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背天葵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mihu16 2013-07-01

紫背天葵,又名血皮菜、观音苋、红背菜、两色三七草、玉枇杷、叶下红等。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

    1、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

在我国南方地区常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良药。

    2、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肉质,株高3060厘米(野生种高的可达90厘米),分枝性强。直根系,较发达,侧根多,再生能力较强。茎直立,近圆形,基部稍带木质,绿色,略带浅紫色,嫩茎紫红色,被绒毛。叶互生,在呈5叶序排列,宽披针形(野生种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尖,叶柄短或无柄,叶缘浅锯齿状,叶面浓绿色,略带紫色,叶背紫红色,表面蜡质有光泽。幼叶两面均被柔毛,叶肉较肥厚,叶脉明显,在叶背突起。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在花梗上呈伞状排列,两性花,黄色或红色。瘦果,短圆柱形种子,但很少结实。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性喜温暖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025℃,耐热能力强,也较耐低温,在35℃的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能忍耐35℃的低温,5℃以上不会受冻,但遇到霜冻时要发生冻害,严重时植株死亡。紫背天葵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比较耐阴,但光照条件好时生长健壮。紫背天葵喜湿润的生长环境,但较耐旱。紫背天葵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严格,耐瘠薄,但在生产上宜选沙质壤土或沙土较好。

    4、野生紫背天葵的采集

野生类型一般在春季至夏初的36月采摘嫩梢和幼叶,用开水烫过,挤干水后,可有多种食法,质地柔嫩,别有风味。

     5、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紫背天葵有三种繁殖方式: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虽能开花,但很少结实,且茎节部易生不定根,插条极容易成活,适宜扦插繁殖,这也是生产上常常采用的繁殖方式。在无霜冻的地方,周年均可进行扦插,但在春秋两季插条生根快,生长迅速。所以一般在23月和910月进行。扦插繁殖时选择具有一定成熟的生长健壮的枝条,不能选过嫩或过老的枝条作扦穗,插条长10厘米左右,带35张叶,摘去基部的12片叶,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610厘米,斜插于苗床,如土深度以56厘米为宜(插条长度的1/22/3)。然后,浇透底水,保持床土湿润。春季扦插繁殖应加盖小拱棚,保温保湿,早秋高温干旱、多暴雨的季节,可覆盖遮阳网膜,保湿降温,并防止暴雨冲刷。2025℃的条件下,10天至半月即可成活生根。苗期还应注意保持床土湿润状态,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插条生根和新叶生长。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植株进入休眠后或恢复生长前(南方地区多在春季萌发前)挖取地下宿根,选健壮植株进行分株,随切随定植。但分株繁殖的繁殖系数低,分株后植株的生长势弱,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种子繁殖

一般在春季23月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播后810天即可出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植大田。紫背天葵利用种子繁殖的优点是繁育出的幼苗几乎不带任何病毒。

 

2)整地作畦,施基肥

虽然紫背天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耐瘠薄,但人工栽培上生长期长,需肥水量较多,为获得优质高产,宜选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定植前深翻床土,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磷、钾肥各10公斤,与土壤充分混匀。耙细整平,做成宽120厘米、高2025厘米的厢。

3)定植

多采用行距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的密度,栽入插条(利用扦插繁殖的)或秧苗(利用种子繁殖的),然后浇定根清粪水,促进成活。定植一般选连续晴天的下午进行。

4)田间管理

紫背天葵在整个生长期中,对肥水的要求比较均匀。定植后10天左右,应追施提苗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人畜粪肥1000公斤,适当加尿素510公斤,以促进多分枝。进入采收期后,要求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人畜粪肥10001500公斤,适当加尿素1015公斤。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见干即浇,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在整个生长期中,应中耕除草34次,在采收多次后,应及时打去植株基部的老枝叶,促进新梢萌发,以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

 

5)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病虫害发生很少。但也要注意防止蚜虫(主要是甘蓝蚜和萝卜蚜)的危害,以免传播病毒病。病毒病发病的植株,顶端嫩叶症状最明显,表现为叶片浓淡不均的斑驳条纹,严重的叶片皱缩变小,生长受抑制。防治方法,一是在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时一定要选用无病植株;二是可采用种子繁殖更新母株;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四是及时防蚜虫,减少病毒的传播。

 

6)采收

紫背天葵在南方地区,种植一次可采收23年。移栽后约2530天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嫩梢长1015厘米,有56片叶。第一次采收时,在茎基部留23节,以后从叶腋长出新梢,采收时留基部12片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常每710天可采收一次。

 

667平方米每采收一次的产量一般在400500公斤。

 

紫背天葵及其栽培

紫背天葵别名红背菜、观音菜、血皮菜、天青地红、双色三七草和地黄菜等,属菊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1.营养与食用

    紫背天葵以嫩梢和嫩叶作蔬菜,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8克,还含有铜、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等,其中铁含量是大白菜、萝卜和瓜类蔬菜含量的2030倍,与芹菜等含铁量高的蔬菜相当,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将它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紫背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恶性生长细胞有抗效,同时还有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紫背天葵的嫩茎叶质地柔软嫩滑,风味独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


    2.生长特性

紫背天葵全株肉质,根系较发达,侧根多,浅生,再生能力强。株高4560厘米,分枝性强。茎近圆,直立,叶背和嫩梢紫红色,叶面绿略带紫色,叶柄短。头状花序,花黄色,很少结籽。紫背天葵性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为2025℃,耐高温多雨,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耐阴、耐旱、耐热、耐瘠薄,但不耐寒,10℃以下生长不良,遇霜冻即全株凋萎。在南方表现为常绿,可周年露地种植;北方只能在无霜期可露地栽培,但随着保护地的发展,也可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紫背天葵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免受农药污染,栽培容易,市场供应期长,可作蔬菜市场的淡季补充品种。

    3.栽培技术

绿色保健蔬菜紫背菜 紫背菜,别名两色三七草、红背茶、血皮菜、观音菜等,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在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分布。紫背菜食用嫩梢和嫩叶,营养丰富,每100克干物质中含钙1·3克,磷0·39·7克,铜1·34·52毫克,铁20·97毫克,锌2··22毫克,锰6·47714·87毫克。鲜叶和嫩梢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还含有黄酮苷,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时间,减少血管紫癜,有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并对肿瘤有一定抗效。还有治咳血、血崩、痛经、血气亏、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止血等功效。

 

紫背菜是一种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绿色保健蔬菜。 生长特性 紫背菜全株肉质。根系较发达,侧根多,浅生,再生能力强。一般株高约45厘米,分枝性强。茎近圆直立,叶背和嫩梢紫红色,被绒毛。抗逆性强,较耐旱、热。耐瘠薄,生长适温为2025,较耐阴,但在充足阳光下生长较健壮。 

 

栽培技术 

1、选地 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微酸性的壤土为宜,施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深翻,做成高畦,整平。 

 

2、育苗 紫背菜的茎节部易生不定根,适宜扦插繁殖,亦可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一般在植株进入休眠或恢复生长前进行,但分株繁殖的繁殖系数低,分株后植株的长势弱,所以生产上常用扦插繁殖。方法是从健壮的母株上取嫩茎作插条,每根插条长约10厘米,35片叶,摘去基部12叶,插于苗床。插条应斜插,以利生根。用壤土或细砂作苗土,扦插株距为610厘米,入土约三分之二,多浇水,覆盖遮阳网保湿,1015天成活。全年均可进行扦插,以春、秋两季为宜。 

 

3、定植 成活后即可带土移栽,也可直接把插条插在大田上。定植株行距为2530厘米×30厘米,每亩植550060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4、田间管理 紫背菜耐干旱和贫瘠,供应适当的水分和肥料,可保证高产和优质。浇水原则是土壤见干见湿,雨季注意排水防渍防涝。开始采收后,每采收一次追施一次肥料,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710公斤。施追肥时结合适当培土。 

 

5、病虫害防治 紫背菜对病虫抗性较强,只要保持通风透光,一般较少病虫发生。 

 

6、采收 如季节适合,定植2530天即可采收。一般摘取长1015厘米,56片叶的嫩梢作为产品。第一次采收时留基部23节叶,以后从叶腋长出新梢,采收时留基部12节叶,温暖季节每1520天可采收一次,每次亩产可达500公斤。

 

紫背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紫背菜又名观音菜、紫背天葵、两色三七草、红菜、红背菜、红风菜、红番苋、红毛番、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血匹菜.当归莱、木耳菜等,学名      Gynura      bicoloi      DC。菊科,土三七届,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各地如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紫背菜矿质营养较为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的钙、锰、铁、锌、铜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紫背菜含有黄酮甙成分,在紫色的菊科植物的叶子生长早期,其含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递减。据文献记述,黄酮类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有延长抗坏血酸作用和抗寄生虫、抗病毒作用。

 

另据《全国中草药汇输》记述,紫背菜有治咳血、血崩、经痛、血气亏、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止血等功效。紫背菜尚未发现有什么病虫害,可免受药物污染。紫背菜作为保健菜。无公害蔬菜很值得推广。

 

一、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性状

紫背菜是宿根草本植物,全株肉质,根粗状。茎直立,高约45公分,分枝性强,茎绿色,节部带紫红色,嫩茎披微毛,茎上腋芽随着新叶的开展而逐渐萌发成新技,分枝与所在茎呈45度伸张。叶互生在茎上为五片叶序排列,节间长23公分不等。叶宽披针形或卵形,长的18公分,宽约5公分,厚约1公分,先端尖锐,叶缘锯齿状,齿端紫色有微刺感。上端新叶基部延伸一对类似抱茎的极小裂片,心叶有微毛感,叶面浓绿色,略带紫色,叶背紫红色,幼叶叶背紫色浓、匀称,有光泽,老叶叶背紫色较淡,花黄色,很少结籽,栽培者少见开花。深秋季节开花,花序梗远远高出叶丛上端、头状花序,在花序梗上呈散房状排列,瘦累,短圆形种子。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背天葵性喜潮湿,温暖的环境,耐阴,不耐霜冻,炎夏烈日照射下生长减慢,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终年生长采食。气温在1626之间生长旺盛,气摄下降到2时,地上部全部冻死。一3时整株全部冻死。气温26以上植株生长缓慢,40以上停止生长。

 

二、栽培技术

1、培育秧苗

紫背莱因节部易生不定根,栽培上均采用扦插繁殖。生产上多在春季46月份和秋季911月份,选充实节段,剪      取每段24节,长10公分左右的枝条带叶扦插于事先整好的苗床上。或用砂床扦插,遮阴,保持苗床潮湿,约十来天即发根可以定植。还可以用500ppmm的奈乙酸处理插穗3秒钟,可提高插穗的成活力。

 

2、定值及田间管理

定值前先将地深耕晒垡,施有机肥5080担或有机复舍肥100公斤,整地作畦。于春季的46月份和秋季的911月份定值。定植密度为春季30X 30公分,秋季10 X 20公分,单株、双株定植均可。定植浇透水,活棵后做好锄草、抗旱等田间管理工作,约  2030天后即可采摘上市。

 

由于紫背天葵耐荫,不耐霜冻,不耐炎热高温,在田间管理上夏季不能受旱,冬季注意保温,使其安全过冬。南京地区,冬季采用大棚加小棚加草包加地膜浮面覆盖,注意土壤温度不宜过大,可以安全越冬。10月中旬盖大棚,12月初盖小棚、地膜,122月份加盖草包。夜晚棚温最好保持在      10以上。中午棚温超过35,要通风降温。夏季田间管理注重遮荫降温,遮阴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提高品质。春季田间管理注重锄草施肥浇水,由于紫背天葵是多次采收作物,最好采收一次,锄一次草,追一次肥,浇一次水。

 

3、采收                       

紫背天葵是宿根常绿草本作物,只要环境适宜,全年都可陆续采收,春季56月份和秋季911月份产量最高,平均710天采收一次,一次每亩可采收200300斤嫩茎叶,采收时应掌握。采摘先端具有56片叶的嫩技,基部留两个节,以便继续萌发出新枝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