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欣赏】常种的葫芦科蔬菜

 王生不易 2013-06-30

在蔬菜种植爱好者中,恐怕沒有种过葫芦科蔬菜的人极少。因为葫芦科蔬菜中的若干品种是夏秋季蔬菜市场上的大路货(大棚里反季节种出来的这里不讨论),如黄瓜、丝瓜、苦瓜、冬瓜、南瓜(中国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笋瓜(印度南瓜)、佛手瓜、瓠瓜,以及近几年来以“无须打药的安全蔬菜”而正在兴起的蛇瓜等等。

这些葫芦科蔬菜有一些共同特点:A.它们都是以攀缘性的藤蔓向上、或向四面八方生长去争取光照;在主蔓或侧蔓上开花、结果,而且同株上都是雌花少、雄花多,需要异花授粉才能结果。B.它们中除个别品种(如佛手瓜)外,基本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都靠种籽繁育秧苗。C.它们都喜温耐热,怕冷畏寒。所以露地种植时只有在夏季生长旺盛,而随着秋季降温而渐渐走向生命尽头。D.传统习惯上,我们都食用它们的果肉部分,有些品种则可以食雄花。

但是,这些葫芦科蔬菜在种植上却对环境条件要求各不相同,很少有完全一致的种植方法。下面,就简略谈一下自己对曾经种过的几个品种的体会。

 

一、黄瓜

 

关于黄瓜,去年已经专文谈过,有兴趣者请翻阅2011.7.29的《屋顶种黄瓜:问题与对策 【ABC之22】》。

 

二、丝瓜

 

二分园每年都要种丝瓜。从前在山区工地,最早是在一个废旧大竹筐里装土埋粪种丝瓜,用来夏天给宿舍窗户遮挡西晒的阳光,结下的丝瓜任人采摘。以后开荒种菜自己吃,丝瓜也是每年必种之物。

丝瓜栽培起源于印度,是典型的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大约在宋代以后传入中国。现在国内商品种植的新品种众多,果实外表有带几条纵向棱的、有光滑无棱的,有细长的也有粗短的,反正都要刮去表皮来食用。这几年川西地区流行的那种表面起皱皮的粗棒形肉丝瓜,据说就是从泰国引进的品种之一。

种丝瓜有什么好处?大概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长寿:丝瓜生长期长,结果期也长,收获期可达三个月以上(一直吃到初秋),不象四季豆(菜豆)同样要搭架,但收获期只有一个多月,收几批就“歇菜点二茬”了。

2、多用途:不但嫩瓜可食,它的雄花蕾束也是营养丰富的美味。老瓜不能吃了,但瓜络(丝瓜布)还是最好的天然洗涤用品。它的叶大、叶多且无刺、无毛,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水肥条件良好时伸出个七、八米长去不成问题,覆盖面大,夏季还可以用来遮荫。据中医说,丝瓜从叶到根,都可以入药。

3、营养价值高:嫩瓜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粘液、皂甙、木糖胶等,瓜肉细腻柔软,炒、煮、拌均可。至于丝瓜的汁液用来擦脸,可以抗皱消炎、美容嫩肤、预防和消除痤疮及黑色素沉着的特殊作用,那就是爱美女士们的关注点了。

4、“可争取安全性”较高:同样的种植环境条件下,丝瓜病虫害较少。屋顶种几棵丝瓜,只要通风光照条件良好,做好防止蚂蚁(它附带放牧蚜虫)祸害雌花的工作,肥水管理到位,基本上可以不用打农药、或极少打药,算是葫芦科蔬菜中“可争取安全性”仅次于蛇瓜的最省事、收获期最长的“绿色安全品种”之一了。(以前在山里开荒年年种,从不打药,只換地方轮作。)

那么,种丝瓜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根据本人体会,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丝瓜喜欢高温、高湿、短日照。种籽发芽的适宜温度在25℃以上,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在25~30℃。丝瓜是我种过的葫芦科蔬菜中最耐潮湿的品种。屋顶种植中只要种植槽或容器排水良好,排水口不会堵塞形成涝灾,那么你浇多少水都坏不了事,土壤含水率偏高也不怕(可耐短时浸涝)。丝瓜叶多、叶大,夏季蒸发量大,一旦土干缺水,反而长不好,结出的瓜纤维多、皮厚、品质差,俗称“干僵瓜”。

二、要使丝瓜长得好结得多,最好是种进土广土多土深的种植槽里,或至少容器装土不下一百斤。因为丝瓜根系强大,土越广越多其吸收面就越大,获取的养料就越多,越能进入良性循坏。要是你的盆太小土太少,刚不宜栽种丝瓜,种了也白费劲,看几片绿叶而已。太板太粘重的土里,丝瓜也长不好。

三、“土瘦不种丝瓜”。丝瓜一生耗肥多,土中基肥一定要施足混匀,而且要以腐熟农家肥为主,三元复合肥只能为辅。进入收获期后要多次追肥,从第二朵雌花开放就开始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种植槽和大型容器里可以收摘一次戓两次追肥一次。不是很大的容器里种植因土体有限,经常需要透浇导致肥料流失率高,土壤含水率变化又大,最好是“薄肥勤施混水浇”,三、四天就掺入点稀肥,以随时滿足开花结果需要。追肥不能只追尿素,必须氮、磷、钾兼备,否则就“疯长叶蔓少坐果、只图遮荫不吃瓜”了。

 

三、苦瓜

 

苦瓜与丝瓜是同科不同属(苦瓜属)的栽培种,也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地在亚洲热带地区,从前我国只有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种植,也只有南方人食用。隨着它的特殊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尤其是一大批“不太苦”的新型栽培品种的出现与推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向北蔓延,现在种植者越来越多,遍及全国南北东西。

据医学界称:苦瓜里除含有多种氨基酸外,还含有“贵如黄金的减肥特效成分”━━ 即含有苦瓜甙、类蛋白活性物质(即α—苦瓜素,β-苦瓜素、MAP30)、类胰岛素活性物质(即多肽-P)。中医则认为苦瓜全草皆可入药。苦瓜本身味苦性寒,有清暑去热、明目解毒、缓解疲劳、开胃进食、益气壮阳等功效,可用于防治中暑发热、热病烦渴、肝热目赤、肠炎痢疾、食欲不振、痈肿丹毒、恶疮等症。养生学界也在宣传:夏季吃苦瓜颇有裨益,具有降血糖和抗癌功能,适宜糖尿病患者和癌症患者食用。

这些医卫各界的溢美之词是否真的如此,咱也用不着去穷究个所以,反正几十年来种过不少也吃过不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夏令时菜,且营养物质含量不低,平均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糖类3.2克、纤维素1.1克、胡萝卜素0.08毫克、维B1 0.07毫克、维B2 0.04毫克、维C 84毫克,是瓜类蔬菜中含维生素C最高的一种,在常种蔬菜中仅次于新鲜辣椒。

二十多年前川西地区种的大都是传统老品种长条型大白苦瓜,比现在的新品种更苦一些(“贵如黄金的特效成分”多些??)。绿色外皮的、瓜肉更厚且苦味淡一些的粗短型良种苦瓜还是近十多年来兴起。因其苦味淡而能接受者更多,加上产量更高,目前大有取代老品种的趋势,种老品种白苦瓜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苦瓜可炒、可煸、可煮、可焖、可腌、可泡,素吃或与肉、蛋、鱼、鸡等混炒、混配烹调都行,而且不会把本身的苦味传给其它菜肴,是有名的“君子菜”。 五一期间几家人约上出去玩,在一个路边“苍蝇馆子”里居然还吃到了“苦瓜回锅肉”━━ 据厨师兼老板横扯戏说:“折耳根都可以拿来炒回锅肉,苦瓜又有啥子不可以?我这是对川菜的创造性发展!”一番搞笑之后,“鸡司令”还是实话实说:这个“创造性发展”还真的另有一番风味。

苦瓜种植中又有哪些需要留心的地方?我的体会如下:

一、种苦瓜比较麻烦的是育苗。它的种籽外皮坚厚,发芽的适宜温度与蛇瓜一样都在30℃以上,比直播的丝瓜种籽更难发芽。就温度条件而言,它与蛇瓜是瓜类种籽中要求最高的(蛇瓜种籽因外皮比它更坚厚,所以发芽成苗率比苦瓜更低)。专业育苗者都是保护地人工升温催芽育苗来卖,所以清明前后成都菜苗市场上瓜类苗中它的苗最贵(目前成都还沒有看到有育蛇瓜苗卖的。如果哪天有了,苦瓜苗就会退居瓜类苗价亚军了)。鉴于苦瓜育苗的麻烦,能买到苗的最好直接买苗栽,反正需要量不多,图个省事。

二、苦瓜苗期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25℃,低于15℃则生长缓慢甚至“僵而不长”,最怕“倒春寒”。 不少人为了早种早收买头批苗的,种下去还没有缓过苗来就遭遇“倒春寒”死苗,只好重栽二次。因此栽种苦瓜的地方若“倒春寒”现象严重,不妨晚栽十天半月,“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苦瓜在苗期生长形态比较柔弱,幼蔓要随着逐渐长高长大才能逐渐茁壮,这个特征与蛇瓜类似,不像南瓜、冬瓜、黄瓜等,一起蔓就“浑身刺毛、气势汹汹,身强体壮、假大中空”。 所以绑縛牵引苦瓜蔓上架是一个細心活。一旦上到架顶开始“四方游走”,就不用多操心了。

四、苦瓜发侧蔓比丝瓜更“积极”,往往主蔓还不高子蔓就大量发出。虽然主蔓、侧蔓(包括子蔓、孙蔓、重孙蔓)都能开花结果,但主蔓上架顶展开之前,最好把一米以下的萌生子蔓去掉,以集中养分让主蔓和上部子蔓尽快“冲顶”,早日转向“架顶结瓜”的方便管理状态。对多余的子蔓应该及时除去,架面不很宽广的,留主蔓和少数几条子蔓结果就够了,不是架面特别宽大又土多土厂肥水无忧的,一般都不留孙蔓、更不留重孙蔓。当然,你如果是为了欣尝“浓浓绿荫枝蔓堆,偶见苦瓜在点缀”的风景,那你完全可以随便留。

五、苦瓜需肥量虽然不如丝瓜的需肥量大,但也要施基肥。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追肥也要跟上,一般在十天至半个月左右追一次,全程共追五、六次。肥料种类及容器追肥特点,可参照丝瓜,酌情减量或两次追肥之间的时段延长几天。

六、苦瓜喜光,光照充足则坐果率高、果实发育速度快;光照不足容易引起落花落果,因此不宜种在太背阴的方位。苦瓜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但要求土壤通透性好,土也不能太干,旺盛生长期要及时浇水,因为它喜湿润而不耐涝,这方面不如丝瓜“贱”。

 

 

附图

 

去年种的华南型黄瓜品种“二早子”(2011年6月21日)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今年的第一个“二早子”根瓜。(今晚就吃它)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华北型黄瓜“博娜黄瓜”的根瓜,三天前(22日)就摘来吃了。位置太低,半躺土面,形状难看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上边吊挂生长的形状比较标准,明天吃。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南亚型大黄瓜是主蔓无根瓜、侧蔓先结瓜,看它能长多大。(背后是“博娜黄瓜”)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去年浴盆里种的粗短型肉丝瓜。(2011年7月5日)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另一略有不同的品种,都是买的苗。(2011年6月17日)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今年自己育苗,遇到老天折腾。现在藤蔓刚上顶,一朵花都沒开。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去年种的苦瓜,是改良过的白苦瓜。(2011年6月21日)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只要摘嫩一点的吃,那苦味就淡得可以略而不计。(2011年6月19日)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今年也是自己育苗,藤蔓也刚上顶。苦瓜嘛,那是“撒喇子过云南━━还在喇(哪)里喇(哪)?”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上)  【ABC之62】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四、南瓜(中国南瓜)

 

南瓜各地叫法不一,叫“番瓜”、“倭瓜”、“北瓜”、“金瓜”、“饭瓜”、“窝瓜”的都有。在葫芦科蔬菜中,它算是相对比较耐旱、比较“贱”的,对各种土壤的适应性也最强。一说种南瓜,谁都不陌生。田边地头随便种两棵,多少都会有些收获,区别不过是收获多与少、结出的南瓜是大或小。

南瓜原产于何处?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原产于亚洲南部,另一说是原产于南美墨西哥、危地马拉一带。但不管它原产何处,反正远在哥伦布之前就已经引种于中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之言,就可以作证。而且由于广泛、大量的栽种食用,以后竟因此获得“中国南瓜”之称号。

南瓜的果肉和种子均可食用,花和嫩蔓尖也可以食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年代,很多穷苦农村社员家庭分粮不多,全靠在那点可怜的自留地里种点瓜菜帮补混饱肚子,形成“瓜菜一半粮”的局面。那时房前屋后篱栅旁种“窝子南瓜”必不可少,因为入秋可以在篱栅和屋顶上去摘一堆老南瓜下来慢慢配搭吃,既当菜来又代粮。八十年代以后“包产到户”,粮食多一些可以吃饱了,种的南瓜就主要作为“喂年猪”的饲料之一,人就吃得少了。目前丘陵地区成片大量种植的南瓜,基本是运销到城市。因为现在的“城里人”对南瓜十分看重,不少相关人士把其保健作用吹得云天雾地(糕点作坊与歺馆里的“南瓜饼”大受欢迎),其介绍中既有干货但也有过头的水分,这一点就不去介绍它,有兴趣的自己去查。在此只指出一个基本特征:嫩南瓜的维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高,而老南瓜的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与淀粉含量则比嫩南瓜高。(老南瓜的各种糖类及淀粉含量,是葫芦科蔬菜中的无争议冠军。)

那么在屋顶上种南瓜又有什么特点呢?几年来的体会如下:

1、从前在山里开荒种南瓜是最省心的,播种前深翻土,最有效的是土里掺混一桶猪粪作基肥,追肥也不上,架也不搭,浇水次数也比其它菜少,满地乱爬照样结南瓜。只要精心管理一下,那就不得了,根本吃不完。九年前一上屋顶,情况就变了,南瓜的耐旱性能怎么大大打了折扣?一追究,原来是“土少土薄惹的祸”。南瓜的根系发达,在地面上栽,它的根可以往较深层的土里去吸水吸肥(即所谓“扯地气”),因此表现出比较耐旱。屋顶容器里栽种,土的总量就那么多,透浇一次的田间持水总量也就很有限,南瓜叶片大且多、蒸腾作用强,所以维持时间也就有限,“发达根群深处吸水”的耐旱性能发挥不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该浇水时就得浇,只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一样能正常生长。以取食为目的种南瓜,则有条件的最好在种植槽里栽,土多土宽,有利于生长。不能进种植槽的,至少你的容器应选大的,多装些土,且土厚不宜低于20厘米。尤其是栽大型晚熟品种的,土少了就很难结出大瓜来。

2、不管是什么样的南瓜品种,圆南瓜、长南瓜、大型种、小型种、食用种、观赏种,都是当年用种籽播种。南瓜苗是川西地区每年露地直播出土最早的瓜类苗之一,土温只要稳定超过12℃就可以播种,而且出土的幼苗不怕倒春寒。因为它发芽的温度条件要求比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同科不同属的“兄弟姐妺们”要低几度,幼苗耐受低温的能力也强一些,植株在18~32℃范围内都能良好生长。现在保护地提前育南瓜苗卖的也很多,清明前买苗种可以比自己露地直播种植早一个月左右进入收获期。

3、基肥最好是施堆肥、杂肥等腐熟农家肥,有条件的可以多混入些猪粪(因为种南瓜不能氮肥太多,否则易前期徒长枝蔓,推迟或减少结瓜)。若使用肥效低的纤维质多的杂肥,也可以补充一些三元复合肥,与土混匀。05年开春后配土时我曾试验过,在约一百三十斤疏松配合土(菜园土一半,锯末、蛭石各占四分之一)中均匀混入未发酵的干油枯粉两斤、过磷酸鈣半斤,装在一个大桶改的盆里(土净厚25厘米左右)湿沤了一个多月,然后种了两棵磨盘南瓜。开花以后、坐果与膨大期共只追了三次草木灰(每次半斤左右),精心管理下南瓜也结了十多个,采嫩瓜多收老瓜少,合计也超过三十斤。

4、屋顶容器里栽种长蔓型南瓜最好根据需要整枝,以控制养分消耗减少浪费。以收老南瓜为目标的宜单蔓整枝、只留主蔓,打掉侧蔓(土体大的或最多再保留一条侧蔓结瓜);以收嫩瓜吃为目标的,宜多蔓整枝,6~8叶就摘主蔓心,培养出3~4条侧蔓来结瓜。因为嫩瓜收摘时个头小,需要增加瓜的数量,就需要多几条蔓来结瓜。(至于那些“无蔓小型南瓜”的品种,则无须整枝。)

5、屋顶容器里栽种南瓜最怕“疯秧”,不仅徒长枝蔓、推迟开花结瓜,尤其让人苦恼的是有限的基肥都消耗在茂密的枝蔓上,结瓜坐果后反倒全靠追肥来维持。造成的原因,一是基肥中氮肥比例太多、磷钾肥太少,二是起蔓以后坐果之前浇水太多土太湿,造成营养生长旺盛圧抑了生殖生长,失去了平衡。因此施基肥不能有太多的速效氮肥,一定要兼顾磷鉀肥,枝蔓伸长还未开花前适当控水。开花坐果后再逐渐增加水肥供应,平衡施肥,嫩瓜迅速膨大期不能缺水受旱并增施磷钾肥,才能促使幼瓜正常膨大。老瓜收摘前半个月又开始控水并停止追肥,以减少老瓜中的水分、增加糖分和口感风味。

6、南瓜的雌花数量不多,又是雌、雄单性大型花,最好以人工辅助授粉来确保坐果。早上8~10点最好,采下当天早上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棒状花药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轻轻抺几下,见有花粉留在柱头上就行了。为确保雌花雄花都发育良好,可以在发现有雌花幼蕾出现后,对全株透喷通用营养液(千分之二磷酸二氢鉀加千分之一硼砂),这样保險系数更大些。间隔十天后再喷一次,一般就够了。

7、种搭架南瓜要及时引蔓上架并合理分段绑缚定位,以免大风折蔓。开花后及时追肥培土,以保证养料供应。种爬地南瓜最好能以土圧蔓两、三次。因为南瓜每节都可以萌生不定根,圧蔓可以促生不定根增强植株吸收水肥能力、促进新蔓萌发和抗风。从8叶左右开始圧,每隔5、6叶再圧,有瓜的节避开不圧。

8、屋顶栽种南瓜的大敌是蚂蚁,一群蚂蚁可以把刚开放的雄花花药上的花粉很快搬光、且吓阻其它飞行虫媒不能及时去釆花传粉,让雌花无粉可授。如何防治蚂蚁危害,那就只有看各人的高招了。(反过来,也就更加说明了人工辅助授粉的必要性。)

 

五、冬瓜

 

冬瓜是近几年来风靡城市的“减肥健美食品”。因为它是葫芦科蔬菜中的“水胖子”,瓜肉的含水率很高且不含脂肪、热值很低却又有若干保健疗效,如中医所言的“化痰生津、除烦止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等,故历来颇受南方市民欢迎,是南方盛夏的一种清热解暑的大众蔬菜。冬瓜吃法多样,水煮清蒸、焖炖烧炒随你整,进得小民厨房,上得宴席厅堂,各方青睐,老少咸宜。加上产量高、耐贮藏,现在由南方产区大量运銷全国各地,已成为北方调节夏秋蔬菜淡季的重要品种之一。

明明是盛夏至初秋收获的东西,为何要称“冬”瓜?这个得去问老袓宗,因为两千年前的汉魏时期冬瓜就在华夏大地上到处种植了。古书上记载的是“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 。看来竟是“白粉惹的祸”。常种葫芦科蔬菜中,唯有它可算“地道华裔”,不是“舶来品”━━ 云南西双版纳至今还有如小碗般大小的苦味药用野冬瓜生存就是证据。所以,学界基本公认冬瓜是“热带,亚热带多源性产物”,我国云南、东南亚各国、印度、南澳大利亚等,都算是它的原产地。既是如此,中国大陆上冬瓜的优势当然就在南方,几十年来,不论优良品种的数量还是商品种植面积与产量,均以广东为老大。

冬瓜因品种不同导致个头差异很大。小的可以只有两、三斤,最大的能长到50斤以上。当年在山里种过一位同事从广东老家探亲带回来的大型冬瓜品种,一棵只留一个,最大的那个长到了三十多斤。结果吃它时不得不动员七、八家邻居一起来“瓜分胜利果实”,搞得吃饭时家家户户菜碗里“清一色”。这个事提醒了自己:自种自食应选择小型种才方便,以后就再也不种大型冬瓜了。尤其是上了屋顶,条件发生变化,更不宜种大型瓜品种,几年来种的都是川西传统老品种“米冬瓜”,成熟后一个只有六、七斤或七、八斤,一次吃不完可以在断面贴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冷藏保鲜,三、五天不会坏,一段一段切着吃。

种冬瓜最困难的一关是育苗。冬瓜籽发芽需要的适宜温度与苦瓜接近,是25~30℃。加上冬瓜籽皮厚兼有角质层,发芽难度大。一般都要热水浸种以后再播,出苗率才高些。家庭提前保温自育,可以准备好55~60℃的热水,将瓜籽投进去搅拌一下,然后浸上15分钟,捞出来直接播种入土,在25~30℃的小环境下让它出苗。出苗后将小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待其生长,真叶发出两片后开始炼苗促根“走进社会”,最后定植。这个育苗过程比较麻烦。但若等清眀以后气温上来再露地直播,又会使收获期后延一个月。因此在能买到苗的地方,最好去买几棵苗来种,省事省心。

其它方面,如施基肥、搭架整枝绑缚、前期控水控疯长、地爬压蔓、人工辅助授粉、追肥时机掌握等具体管理,与南瓜差不多,可以参考前面种南瓜的体会。喜欢吃嫩瓜的,只要一见白粉初起就可摘;准备贮藏一段时间的冬瓜,一定要待到瓜皮上茸毛基本消失、瓜面蜡质白粉增厚的九成熟时期采摘,留柄一寸左右,摘时不能损伤表面。

 

前年种的“癞子南瓜”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中)  【ABC之67】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去年种的“米冬瓜”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中)  【ABC之67】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六、佛手瓜

 

佛手瓜在全国各地叫法不同,如菜肴梨、合掌瓜、安南瓜、万年瓜、拳头瓜等等。佛手瓜之得名,大概与其形状似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的“阿弥陀佛”之意吧?但在四川各地,大多数地方却称它“佛耳瓜”,这个就搞不懂为啥了。

据多数资料介绍,佛手瓜原产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19世纪初才传入我国。看来在国人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中,它的“资历”是很短的。但是,它却是常种葫芦科蔬菜中唯一可以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多年生的攀援性宿根草本植物(北方温带地区,冬天地温太低过不了冬,就成为一年生的了。这与辣椒在热带地区可以成为多年生植物一样,都取决于地区年光热资源总量与季节分配)。

佛手瓜有白色皮和绿色皮两个品种,都是管理简便产量高、可以不打农药就过关、而且营养丰富又耐贮藏的“贱货”。其中绿皮品种不但结的瓜可吃,它还能在地下形成肥大的块根(有人称为“佛耳苕”),也可以吃。从前在山里种它,说起吃它的块根比吃它结的瓜更感兴趣,因为用它的块根烧肉是一道好菜,不比洋芋或脚板苕(薯蓣科的扁状山药)差,味道也接近洋芋。不过要在栽种的第二年下面才开始长块根,尤其在昼夜温差大的山区有利于营养积累,种植年限越长下面的块根就越肥大。佛手瓜很容易丰收。所以,在南方和西南的丘陵山区,栽培佛手瓜较为普遍。而家庭种植佛手瓜的,基本上都是利用房前屋后、山坡渠旁、猪牛栏舍旁等空闲地栽种,靠定丰产稳产,一摘就是一两筐。

 

棚架上的佛手瓜蔓上留种的尾瓜。(2011.11.25摄于雅安周公山农家)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周公河左岸公路边农家大娘摆着卖的佛手瓜,一元两斤。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几经倒手,运进城到了农贸市场摊位上,就是两元一斤了。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2004年屋顶葡萄荫棚还没影,那年就种了一棵佛手瓜来为下园遮荫。到了秋天一摘就是二三十个(磕头作揖往外送,有人还不领情━━ 因为佛手瓜虽然营养丰富,口感却是差了一点)。到了笫二年入冬时想挖些块根再来一次“旧味重温”,却发现块根长得既少且小,原来是因为成都夏秋的昼夜温差太小,不利于营养积累形成块根。所以在2006年葡萄荫棚基本形成后,就将其淘汰了,以免年年都吃不完还要陪着笑脸去到处送,活象是在找人家借钱买米。

屋顶面积较大、又不想多和农药打交道、对种佛手瓜又有兴趣的,可以种一棵来过上一把瘾。

佛手瓜的独有栽植特点:

1、初种佛手瓜,一般只能用种瓜繁殖。它一个瓜内只有一粒纺锤形的扁平种子,种皮是肉质膜状,没有角质层,不能控制种子内部保持一定水分,所以当种子离开果实后,很容易失水干瘪而丧失生活力。故种子不能晒干贮存,一般都是以整个种瓜为繁殖单元,冬贮种瓜开春种。(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其实只有佛手瓜“名副其实”━━其它葫芦科的蔬菜、水果,哪个不是“种瓜籽得瓜”?!)佛手瓜还有一大特点:种子没有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种子在瓜中就会很快萌发。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藤蔓上挂着的老瓜顶端萌发出了新苗来的现象一点都不稀奇。这个现象被称为“胎萌”,也是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中独一无二的。

要种佛手瓜,可以在晚秋选购大个老熟的商品瓜,用花盆或其它容器沙埋保持不脱水干枯,放在低温处不用浇水,用较低的环境温度来控制不让它生长。开春将种瓜取出平放在装土的花盆里,上面覆土一寸厚,浇水保湿,放在环境温度约20度左右的地方催芽。芽和根都是从瓜的顶部生出,芽向上破土而出,多条根向下生长。苗高2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到种植槽里去了。(目前开春后卖菜苗的地方偶尔也有卖佛手瓜苗的,出了芽苗也长了不少根,能买一棵来直接种就最省事。)

2、佛手瓜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很强。它无主根而有若干条最终会半木质化的长而粗的侧根,侧根上又分生出不规则的副侧根。在一般条件下,一年生的侧根可以长到两米或更长。气候条件适合的地方,头年初冬只要收拢部分未干枯的老蔓盘在一起覆盖过冬,第二年开春又把老蔓绑上架,老蔓上就会又发新芽形成新蔓。随着第二年进入开花结果,只要是不太炎热的地区,土中就开始形成块根。过完冬的块根上部在春天就会有芽萌发出来形成新蔓,所以第二年的冬天就可以不用收老蔓覆盖过冬了,第三年春天起直接利用块根上的芽发育成新株,你愿留几条主蔓都可以。凡是多年生的佛手瓜,在开春发芽之前都可以从一侧挖取部分块根来食用。也可以分取有芽的部分块根培植成独立新株(这个最省事,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由此可见,佛手瓜最适合种在土广土多土厚些的种植槽内,最好不用盆栽,盆栽只能种一年生的。

3、佛手瓜主蔓可长达10m以上,其分生力极强,攀援性也强,子蔓、孙蔓、重孙蔓层出不穷。(其遮荫力不亚于丝瓜。加上抗病虫害能力强,可以一生不用打任何农药,故也是夏季屋顶遮荫的选项之一,其日常管理难度远比种葡萄省事十倍。唯一费点事的,就是不管你种一年生的还是多年生的,每年都要定向牵引若干条主蔓或子蔓到棚架上去,不象葡萄可以在架上原地发芽长叶成荫。)它与其它葫芦科蔬菜一样,也是同株雌雄异花。雄花是丛状的总状花序,多生于子蔓上;而雌花是单生,多生于孙蔓上。故雄花开放早于雌花,加之雄花数量众多,几朵到十几二十朵一丛陆续开放,一般不需人工授粉,虫媒授粉已足够。一棵佛手瓜一年摘它两三百个轻而易举,只要你的肥水能跟上就行。

4、要种佛手瓜,整地时一定要在土中施足基肥,而且土厚不宜低于30厘米。以定植穴为中心,一平方米土面施腐熟农家肥30公斤以上,有条件的再加两公斤草木灰,没草木灰的可加200克氯化钾或硫酸钾,并与中、下土层充分混合均匀,之后上覆一层普通园土或配合土,植入瓜苗。剩下的,就是土干浇水了。夏末初秋进入盛产期时可以适当追几次肥,补充土壤中已被大量吸收的养分。据04、05年二分园实地观察,佛手瓜的叶片蒸腾强度低于黄瓜和丝瓜,高于葡萄,与南瓜、冬瓜接近。烈日暴晒的日子,早、晚一定要向土中补足水分。

 

七、蛇瓜

 

蛇瓜与佛手瓜不同,是一年植物。葫芦科蔬菜果实中,它算是“豆芽型身材”,可以长到1.7米以上。

去年首次“尝新”,种了一棵蛇瓜,也陆续同步作过一些介绍,这里就不集中介绍了。也许是烹调还不得法,个人感觉蛇瓜远不如黄瓜、丝瓜、南瓜、冬瓜受欢迎。只有嫩蛇瓜好吃一点,老一点就纤維增多非削皮不可,肉薄且味道平平。

但蛇瓜的最突出优点,就是它稳居葫芦科蔬菜中抗病虫害最强的品种前列。一生不用打任何农药,照样正常生长结瓜。去年与丝瓜混种在一起,蚂蚁和蚜虫都不沾它,其它虫病也不染它。而且蛇瓜产量奇高,一棵要顶好几棵丝瓜,一长起来根本吃不嬴,只能大量送人。大概这就是它作为“绿色环保蔬菜”目前开始被推介的原因吧?

就目前种植的普遍性而言,它还算不上“常种葫芦科蔬菜”。不过从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角度来看,这匹“怪马”也许会逐渐被人们重视,最终加入“常种葫芦科蔬菜”的队伍。毕竟不用打任何农药就能高产稳产的蔬菜,不大好找啊!

 

去年种的蛇瓜。(2011.7.18)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测量架上的瓜长。(2011.7.28)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吃蛇瓜。(2011.7.28)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大量“援外”。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蛇瓜的雄花也是丛状的总状花序,陆续开花;雌花是单生,不需人工授粉,虫媒授粉已足够。这一点,蛇瓜与佛手瓜相同。不过,主蔓与支蔓上都有雄花、雌花,都结瓜。

常种的葫芦科蔬菜(下)  【ABC之70】 - 二分园主 - 二分园主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