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劝酒的学问

 正月初二 2013-06-28

 喝酒和打麻将是不同的,麻桌上规则清晰,更为简单合理,而喝酒并没有统一标准,随心而发又随性而至,其中的潜规则,密密麻麻的像一张大网。不懂的人,动辄得咎;谙熟之辈,游刃有余。比如劝酒这事,学问大了。

 

 1996年,我们公司与某区开发办谈火车站的一个附属改造项目,经过几个回合,算是达成了意向。对方的老总是个老北京,在酒桌拿出了“人情不认理”的强势态度,提出“一杯一百万”的条件,别人替还不行,就得我喝。那天真把我给喝惨了,楞喝了一千万的一斤茅台。后来在具体条件上,这老兄推三挡四,总想加一些个人的东西。无论酒品还是人品,我都觉得不怎么靠谱,遂把该项目停掉了。

 

 在酒场上,这种“一力降十会”的例子特别多,还一种情况是用地位来压。我们家乡的省委领导来京任职,很注意喝酒这事,别人敬他,一般都是抿一口或一半;他要敬你,那是非喝干了不可的。有一次,我在吃中药,医生说绝不可以碰酒的,但怎么解释也不行,领导说:“你能有什么病?总不会比我病多吧?”然后,掰着手指数了起来:糖尿病、三高、冠心病·····,还没等他数完,我赶紧喝了,说道:“得了,老大!我先干为敬了。”

 

 再就是感情酒,尤其是老朋友之间,根本没有道理可讲。如成都的大哥来京,我每一次都跟敢死队似的赴局,这哥们太豪爽太能喝了,酒桌上总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这个局一般三到五人,基本上可以尽兴而归,不至于烂醉如泥。有一次在亚运村湘西土菜馆,几十个啤酒瓶子把窗台都摆满了,那场景煞是壮观。这种酒局不用劝,大家默契得很。

 

 另外一种情况是女人劝酒,常起到杀手锏的作用。像某些重量级人物吊得很,哼哼哈哈地拿架子或打官腔,特别损害酒桌气氛,而有女子在场,可就不一样了。哪些演艺圈的艺员们简直就是润滑剂,三言两语地便把大家调动起来,敬上两杯酒、哼几句小曲,又或讲一两个暧昧的小段子,老大们的感觉肯定是好极了。

 

 在业务方面,则有不同的打法。比如请的客户极能喝,我们这边的女士一般都借口不喝或不能喝,这时很少有强迫的。等到喝个三两了,对方渐有酒意,话赶话地爱跟女的聊。这时女方主动提出敬酒,就算明知有些猫腻,一般也不会计较。等到酒局散了,往往拍着我们的肩膀说:“今天喝得太开心,下回到我那儿喝,我们公司也得带上几个能喝的女将。”

 

 曾几何时,我有个口头禅:“喝了啊,谁不喝、谁不是人!”那时在天津,与某位局级干部总在一起厮混,对我的说法很熟悉。,有一天周末,一干兄弟摆局为位大哥接风,局座站起来敬酒,说的是:“诸位,能喝的、都喝了,谁不喝、我不是人。”这么一说,举桌而起,轰然地把酒干了。我一饮而尽后,却品出了话中更为高妙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