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父精母血,成家立业[收藏]
2013-06-29 | 阅:  转:  |  分享 
  
父精母血,成家立业[收藏]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在成家立业时比较成功,既能找到和睦的伴侣,也能有自己满意的工作。严格说来,这是一种奢望,但并非没有可能。

孩子在肉体上是父精母血的结晶,其实在性格上也是如此,一个儿子,他通过与母亲的关系为模式去处理将来的恋爱关系、夫妻关系;通过与父亲的关系为模式去处理将来的工作关系。因为他与父母组成一个家庭,于是他认为家庭就应该如父母这般,将来的家庭也不例外。

有些母亲在家中比较强势,而且处处不给老公面子,对儿子更是严加管教、处处代替,儿子感受到这一切,他不会认为这些有什么对错,而只是无条件吸收入髓,于是,当他长大成人,需要处理恋爱关系的时候,他很可能对温柔、文静的女孩子无法产生好感,却对那些强势的女孩子“感冒”——严格说来,这是必然的,因为儿子最爱的就是母亲,而且心甘情愿地与母亲结合成家,其实这也是事实,他本来就和母亲相依为命。

而当他真的与一个强势的女孩子结合的时候,那个女孩子同时也感受到婆婆的强势,两个强势的女人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就不得而知了。但这一切的缘起,往往从这个儿子的原生家庭中便不难看出。所有的母亲都希望儿子找到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那么,当儿子还小的时候,她就应该为儿子树立一个温柔贤惠的母亲,为儿子塑造一个将来妻子的形像。



有些父亲在管教儿子的时候特别严厉,甚至以打骂和羞辱为教育模式,这一切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儿子成才,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然而他们往往得不到自己需要的结果,一来儿子不理解,也不应该理解,因为打骂本身就是暴力,就是罪行。如果儿子理解并认同了罪行,他也不会是个文明人。二来,如果儿子理解了,而且认同了这种打骂,那么,他就会把亲近和羞辱联系在一起,带入将来的工作关系。比如说,他进入一个团队,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大家庭,于是自然要与同事和领导产生亲近关系,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羞辱,也就是说,有了家庭就得有打骂和羞辱,二者并存,缺一不可。

这就不是父亲当年希望的成功,父亲的初衷与效果相悖,原因就在于:父亲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

有些成功人士也经受过父亲的责打,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类似的叛逆经历——不是在心理上战胜了父亲,就是父亲以不同形式服了软,顺从了儿子,还有极少一部分父亲向儿子做出了道歉……

但如果父亲坚持自己的暴力是正确的,那么儿子若想塑造一个和睦的团队(人际)关系,就需要通过其它手段加以实现,有些人甚至要经过几十年来处理这些负面能量。但严格说来,愤怒的能量其实很容易化解,从哪产生,就从哪消失。佛教上说: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如果做父母能够承认自己的过错,孩子当下便可以获得释放,并将本来就爱戴父母的一颗心全然地呈现出来,他会更爱家庭,更爱父母,也会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力量,为成家立业的成功创造条件。



我们都知道,唐朝之所以兴盛,很大程度上缘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礼贤下士,以及面对错误时的勇于承担。如果把成家立业比喻为一个王朝,那么国王就是父亲,大臣就是儿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么王朝(家业)的兴旺,不也在于此吗?李世民可以为自己的失误当面向大臣道歉,颁布“罪己诏”,又有哪一个大臣想夺权、犯上的?他们反而更加敬重自己的皇帝,更热爱自己的国家,更加敬业和孝忠。

连一个皇帝都可以向下属低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必拘于面子呢?所谓“明君出贤臣”,那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家庭:父亲如果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并接纳不同意见,那么儿子的事业也就不难兴盛了。











1







献花(0)
+1
(本文系磨坑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