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纠结的反季蔬菜 大量农药的呵护

 xcaq 2013-06-28
令人纠结的反季蔬菜 大量农药的呵护
2013-6-27 11:12:27  作者:刘婧婷,赵敬菡   浏览:83  评论:0
如何才能让生态农业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改善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首先必须反思现代农业与现代消费主义:不打破现代农业的科学神话,不反思现代农业的原子论、功利化基础,就不能形成对生态农业的理论认识;不反思现代消费主义,不改造人们的饮食需求任其增长,就没有生态农业的合理生存土壤,肆意的消费将把地球耗干直至灭亡。

李正道按:反季节蔬菜,这些年随着消耗量的不断增加,蔬菜种植也走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所谓现代农业之路。从客观现象来看,人们无论冬夏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属于“物质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的进步和发展。可是,深层次认识我们才发现表面的发展和进步背后是一个巨大的食品安全与健康困境:工业化生产、反季节、大量农药激素推动下的现代农业生产出的蔬菜食品安全吗?一方面是无限增长的需求,一方面是追逐利益迎合需求的现代农业,二者一拍即合共同推动者越来越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当此之时,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如何才能让生态农业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改善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首先必须反思现代农业与现代消费主义:不打破现代农业的科学神话,不反思现代农业的原子论、功利化基础,就不能形成对生态农业的理论认识;不反思现代消费主义,不改造人们的饮食需求任其增长,就没有生态农业的合理生存土壤,肆意的消费将把地球耗干直至灭亡。

令人纠结的反季蔬菜 在大量农药的呵护中成长

■芹菜一夜疯长30厘米。这不是变魔术,而是生长剂真实的神奇力量。一位想做有机农业生意的赵先生,曾经到山东某地去考察时,亲眼见识了这种神奇,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叮嘱家人,再也别买又粗又高的西芹了。

■在当地人的描述中,这种农药的交易充满诡异,“要买这种药,必须经过熟人介绍,一通电话打完,每天凌晨三点时分,就会有一辆小车,拉着十来桶没有任何标签的农药送来。农民只管拿着药走人,别的什么也不问。”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农史研究室名誉主任、广东农史研究会理事长周肇基教授认为,人为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对植物本身是一种伤害。蔬菜畸形的出现正是植物体本身不健康的表现,人吃了不健康的东西,就会造成人体自身的健康问题。

受访专家

陈青云,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蔬菜学系教授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杨少海,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

杜相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飞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要想死得快,就吃寿光菜。

这是不少人知道的一句顺口溜,也许这是对寿光菜“妖魔化”的一句玩笑,山东寿光作为著名的“菜篮子”,蔬菜种植安全监管很严格。但蔬菜安全性问题,却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农药残留,化肥激素,以及反季节蔬菜。尤其对待反季节蔬菜,老百姓很是纠结。

餐桌上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丰富的蔬菜,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改善,但又让大家感到隐隐的不安。

反季节蔬菜,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端上餐桌?

芹菜一夜疯长30厘米

芹菜一夜疯长30厘米。

这不是变魔术,而是生长剂真实的神奇力量。一位想做有机农业生意的赵先生,曾经到山东某地考察时,亲眼见识了这种神奇。

凡是非自然生长的东西,自然要掺杂大量的人工元素。

冬天要吃上夏天的西瓜、番茄、黄瓜,就必须要在严寒的冬天给植物们打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来生长,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塑料薄膜蔬菜大棚。

在蔬菜大棚里,我们能见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不需要阳光、雨水,这里也能温暖而温润;不需要白天黑夜,光照也能够被控制;不需要土壤,植物也能有充够的养分;不需要蜜蜂和蝴蝶,授粉可以用机器来完成;甚至连授粉都省了,也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转眼就能结出漂亮的果实,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被蔬菜果农们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让北京人能吃上南方的香蕉,就是在香蕉还未成熟时摘下来,等运到北京后再用乙烯催熟并被摆放在水果摊上。果贩们甚至能把香蕉成熟的时间精确控制到某一个小时。

技术的强大代表一种进步,但却让人们的餐桌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孩子也会被催熟吗

见识过神奇西芹的赵先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叮嘱家人,再也别买又粗又高的西芹了。

这是人们对反季节蔬菜最直接的恐惧——这些激素能一夜之间催熟植物,是否也会把我们的孩子一夜之间催熟?

常常有儿童性早熟的新闻见诸报端,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个“反季节蔬菜导致性早熟”的帖子更是把这种恐惧深深地触动。

一个叫“月月”的两岁小女孩,月经却已来了一年多。文章分析,饮食是孩子性早熟的重要原因,特别反季节蔬果,几乎都是在激素的帮助下提早成熟的,一定要避免给孩子食用。

但是,这种直接的联想,被营养专家们否了,因为,把植物催熟的植物激素,和让孩子性早熟的动物激素,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解释说,使女孩提前发育的激素是雌激素,是动物激素,和植物的催熟剂从化学结构到生理功能都不是一回事。给水果抹雌激素,对于催熟果实不会有什么作用。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罗飞宏的赞同。他说:“如果要给儿童性早熟的风险排个名的话,大概应该是这样的:器质性病变大于外源性激素,而在外源性激素里面,避孕药等药物大于饮食,在饮食因素中,蜂王浆、蜂蜜、雪蛤等补品大于肉蛋奶大于反季节蔬果。”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项研究断定性早熟与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有明确的关系。

没味儿的反季蔬菜

又大又红又圆的西红柿,一口咬下去硬硬得像生的,吃起来也没有“西红柿味儿”。这种视觉与味觉的反差,也是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疑惑之一,并因此生出了诸多不安。

这种味觉反差,也许反映了反季与应季蔬菜在营养上的微小差距:反季蔬菜营养偏低,这是一些营养学专家的观点。

吃起来没有西红柿味儿,问题就出在了反季西红柿的糖含量比较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相革指出,西红柿中糖储备跟温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成熟期要在20℃以上才能更好地积累香气物质,而冬天大棚很少能完全满足西红柿对温度的要求。

反季节蔬菜中其他的营养元素含量也会稍微降低。科学松鼠会一篇关于反季节蔬菜的文章提到,在控制光照和温度的种植实验中发现,这些条件确实会影响到植物维生素、蛋白质的含量,维生素C有10%的变化,100克黄瓜会相差2毫克。

杜相革教授说,大棚内的反季节蔬菜是透过塑料薄膜或玻璃的阳光照射,第一年能保证有70%的阳光,两三年之后就只有30%左右,这就使得本来就营养价值所剩不多的蔬菜更加“缺乏营养”了。

他说,相对来说,目前最为安全的蔬菜,当属春季非大棚种植的陆地应季蔬菜。

在大量农药的呵护中成长

赵先生在考察中,还接触了一种“黑药”,这是当地菜农私下流传的一个秘密。

“黑药”是一种农药,因为农药残留大而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但因为大棚蔬菜里病虫害严重,这种药的成本低、杀虫效果好,药效持续的时间长,所以菜农们会偷偷地使用这种药,用完后把瓶子带回自己家销毁,避免被检查人员发现。

“黑药”即为二溴氯丙烷(简称DBCP),是一种以前美洲农业上使用的土壤熏蒸剂。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会损伤睾丸、肝脏和肾脏,并有致癌作用。在发现它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之后,美国于1977年开始禁用。大陆也于1992年起明令禁止。

据《凤凰周刊》报道,在当地人的描述中,这种农药的交易充满诡异,“要买这种药,必须经过熟人介绍,一通电话打完,每天凌晨三点时分,就会有一辆小车,拉着十来桶没有任何标签的农药送来。农民只管拿着药走人,别的什么也不问。”

尽管,有关部门,对蔬菜的违规用药抓得非常严,但反季蔬菜需要大量使用农药的特点,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在大棚里种植蔬菜,由于长期生产同种植物,害虫们也经过了长期的“农药考验”,变得更有耐药性,所以需要更大量、药性更强的农药才能杀灭。

农药无法避免,但要规范用药。寿光农业局监控室,可实时监控全市市场的农药残留检测情况。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的示意图上,密密麻麻的摄像头标志,说明监控触角伸向种植蔬菜的各乡镇。一些乡镇墙头,一度出现“谁砸寿光的牌子,寿光就推谁的棚子”的标语。

除了靠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我们在反季节蔬菜的清洗上,更需要多一份耐心和细心,才能够把反季节蔬菜的农药残留风险降至最低。

土壤累得严重“透支”

土地本应该是植物们营养供应来源,在菜农们对反季节蔬菜追求高产、快长的过程中,土壤也累得严重“透支”了。

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杨少海教授指出,大棚蔬菜的产量高,意味着大棚土地的负重指数也高,即每寸土地的利用率很高。加上大棚土地经常是收了一茬又一茬,基本上没有给土地休养生息的时间,很多大棚土壤盐碱化变得很严重,生产能力下降,于是需要使用更多的肥料,如此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

反季节蔬菜“神奇”之处,还包括,有些不需要土壤。杨少海教授指出,现在有很多反季节蔬菜是无土栽培的,采用沙培或水培,主要靠调配的营养液支持植物生长。

而植物不像人类,吃饱了就不吃了。泡在营养液里,它的根系会一直吸收营养,很有可能出现某种元素超标的情况。如营养液经常使用的氮肥,会造成硝酸盐含量过高,被植物吸收后,就会转化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尤其是生菜等叶菜类蔬菜这种风险更大。

另一方面,为了节省开支,一些大棚还在继续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而不是玻璃,它在日晒下,会分解出很多有机污染物,被土壤吸收后又被植物吸收,且这些污染物多是不能降解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蔬菜学系教授陈青云也持有如此观点。

他说:“目前反季蔬菜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温室栽培的覆盖材料,在上个世纪50年代,很多温室栽培选用了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聚氯乙烯在阳光下会分解产生氯化氢,而这种物质是有害的,会发现在这种薄膜下的植物苗,叶子很快就黄了。”

反季下是否会有物种危机

在生命领域,科学家们往往尊重自然,所以要瓜熟蒂落,顺势而为。

众多的农业专家、营养学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规范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不存在安全性问题,有问题的仅仅是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微小差异。

因此,专家们在面对反季节蔬菜的观点总结来说基本是:有应季蔬菜时,吃应季蔬菜;没有应季蔬菜时,适当吃反季蔬菜总比没有蔬菜吃来得好。

然而,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农史研究室名誉主任、广东农史研究会理事长周肇基教授则上升到了物种的高度,在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中,周肇基教授明确提出“对待反季节蔬菜要慎重,最好不要吃反季节蔬菜”。

周肇基教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广州工作以来,就对广州的植物,特别是花卉展开了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他在30多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花卉照片里,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花卉出现了变异,比如并蒂现象、花瓣增多现象、雄蕊增多现象。已经发现20多种花卉出现变异。”

他认为,人为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它增加产量,对植物本身是一种伤害,花卉形状的改变、蔬菜畸形的出现都是植物体本身不健康的表现。人吃了不健康的东西,就会造成人体自身的健康问题。而且,植物被破坏了原来的生长规律,植物体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知名的化学物质,因此反季节蔬菜不健康。

而科学松鼠会成员、前《科学世界》副主编、植物学博士史军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改变对植物本身肯定不健康。但并没有显著改变植物的化学组成,也没有促使他们产生有毒物质。”

他认为,反季节蔬菜的风险,只是来自于违规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违规”二字才是关键。

曾有科学家研究指出,当猪、鱼等动物要被人类杀死吃掉时,它们会报复性地分泌一种有毒物质。

植物们被伤害后,会不会也“报复”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全世界各国人们也都在吃着反季节的蔬菜瓜果。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强扭的瓜不甜,孔子的《论语》中也早就提出“不时不食”的饮食主张。

相关材料参考了凤凰周刊《寿光绿色蔬菜调查》和羊城晚报《反季节蔬菜,有害还是无害?》,谨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