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高考奇文,还是文化怪胎?

 停云西风 2013-06-29
*
    2013高考结束,江苏某考生的一篇仿古作文获得高度赞誉,在网上热传。
    ======================================
    2013高考满分作文 让专家惭愧的文言文
    ======================================
    然而,我粗略地读过一遍后,却很不以为然。
 
    据说这是一篇“骈体文”。
    然而,何谓“骈体文”?它的特点是什么?
    这可以查一下《维基百科》:
    “骈文讲求对偶骈偶,文中间有散句,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四六句法),讲求平仄相对和谐协,多用典故,雕琢辞藻,词藻工丽。
    全篇文章均由对偶构成,除少数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字数、词性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行文流畅。”
    显而易见,如果把这篇作文看作“骈体文”,那么它不止功力太差,简直是不伦不类
    它甚至做不到语言明白、清晰、流畅,更没有节奏感。
 
    还不止如此,即使作为古代散文来看,其语言、语式也很蹩脚。
    随手举几个例子:
    “然竟不知其夋兔。”——古文不会在“竟”字前加个“然”字。
  “方彼之时,窋诧之态,非闠闠之中所得见也。”,“啼口立啾啾 。”——不知所云。
  “此天灾也?人祸也!”——“此天灾也?”用“也”不当,应当用“乎”或“耶”、“欤”...
  “看天下,鸟飞不下,鲜见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青天?”——简直读不成句。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这里面有个转折,下半句应当说“而人亦有力更之也。”
  “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蹩脚。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柳榆其秝。”——“思”不做“愿望”讲。
  “今其反万物,此獍也。今其不宜瞡瞡,遗祸搙孙,”——“今其”连用,古文不会这样。
  (我不研究古文,更不做古文,随便一说,或有错误。)
 
  其实问题主要还不在于文章蹩脚,而在于用这种死文字做文章毫无意义。
  “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说,“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
  在当代,用这样的文字来做文章,想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首先要学好明白、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顺便说一句,我不太相信这篇记忆了这么多“太古文字”的文章是当场做出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