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明代珍泉“永乐通宝”背三钱

 jttr4新浪博客 2013-06-27
上海博物馆藏有明代珍泉“永乐通宝”背“三钱”,大名誉品也。其流传有序大抵如下;1924年除夕,有老翁持是钱访殷公,诉;年关急用,无奈割让传家之宝,索大洋五佰,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远远的看得眼睛发酸,当时似乎还流下几滴涎水,分明记得为黄铜所铸。许多年来留在脑子里的无非就是“永乐通宝”背“三钱”仅见上博数字,价值五十万而已。十数年前拆筒子钱时拆得几枚,红斑绿锈,索谱乃急翻,钱文略有差异,铜质却是青铜,自识为老仿,置之。去年又得一枚生坑,硬锈黑绿相杂,老态龙钟,亦青铜质,钱文点画,与前得同模。掩卷长思,不得其解,忽一日网上见一贴子,论及日本与北京博物馆所藏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之真伪差异,久塞之予豁然顿开;上博所藏缺角“永乐通宝”背“三钱”,抑伪品乎?


     细细思量缺角三钱,确为可疑,其一,质;前有大中、洪武,后有宣德、弘治,再则永乐小钱,均用青铜,而此永乐三钱独享黄铜,是为可疑。其二,锈;缺角三钱为传世,而近年网上所见貌似开门见山者无一例外则为青铜,若单以包浆论新老,生坑真品之概率远大于传世。其三,文;缺角三钱无论面背、神韵均逊于网展生坑,特别是钱背“三”字第一、二划似有缺损,尤其“钱、宝”二字结体松散,善书者必不如此。其四,制;缺角三钱,穿、缘两面皆欠规整,与试铸钱不类,亦逊于常见的永乐小平。其五,事;老翁年关急用,以此索五百大洋,可知其行内人也,既是行家,想亦知明初以青铜造钱。若知,当疑自家之宝不真,年关急用,以常人度,必以大开门之宝与人交易以利速成,若此翁不是行家,又怎能以片铜索大洋五百?再者;殷公阅钱无数,岂能以黄铜之异而付重金哉?如此种种,是为可疑。现桂出本人所藏“永乐通宝”背“三钱”与泉友们共探讨!附上海博物馆;缺角“永乐通宝”背“三钱”图片;

下面为本人所藏;“永乐通宝”背“三钱”:







(文章摘自张海松,“永乐通宝”背“三钱”由张海松与本人各分藏两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