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原郡在战国秦汉时期与黄河的位置关系

 骨器文化 2013-06-28

                                      九原郡在战国秦汉时期与黄河的位置关系            梁坚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表现了,黄河中下游,河道不固定,改道十分频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为她大部分河段没有固定的河床,所以流淌不定。
      在黄河的上游,内蒙古包头市南郊的麻池古城,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九原郡,九原郡在历史上的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九原郡在黄河的南岸,还是黄河的北岸,这一问题对研究古代包头的历史,及九原郡周边古城的寻找定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黄河没有固定的河床,北方冬天天气寒冷,黄河表面被冻结。春天凌汛期,冰块堆积,有可能造成黄河改道。夏秋季节,雨量的多少和黄河所带的泥沙,也是造成黄河改道的重要原因。所以现在麻池古城南面的黄河河道,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也许不在那里。
   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载“河水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明确的说明了,北魏时期,黄河从九原郡的南边流过,九原郡在黄河北,但从北魏之前的历史文献分析,九原郡在战国秦汉时期,应在黄河的南边。黄河在阴山和九原郡之间流淌,九原郡属河南地。分析如下:
         一、据《史记》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法令由一统”“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令“蒙恬将十万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临河”,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又令“蒙恬渡河,据阳山”。从以上的史料得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赵国的九原郡,也并在三十六郡之一,他最北方的疆域是到黄河边为止,并将黄河作为抵御匈奴的屏障。又从关内的云阳,修了通往北方九原郡,著名的秦直道,终点就是三十六郡之一的九原郡,然后又命令蒙田渡过黄河,占据了阳山北假,这些记载证明了秦朝时期,九原郡与中原之间无黄河阻隔,黄河在九原郡的北边,九原郡在黄河的南边。
         二、据《史记;蒙恬列传》载“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蒙田被赵高和胡亥害死后,北方的匈奴,又将蒙田收复的黄河以北的土地,夺了回去,可以说黄河以北,那时已都在匈奴冒顿的掌握之中。但从近年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明确记载了汉朝初年,九原还是汉朝一个县,属云中郡管辖,这再次证明了,汉初九原在黄河以南。
             三、据《汉书》中载,
(元朔二年春)“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汉武帝元朔二年,派卫青开始反击匈奴,将匈奴赶出黄河以南,收复了河南的土地,在黄河以南新建了朔方城,又将九原郡加固扩大,西北接对一城,改名为五原郡。这证明了在汉武帝时期,九原郡在黄河以南属河南地。
            四、据《史记》载,赵武灵王,“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秦始皇尸游九原”,汉武帝带领十八万人马,亲争匈奴,路过五原。这些史料都证明了秦汉时期,九原郡和中原,是无黄河阻隔的。黄河是从阴山脚下,逐步向南改道,王莽时期黄河有次大的泛滥,这对蒙田所建,“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临河”的城障,应是有所破坏的,到北魏前期,黄河改道至九原郡的南边,但也决不是现在黄河的位置。
      综上所述,北魏时期黄河与九原郡的位置,和秦汉时期黄河与九原郡的位置,是不同的,秦汉时期,黄河在九原郡的北边,九原郡属河南地。以上是个人观点,望专家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