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万州记忆:露天电影

 昵称12973359 2013-06-29

  说起露天电影,估计现在的年轻人很是不屑,坐在那豪华影城的包厢是何等惬意。可在那个精神物资都十分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却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在学校宽敞的操场上,在乡下的晒谷场上,在工厂的篮球场上,一块块白色的幕布悬挂在竹竿上。星星闪烁,夏虫低鸣,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故事就在幕布下展开了,那场景想起来至今是那么温馨而浪漫。

  小时候一听说哪儿有露天电影,这心儿就飞向了那里。文革中,老万州放露天电影最多的是那些因三线建设而内迁的兵工厂。它们地处万州周边的大山深处,离城区数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只要一听说有露天电影放映,我和我的一些小伙伴们就会怀着焦急的心情赶往放电影的那个工厂的必经之路,见到通向那个方向的汽车过来,就飞也似爬上车去。那时候全凭一身过硬的爬车技术,去过高升的武江厂,高粱的清平厂,熊家的衡山厂,落凼的永平厂。去得最多是沱口的江陵厂,它离城最近,我可以说是逢演必看。经常因为看露天电影而半夜才回到家里。那个年代,为了看一场免费的露天电影,真花了不少的功夫。

  急匆匆赶到放映场地,场子里已经搭建好了黑白幕布台。人们三三两两扛着长长短短的板凳,有的还打着火把,电筒从四面八方聚集这里。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爬到树上,有的站在房顶上。我们就地寻来几块石砖固定一下自己的座位,然后瞪大眼睛盯着屏幕,等待着电影的放映。有时候看见电影迟迟未放,调皮的我们就借着放映机的灯光挥舞着自己的小手,做些麻雀,老鹰等形形色色的怪状在幕布上显示,很像现在的手影戏。直到电影放映起来,人们才安定下来。那时候的电影一般都是些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之类战争,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竟然百看不厌。许多台词几乎都能背诵下来,在那个精神和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你想看别的电影,哪儿有哟?而后的几年,朝鲜的电影《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南斯拉夫的电影《桥》,《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日本的电影《追捕》等大片,让人更是兴奋了一段时间。散场归来,人们还陶醉在电影的情节里。

  有些时候电影放映不到一半,倾盆大雨“哗啦啦”的下了起来,人们像惊恐的小鸟四处躲藏;放映员更是惊慌地用雨布护着放映机,一任雨点打在自己身上。刹那间,热闹非凡的放映场地空无一人,把人们激动的

  心浇个透心凉。

  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今电视机里大量转播着电影和电视,城市里还建起了豪华的电影院,露天电影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离我们愈来愈远了。但当年这些残存的记忆依旧如天上那轮满月,久久悬挂在我的心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