就像是做错了事情

接二连三,结果事情还是这样
学校食堂的收米人终于忍无可忍
混在一起的杂米只能煮出夹生饭
“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今天你是
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母亲万般无奈双膝一弯,跪倒在地
“大师傅,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
母亲抹着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
连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田了
儿子懂事,要退学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七)
在许多父母的眼里
儿女是自己生下来的
就像世世代代那些皇帝
谁打下来的江山就是谁家的财产
16岁的儿子在西方已经是大人了
在我们这里,却因为“懂事”
被母亲一巴掌就打回到了不懂事的状态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知识成就了一切
孟母三迁不与目不识丁之辈交往
读书人就是圣人君子的材料
他们的面子
是由他们的书架支撑到了了不起的程度

母爱是无可非议的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但是知识可以成就一切的时候
母爱也会靠边站
事业成功 不代表人生有了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