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生肖,每个人都是这个家的成员。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最迟在东汉时期便已定型。十二生肖不但在汉族家喻户晓,在其他民族中也广为流传。中国现在有十三亿人,人人都有一个属相,每种属相都有一亿多人。
有时,人们因为老、病,会忘记自己的名字、年龄,但往往仍能够记得自己的属相。
十二生肖起源于古老的动物纪年,它最初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记录时间,特别是记载人出生的年份。它使用一套特殊的符号系统,即十二种动物形象,把年、月、日、时的时间进程鲜明而生动地表现和记录下来,适应了人们简化纪时方法的需要,体现出天人合一、珍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纪时之外,生肖在古代还广泛地用来测八字、合婚姻、算命运。它提示我们,生肖与生命有着极密切的联系。
人有寻根的本能,对自己的生命,家庭、民族和国家的过去,都有了解的渴望。人类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生命是否可以永远延续?如果可以,又是通过什么方式?
中国自古有许多有趣的生肖民俗,现代人不免追问其含义:鼠嫁女意味着什么?人们为什么要鞭春牛?凶猛的老虎何以变成了温柔的新娘?人们在选择墓地时,为什么以
发现“蛇盘兔”为吉兆?中国的词汇中,为什么那么多与龙有关?双头蛇的含义是什么?西藏的风马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美好的事物多来源于羊?猿鸣鸡啼的文化含义是什么?日蚀月蚀时人们为什么要敲响器?为什么猪与家园和坟墓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或许从远古以来便一直困扰着人类。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索,古人给出了种种答案,十二生肖就是华夏先民对生命问题的一个极富神奇色彩和比喻意义的回答。
有关生肖起源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大量新的考古资料的出土,大量民俗资料的发掘整理,新的学术理论的学习引进,人们对生肖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生肖反映或体现了华夏先民对自身命运的认识、把握或期待。
在古人眼中,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圆环,生命来自母体,又回归母体。生与死,或者说出生与回归,只是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死而复生是生命的普遍现象,是实现长生不老的重要途径。死就是回归,回到生命所出的地方。万物都有一个归宿:鸟归林,兽归巢,水归壑,风归谷,日月归山,年归冬,人归家,五谷归土。根据古人同类相生的思维,林、巢、壑、谷、山、冬、家、土既然功能相同,当然可以相互替代。用一个名词来表示,这个万物共通的出生与回归之处就是母体。回归就是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有回归,万物才能与祖先相聚,才能从母体中重新获得生的力量,才能再生,或者叫起死回生、死而复生。从母体中出生需要借助沟通,返回母体也需要借助沟通。沟通是实现生命与世界联系必不可少的手段或能力。万物就在这生而死,死而生,死生相续,生死循环的过程中获得了永生。
生肖动物以不同形式体现了生命的意志,或者说体现了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期望:它象征母体,是生命诞生和回归之所,与祖先有天然的联系;它善于沟通,能够引导新生命来到世界上,引导有病的生命获得新生,引导濒死的生命回归母体,死而复生。生肖沟通阴阳而化育万物,成为人们出生与回归的共同家园,满足了人们的长生梦想。
可以说,在生肖动物的身上,寄托了人最高的生命理想:生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化于自然又驾驭自然,开辟天地又沟通天地,与天地同生又生生不息。生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启迪心灵之门的钥匙,是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类或许便可以更达观地对待命运,更宽容地对待他人,更平和地对待荣辱,更睿智地对待人生。
为了获得这种能力,人们乐于把新的生命比附为具有超凡能力的动物,这正是古人创立十二生肖的原意。最初的生肖或许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