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zczwc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创新与发展
2013-06-27 | 阅:  转:  |  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创新与发展

?潍坊市实验学校?潍坊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

一、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2001年12月,潍坊市实验学校(潍坊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经潍坊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直属潍坊市教育局领导,主要承担潍坊市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每年潍坊市8个区110多处学校3万名中小学生轮流来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与实践。基地的办学宗旨是:弥补普通学校教育的不足,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引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基地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实践活动设施投资4000多万元,建有52个实践活动场所。如微型科技馆(配备大型科技器材28组、探究仪器70种128件);交通安全教育园地(建筑面积846平方米,配备电脑操作系统、投影仪、模拟驾驶机、自行车等,是国内一流的交通安全教育场所);创意模型活动室(配备微型机床12台);生命自然活动室(配备大型孵化器2台、微型孵化器10台和数字显微镜5台);照明电路活动室(配备电路工具元件20种200余件);自救互救活动室(配备模拟复苏人2个);数学好玩活动室(配备数学益智玩具50多种600多件);智能机器人和机械机器人教室(配备机器人100套);电子钢琴室(配备电子钢琴16架);微型动物模型展窗(60幅400余种);拓展训练场地(背摔、分组越障、礼让通行、攀登墙、求生墙等)及航模制作活动、陶艺泥塑、电视演播、气象观测、防震减灾、服饰文化、生活DIY、建模制作、烹饪等活动项目。这些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活动场所和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活动项目,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没有可借鉴经验和成熟的教学模式,没有专业任课教师,基地依据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潍坊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根据潍坊市区中小学生成长需求,与地域文化、生活实际、生命教育、现代科技、学科知识和人生规划相结合,以社会自然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活动创新为核心,通过和谐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种关系,开发实施了7大类200个实践活动项目、100多个研究探究课题和4大类20多门生活德育课程,逐步构建起城乡区域系列、中小学衔接系列和少科院科技系列三维课程体系;并针对活动项目制定了“实践活动导行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根据实践活动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通用技术”、“科学实验”、“人文素养”等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和“交通安全体验式教学法”等20余种实践活动教学法。

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式分为活动合作式和自主探究式,课程资源集中使用。初中生在基地一周,完成20模块共计40课时的实践活动内容;小学生在基地三天,完成12个模块共计21个课时的实践活动内容。活动模块时间安排富有弹性:实践活动项目为80分钟,小课题研究在基地实施一周后回到原校继续实施。德育生活课程贯穿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始终。

基地开发实施的课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成长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每一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和心灵成长的平台,深受学生喜欢。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先后两次来基地指导课程建设,对开发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充分肯定。

三、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办人民满意的实践基地

每年有3万名中小学生来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和任课教师满意度都达到98%以上,真正做到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1.学生成长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重点,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引领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基地的德育生活课程通过团结合作、责任养成、关爱生命、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文明素养等主题实践活动和入离校课程、晨会课程建设及班级团队活动、团队心理游戏等,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他人,乐于合作,学会感恩,让学生广泛参与班级和基地事务,培养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储备生活经验,为幸福人生奠基。余文森教授说:“学生来基地接受教育的时间虽不长,一个礼拜,我想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验到另外一种教育,培养他动手、创新、想象、探究能力,它的作用真的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而且它在整个的推进过程中有很多创新的经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亮点,而且这些都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最核心的东西。”

2.教师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实践中,基地以任务驱动,促进教师提升,以科研带动,引领教师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等明显增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入了加速提升期。几年来,我们培养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省市特级教师5名,齐鲁名师1名,潍坊名师3人,省教学能手3人,市教学能手29人,有4名教师获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称号,5名教师获国家优质课奖,20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奖,占师资队伍的83%。

3.基地发展

面对潍坊市区10万多名中小学生,基地每期实施教育的时间是一周。一年52个周学生轮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基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2005年8月20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到基地视察,评价这种教育模式是“中国基础教育办学的新模式。”2006年2月27日,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和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评价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1月19日,教育部来潍坊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研,基地作典型发言,提供了可行性经验,专家充分肯定我们这种教育模式。2009年8月1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来基地指导工作,认为实践基地符合现在学生的成长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全面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9年10月29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为基地题词: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05年,基地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六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现代文明礼仪实践基地”和“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2006年5月12日,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原教育部部长周济陪同下专程来基地视察,并题词“我们快活,我们成长,我们成功,我们杰出”。



献花(0)
+1
(本文系zczw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