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生活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每天跨过巷口的小桥,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身边的景物匆匆掠过,平常而不新奇。当某年某日你曾停留过的脚步,蓦然回首,记忆却有了变化,惊喜中有带着些许年华老去的惆怅。 时常翻看硬盘中保存多年不舍得删去的老照片,有了旧地重游的冲动,突然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场景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不用说“沧海桑田”,二十年、十年、甚至三四年内周边的环境日新月异。此刻,缅怀逝去的岁月,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笔者按:近日将整理100多张近二十年来苏州古城区内各地的老照片,标注具体方位,然后在原地尽量根据老照片拍摄的角度展现如今的样貌,让各位读者在新老对比中感受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 第一期将首先推出15处新老照片对比,近期将陆续推出后续更多的,敬请期待! 一、唐寅故居: 记忆中那荷花池的一泓碧水,倚栏,微风拂过垂柳,思念那桃花的盛开,追寻五百年前的风流才子的足迹
如今桃花坞地区改造,唐寅故居拆除重建,门前的荷花池暂时被施工工地填埋,相信不久的将来将重现胜景。 二、唐寅祠 昔日的唐寅祠湮灭在一片杂乱的残砖破瓦民居中,破落的样子令人心酸。
如今唐寅祠经过改建,正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人。 三、准提庵 准提庵连着唐寅祠,以往是民居新光里,唯有那独特的高高的山墙让人记忆犹新。
如今山墙外搭建的民居已清空,新粉刷的墙面显得整洁了很多。 四、桃花坞大街176号费仲琛故居 在热闹的桃花坞大街有座宅子,是苏州市控保建筑002号,乃原南社领袖费仲琛故居,2003年,故居的住宅部分由台湾古画收藏家许宗炜购下,更名为“桃坞别院”。原先朝向街的大门很破落,如今已重新粉刷墙面,修复了花窗。
![]() 五、阊门水城门外 至今仍然觉得那幢民国小洋楼被拆除有些可惜了,那整面墙上长满的爬山虎在夕阳下让人陶醉,在2005年的时候这幢楼就消逝了,唯有老照片将此景定格。
今日,在修复阊门城墙工程现场,这片空地上,北码头路口那幢民国小洋楼正在重建,据说此地不久将打造民国风情街区。 六、阊门内水关桥拐角处 危楼依旧,只是更添几分斑驳。走上吱吱作响颤巍巍的木楼梯,推开摇摇欲坠的木窗,不远处阊门繁华地依旧熙熙攘攘……
![]() 七、迎晓里口悬桥巷 站在迎晓桥上向河边的悬桥巷望去,那株挂满鲜艳石榴花依然绽放,不远处悬桥巷上那些控保建筑方宅、潘氏松麟义庄依稀可见。河这边,原来破旧的民居已经修葺一新。
八、星桥下塘民居 从喧闹的山塘街中段翻过星桥,沿河走星桥下塘,过了一个过街楼,就出现一座民居院落。
八年前曾在此拍下那斑驳的院墙,如今景物依旧,门前花坛内的那株小树长得更加枝繁叶茂了。 九、北五泾浜民居 沿着星桥下塘转个弯过了桥就是北五泾浜。同样当年有幢民居吸引了我的镜头,今日再次探访,明显感觉外墙美化了一番。
![]() 十、八字桥薛家湾 薛家湾的河水静静流淌,这里不似山塘街那般喧闹。八字桥畔,原先斑驳的墙面已粉刷成白,只是千篇一律的刷白,也似乎失去了古朴的韵味。
![]()
十一、石路步行街口永福桥 对石路总是有着无比清晰的记忆,从小在人民剧场后面的鸭蛋桥浜长大,如今成了女人街。鸭蛋桥下的小河如今早已填埋成了戏水区,唯有永福桥堍那公厕如同地标一样,二十多年来原地不动,甚至连房顶的式样都没变。
![]()
十二、工人文化宫 人民路竹辉路口的工人文化宫也是儿时的记忆。记得在本世纪初,文化宫南面路口处开出了一家休闲会所;随着2007年文化宫的改建,如今这个位置变成了金逸影院、再后面就是菲比酒吧、领华数码城。
![]()
十三、盘门吉水桥 跨过吴门桥来到盘门路,朱公桥、裕棠桥能很容易地找到,还有座更小的吉水桥藏匿起来了。好不容易在一个新建的楼盘内寻觅到了它的踪影。
![]()
十四、枣市街归泾桥 如果说太湖是姑苏的母亲湖,那么最有资格成为“母亲河”的就是胥江了。东始泰让桥接护城河,往西出城蜿蜒至木渎直抵胥口入太湖。城区范围内的胥江,沿岸是枣市街,一条旧时热闹的集市塘岸,西郊农民入城的必经之路。归泾桥西原来是抗金名将蕲王韩世忠庙,后来叫胥台乡土地庙,原先是枣市街小学,混迹在一片民房中。 |
|
来自: 苏迷 > 《苏州老照片、老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