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江西九江真如寺

 笑熬浆糊糊 2013-06-30
 
真如寺位于永修县云居山。经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和105、316国道到达。距九江市区90公里。是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佛教禅宗文化、唐宋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806-810),初名“云居禅院”。唐禧宗中和三年(883),世称“南宗伟人”的道膺禅师主持禅院,朝廷赐额“龙昌禅院”,该寺从此闻名天下。从宋代开始,寺僧奉行“农禅并重”,以求自给。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亲书“真如禅寺”匾额,诏赐契怀禅师,始得今名。千百年来,真如禅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仅大修就达17次之多,鼎盛时期曾有殿堂僧舍48幢,僧众1500余人。1939年,该寺被日军烧毁。1953年7月,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和尚应邀主持重建,至1957年基本修复;当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首批省保文物单位。“文革”中再次遭受严重损毁。1982年以来,寺院得以全面修复并有所增扩,1983年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7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
 真如寺总面积3900多亩,其中山林3690余亩,水田旱地等160余亩。寺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宝殿、韦驮殿、伽兰殿、大雄宝殿、虚怀楼、云海楼、钟鼓楼、藏经楼、报恩堂、云水堂、禅堂、斋堂等,整体呈唐代建筑风格。寺院外有安乐殿、虚云塔院及纪念堂;院后是一处布局精巧、幽雅别致的寺庙园林。全寺200余名僧人继承“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打座参禅,躬耕田亩,“以庙养庙”,禅风淳然,深得海内外信徒香客钦慕,每年上山进寺朝拜者达二三十万人次。继虚云之后,1985年9月升座住持的一诚法师,于2002年9月荣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该寺因此而享有“一寺两会长”的美誉。寺院内外还有千年银杏、千年桂花树、唐代大铜佛、洪觉道场、江南第一大玉佛、康熙千僧锅、赵州关、明月湖、慧泉、佛印桥、谈心石等景物景观。真如寺塔林于2007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