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字经》的“如六经”

 兴安书馆 2013-07-01

《三字经》的“如六经”  

2009-12-27 11:39:55|  分类: 经文幼学 |字号 订阅

    由此可以看出《三字经》的作者是崇尚儒家学说的。他的说法是:先学会了孝道,懂得孝敬长辈。然后再学《四书》,把《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背会背熟。然后学习六经的时机也算成熟了。

    儒家六经的由来与变迁:
    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是在孔子晚年的时候才逐渐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具体的课本被称为“六经”。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而对于一些技术门类的内容例如射箭、马术也进行了删改。应该算是一种创新。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所以,六经的诞生和演化,是离不开孔老先生对他们的不断完善和传播的。当年,三十岁左右的孔子,可能是基于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还有那么一些无奈和生存的需要,选择以“传道、授业、解惑”来作为自己立足于社会的本领。

    他在《论语》中自述自己是“三十而立”就是指他三十岁时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开私塾,办学堂。
    他在选择给学生教授的内容时,就把自己曾经读过也最熟悉的《诗经》、《书经》、《礼经》和《乐经》拿来作为主要的讲授内容。年少时的孔子,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由于没有资格进入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大学”继续深造,就开始了自己的自学经历,据他后来回忆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是说自己从十五岁开始便进入自觉的自学阶段。他自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诗》、《书》、礼、乐等。所以他成为老师后,依然认为这四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于是就把这四类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更加丰富,以适应春秋时代社会激剧变化的需求;应该算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下面继续讲“六经”时,大家能看到孔子对这些古籍的重大修改。
    他在坚持教学内容的多科性和全面性的同时,依然在寻找其他类科目进行补充和完善。于是,晚年孔子又增设了《易经》和《春秋》,与此前教授的“四经”合称“六经”。应该说,这六部书是强烈代表了孔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书籍。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其中我个人也进行了部分修改和简化。由于我本人有很多基础科目也都是通过自学得来的。这叫什们?自觉性。我在少年时代就有这样的习惯,有一股子好奇心,看见什么自己不会的东西都要去亲自尝一下。尽可能掠为己有。但是我看现在的学生也都有干劲和钻劲,可惜的是他们钻研的东西有很多都是跟做学问无关的。这一切毛病都是跟家庭教育,父母管理,学校老师的教导有很大关系。

    目前全国掀起了一阵学习汉学风。我是既同意又担心。担心什么呢?我担心的事情是无论任何东西都不能过。一过了度就可能会变味儿。就像奥数那样。任何东西一搞起了像以前那样的运动一样。那就不好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